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国固专利>正文

双向同步换气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725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向同步换气扇,主要解决现有的换气扇不能同时进行进风和排风的弊端。它包括有罩壳、电机、风轮,其风轮为两个,分别设置在电机的前后两轴伸处,在两风轮气流相对的罩壳上开有出气口,构成气流彼此隔绝的双向互逆气道。电机工作时就会带动两风轮同步转动,这样进风和排风就会同步进行,从而可提高换气效果。(*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换气扇,特别是一种家用双向同步换气扇。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家用换气扇,基本上都是一台电动机带动一个轴流风轮。单向旋转时,只有进气或排气一种状态。改变旋向时,分别有进气和排气两种状态,但只有单向气道,以封闭居室考虑,室内难以形成组织气流,进风时,室内污浊的空气可被冲淡,排风时,室内已被冲淡的空气又被排出,这样,新鲜空气难以充分替换室内的污浊空气。若采用两台单向换气扇,分别作进风和排风用,势必又会增加安装、维修、电耗等有关费用,实不合算。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进风和排风同步进行的双向换气扇,从而可降低成本,提高换气效果。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有罩壳、电动机、风轮。独特之处在于风轮为两个,包括前风轮7和后风轮6,分别设置在电动机5的前后两轴伸处,在两风轮气流相对的罩壳上开有出气口10,构成气流彼此隔绝的双向互逆气道。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成本低,仅用一台该换气扇就能同时达到进风和排风的作用,换气效果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各附图所示的结构就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图中,1为拉线开关,2为电源插头,3为后罩壳,4为固定风轮的螺帽,5为40W单相电动机,6为后风轮,7为前风轮,8为前罩壳,9为设置在中部的隔板,其上开有多个通气孔,四角留有安装孔,10为出气口,构成气流彼此隔绝的双向互逆气道。上述罩壳、风轮及隔板均可采用塑料模压成型。本技术工作时,电机转动时带动前后风轮转动,进风和排风形成彼此隔绝的双向互逆气道,达到双向同步换气。权利要求1.一种双向同步换气扇,包括有罩壳、电动机、风轮,其特征在于风轮为两个,包括前风轮(7)和后风轮(6),分别设置在电动机(5)的前后两轴伸处,在两风轮气流相对的罩壳上开有出气口(10),构成气流彼此隔绝的双向互逆气道。专利摘要一种双向同步换气扇,主要解决现有的换气扇不能同时进行进风和排风的弊端。它包括有罩壳、电机、风轮,其风轮为两个,分别设置在电机的前后两轴伸处,在两风轮气流相对的罩壳上开有出气口,构成气流彼此隔绝的双向互逆气道。电机工作时就会带动两风轮同步转动,这样进风和排风就会同步进行,从而可提高换气效果。文档编号F24F7/013GK2272991SQ9623481公开日1998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1996年5月10日专利技术者潘国固, 冯功国 申请人:潘国固, 冯功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同步换气扇,包括有罩壳、电动机、风轮,其特征在于:风轮为两个,包括前风轮(7)和后风轮(6),分别设置在电动机(5)的前后两轴伸处,在两风轮气流相对的罩壳上开有出气口(10),构成气流彼此隔绝的双向互逆气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国固冯功国
申请(专利权)人:潘国固冯功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