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阴角固定件以及包括其的阴角安装总成,阴角固定件包括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的槽口分别远离第二插槽和第一插槽的槽底设置;第一插槽通过相对的两侧槽壁夹持墙阴角的第一墙面板,第二插槽通过相对的两侧槽壁夹持阴角插件,第二插槽通过阴角插件安装墙阴角的第二墙面板;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两者的外侧壁分别与第一墙面板的调平龙骨和第二墙面板的调平龙骨抵接;第一墙面板的端面和第二墙面板的端面分别与第二插槽和第一插槽两者的内侧壁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阴角固定件以及包括其的阴角安装总成,实现墙面板在墙阴角处的简捷、精确安装,简化施工过程,提高施工速度,同时避免产生环境污染或装修垃圾。
Internal corner fixings and its internal corner mounting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阴角固定件以及包括其的阴角安装总成
本技术涉及室内墙面装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阴角固定件以及包括其的阴角安装总成。
技术介绍
墙面装饰是建筑物的室内空间装饰装修的重点区域,墙面装饰可以保护墙体,增强墙体的坚固性和耐久性,延长墙体的使用年限。墙面板通过卡扣结构安装在墙体上,来装饰墙面,可提高安装效率,节约施工成本。墙面板可根据具体的施工空间预先完成制作,当进入施工空间后,通过卡扣结构实现拼装即可,可简化施工过程,缩短施工工期,避免在施工现场内产生较多的垃圾,避免在地板、门框等位置容易留下痕迹,提高工业化水平。在墙面板安装过程中,墙阴角的第一墙面板和第二墙面板的固定以及墙阴角收口安装是整个安装过程的重点和难点。墙阴角处于两侧墙面板的相交处,一旦安装偏移或错位,将影响墙面板的铺设效果。现有的阴角固定件在装配过程中,因装配空间和墙面板形状等的限制,存在安装困难、安装精度低等问题。阴角固定件包括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分别用于实现第一墙面板和第二墙面板的安装,当第二墙面板的局部端面与第一墙面板抵接,造成第二墙面板无法插入第二插槽,增加了装配难度。而且,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的位置相对固定,调节空间相对较小,如因误差等造成第一墙面板和第二墙面板之间存在缝隙较大,第二墙面板无法安装到第二插槽内。因此,需要一种阴角固定件以及包括其的阴角安装总成,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阴角固定件以及包括其的阴角安装总成,解决墙阴角两侧的墙面板装配困难的问题,实现墙面板在墙阴角处的简捷、精确安装,简化施工过程,提高施工速度,同时避免产生环境污染或装修垃圾。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阴角固定件,包括:所述阴角固定件包括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的槽口分别远离所述第二插槽和所述第一插槽的槽底设置;所述第一插槽通过相对的两侧槽壁夹持墙阴角的第一墙面板,所述第二插槽通过相对的两侧槽壁夹持阴角插件,所述第二插槽通过所述阴角插件安装所述墙阴角的第二墙面板;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两者的外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墙面板的调平龙骨和第二墙面板的调平龙骨抵接;所述第一墙面板的端面和所述第二墙面板的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二插槽和所述第一插槽两者的内侧壁抵接。优选地,所述第二插槽包括底板和从所述底板相对两侧边沿向同侧延伸出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第二插槽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分别为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所述第二槽壁和所述底板围合形成所述第二插槽,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通孔。优选地,所述第一槽壁的槽口端向远离槽口一侧延伸出第三槽壁,所述第一槽壁的槽底端向远离槽底一侧延伸出第四槽壁,所述第一插槽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分别为所述第三槽壁和所述第四槽壁,所述第三槽壁和所述第四槽壁相对设置,且两者与所述第一槽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插槽。优选地,所述第三槽壁朝向所述第一插槽一侧壁面为平直面,所述平直面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墙面板,所述第三槽壁背向所述第一插槽一侧壁面为导向面,所述导向面用于引导所述第三槽壁插入所述第一墙面板和所述第二墙面板之间的缝隙。优选地,所述第四槽壁的槽口端设置有向远离槽口一侧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上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底板平齐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三槽壁和第一槽壁的连接处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墙面板在所述第一插槽内的位置。优选地,阴角固定件还包括:第一防水胶条,所述第一防水胶条设置于所述第二插槽内,所述第一防水胶条至少局部覆盖所述阴角插件。优选地,阴角固定件还包括:第二防水胶条,所述第二防水胶条设置在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一墙面板之间,且从所述第一插槽延伸到外部。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阴角安装总成,包括:如上述的阴角固定件,所述阴角固定件包括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的槽口分别远离所述第二插槽和所述第一插槽的槽底设置;所述第一插槽通过相对的两侧槽壁夹持墙阴角的第一墙面板,所述第二插槽通过相对的两侧槽壁夹持阴角插件,所述第二插槽通过所述阴角插件安装所述墙阴角的第二墙面板;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两者的外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墙面板的调平龙骨和第二墙面板的调平龙骨抵接;所述第一墙面板的端面和所述第二墙面板的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二插槽和所述第一插槽两者的内侧壁抵接;阴角插件,所述阴角插件与所述第二插槽插接连接,且延伸至所述第二插槽的外部,所述阴角插件可沿所述第二插槽的深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插槽通过所述阴角插件安装所述第二墙面板。优选地,阴角安装总成还包括:阴角嵌缝条,所述阴角嵌缝条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插槽的靠近所述第二墙面板的槽壁,且密封所述第一墙面板和所述第二墙面板之间的缝隙。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阴角固定件以及包括其的阴角安装总成,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墙面板可插接在第一插槽内,第二墙面板通过阴角插件安装在阴角固定件的第二插槽上,阴角固定件与阴角插件配合,实现对第一墙面板和第二墙面板的精确定位,能够有效地吸收安装时产生的误差,降低第二墙面板与第二插槽之间的安装难度,实现对第一墙面板和第二墙面板的快速装配和固定;阴角固定件占用空间小,作业空间小,方便装配,保持墙面板表面的美观性;降低墙面板的装配难度,简化施工过程,节约安装时间。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描述,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阴角固定件的示意图。图2为包括图1所示的阴角固定件的阴角安装总成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阴角嵌缝条;20:阴角固定件;21:第一插槽;22:第二插槽;30:阴角插件;31:安装板;32:插入端;33:安装槽;34:导向区;41:第一墙面板;42:第二墙面板;43:调平龙骨;44:缝隙;51:第一防水胶条;52:第二防水胶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使用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阴角固定件的示意图。图2为包括图1所示的阴角固定件的阴角安装总成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阴角固定件包括:第一插槽21和第二插槽22。阴角固定件20包括第一插槽21和第二插槽22,第一插槽21和第二插槽22的槽口分别远离第二插槽22和第一插槽21的槽底设置;第一插槽21通过相对的两侧槽壁夹持墙阴角的第一墙面板41,第二插槽22通过相对的两侧槽壁夹持阴角插件30,第二插槽22通过阴角插件30安装墙阴角的第二墙面板42;第一插槽21和第二插槽22两者的外侧壁分别与第一墙面板41的调平龙骨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阴角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所述阴角固定件包括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的槽口分别远离所述第二插槽和所述第一插槽的槽底设置;所述第一插槽通过相对的两侧槽壁夹持墙阴角的第一墙面板,所述第二插槽通过相对的两侧槽壁夹持阴角插件,所述第二插槽通过所述阴角插件安装所述墙阴角的第二墙面板;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两者的外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墙面板的调平龙骨和第二墙面板的调平龙骨抵接;所述第一墙面板的端面和所述第二墙面板的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二插槽和所述第一插槽两者的内侧壁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阴角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阴角固定件包括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的槽口分别远离所述第二插槽和所述第一插槽的槽底设置;所述第一插槽通过相对的两侧槽壁夹持墙阴角的第一墙面板,所述第二插槽通过相对的两侧槽壁夹持阴角插件,所述第二插槽通过所述阴角插件安装所述墙阴角的第二墙面板;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两者的外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墙面板的调平龙骨和第二墙面板的调平龙骨抵接;所述第一墙面板的端面和所述第二墙面板的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二插槽和所述第一插槽两者的内侧壁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角固定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插槽包括底板和从所述底板相对两侧边沿向同侧延伸出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第二插槽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分别为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所述第二槽壁和所述底板围合形成所述第二插槽,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阴角固定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槽壁的槽口端向远离槽口一侧延伸出第三槽壁,所述第一槽壁的槽底端向远离槽底一侧延伸出第四槽壁,所述第一插槽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分别为所述第三槽壁和所述第四槽壁,所述第三槽壁和所述第四槽壁相对设置,且两者与所述第一槽壁围合形成所述第一插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阴角固定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槽壁朝向所述第一插槽一侧壁面为平直面,所述平直面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墙面板,所述第三槽壁背向所述第一插槽一侧壁面为导向面,所述导向面用于引导所述第三槽壁插入所述第一墙面板和所述第二墙面板之间的缝隙。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阴角固定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槽壁的槽口端设置有向远离槽口一侧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泽成,王文广,周东珊,王金泉,余广,潘清,王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