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动化发热元件的电源散热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676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自动化发热元件的电源散热外壳,包括左外壳体、外壳导风槽、分隔板、防尘罩、右外壳体、排风孔、内壳体、内壳导风槽和冷风扇;所述左外壳体的右侧紧固连接有一组所述右外壳体;所述右外壳体和所述左外壳体的内部共同紧固连接有一组所述内壳体;所述左外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组所述冷风扇。该装置通过冷风扇提供流动空气,流动空气在左外壳体和右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流动对内壳体进行强制冷却,提高冷却性能,达到更好的散热能力,同时可以具有良好的防尘防水性能,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制造成本低廉,适于大量推广。

A heat dissipation shell of power supply for automatic heating el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自动化发热元件的电源散热外壳
本技术属于电子产品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自动化发热元件的电源散热外壳。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电子产品的使用中,需要使用电源供电,电源在使用中由于使用环境比较复杂,有些电源需要具有很好的防尘防水功能。例如申请号:CN201720251118.0本技术涉及电源产品
,且公开了一种电源防水外壳,包括上盖、下盖和侧盖,上盖和下盖的两端均为贯通结构,上盖的底部两端分别设置有内密封角和外密封角,内密封角位于外密封角的内部,内密封角和外密封角之间设置有密封槽,下盖与上盖上的密封槽之间卡接,下盖与密封槽卡接处的结构相吻合。该改进的电源防水外壳,通过外壳倒置和设置的倒V形槽或齿形槽结构能够使电源外壳内部形成密闭空间,无论是电源外壳内部受热膨胀和遇冷收缩均不会在电源外壳内部形成积水现象,导致电源的故障,且结构设计简单、布局合理、成本低,且能够有效减少形变带来的负面影响。基于上述,现有的电源防水外壳一般为铝合金的封闭结构,由于电源内电气元件在工作时需要散大量的热量,需要进行散热,以提高电源性能的稳定性,但封闭式结构严重影响了电源的散热能力,降低了电源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用于自动化发热元件的电源散热外壳,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自动化发热元件的电源散热外壳,以解决现有的电源防水外壳一般为铝合金的封闭结构,由于电源内电气元件在工作时需要散大量的热量,需要进行散热,以提高电源性能的稳定性,但封闭式结构严重影响了电源的散热能力,降低了电源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的问题。本技术一种用于自动化发热元件的电源散热外壳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用于自动化发热元件的电源散热外壳,包括左外壳体、外壳导风槽、分隔板、防尘罩、右外壳体、排风孔、内壳体、内壳导风槽和冷风扇;所述左外壳体的右侧紧固连接有一组所述右外壳体;所述右外壳体和所述左外壳体的内部共同紧固连接有一组所述内壳体;所述左外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组所述冷风扇。进一步的,所述左外壳体和所述右外壳体的左右上三面均匀排布设置有多组波浪形截面的所述外壳导风槽。进一步的,所述内壳体的上下左右均均匀排布设置有多组所述内壳导风槽,所述内壳导风槽为截面为梯形的环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左外壳体、所述右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之间形成环状的风道。进一步的,所述左外壳体和所述右外壳体的底部内侧均设置有一组所述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顶部与所述内壳体的顶部贴合。进一步的,所述右外壳体的底部均匀排布设置有多组所述排风孔。进一步的,所述左外壳体和所述右外壳体的底部均设置具有一组所述防尘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左外壳体和右外壳体上设置波浪形截面的外壳导风槽,在内壳体设置梯形的环状结构的内壳导风槽,提高该装置的散热能力,同时左外壳体和右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形成环状的风道,通过在风道内进行循环空气对电源进行冷却,提高冷却性能;该装置通过将该装置设置为两层式结构,在增加散热能力的同时保证电源具有良好的防尘防水性能,提高电源的稳定性;该装置通过冷风扇提供流动空气,流动空气在左外壳体和右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流动对内壳体进行强制冷却,提高冷却性能,达到更好的散热能力,同时可以具有良好的防尘防水性能,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制造成本低廉,适于大量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侧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壳体安装轴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左外壳体轴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右外壳体轴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内壳体轴侧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底部轴侧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左外壳体;101、外壳导风槽;102、分隔板;103、防尘罩;2、右外壳体;201、排风孔;3、内壳体;301、内壳导风槽;4、冷风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自动化发热元件的电源散热外壳,包括左外壳体1、外壳导风槽101、分隔板102、防尘罩103、右外壳体2、排风孔201、内壳体3、内壳导风槽301和冷风扇4;所述左外壳体1的右侧紧固连接有一组所述右外壳体2;所述右外壳体2和所述左外壳体1的内部共同紧固连接有一组所述内壳体3;所述左外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组所述冷风扇4。其中,所述左外壳体1和所述右外壳体2的左右上三面均匀排布设置有多组波浪形截面的所述外壳导风槽101,在使用中通过所述外壳导风槽101对所述左外壳体1和所述右外壳体2内部的风进行导流,同时增强强度、增加散热面积。其中,所述内壳体3的上下左右均均匀排布设置有多组所述内壳导风槽301,所述内壳导风槽301为截面为梯形的环状结构,增加所述内壳体3的散热面积。其中,所述左外壳体1、所述右外壳体2与所述内壳体3之间形成环状的风道,在使用中通过风道内的流动空气对电源进行冷却。其中,所述左外壳体1和所述右外壳体2的底部内侧均设置有一组所述分隔板102,所述分隔板102的顶部与所述内壳体3的顶部贴合,将所述左外壳体1和所述右外壳体2的底部空间分隔开。其中,所述右外壳体2的底部均匀排布设置有多组所述排风孔201,从左边吸入的空气经过在所述左外壳体1和所述右外壳体2内循环后从所述排风孔201排出,并将热量带走,起到良好的散热能力。其中,所述左外壳体1和所述右外壳体2的底部均设置具有一组所述防尘罩103,在使用中通过将所述防尘罩103,在保证良好的通风的同时,可以具有很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自动化发热元件的电源散热外壳,其特征在于:该一种用于自动化发热元件的电源散热外壳包括左外壳体(1)、外壳导风槽(101)、分隔板(102)、防尘罩(103)、右外壳体(2)、排风孔(201)、内壳体(3)、内壳导风槽(301)和冷风扇(4);所述左外壳体(1)的右侧紧固连接有一组所述右外壳体(2);所述右外壳体(2)和所述左外壳体(1)的内部共同紧固连接有一组所述内壳体(3);所述左外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组所述冷风扇(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自动化发热元件的电源散热外壳,其特征在于:该一种用于自动化发热元件的电源散热外壳包括左外壳体(1)、外壳导风槽(101)、分隔板(102)、防尘罩(103)、右外壳体(2)、排风孔(201)、内壳体(3)、内壳导风槽(301)和冷风扇(4);所述左外壳体(1)的右侧紧固连接有一组所述右外壳体(2);所述右外壳体(2)和所述左外壳体(1)的内部共同紧固连接有一组所述内壳体(3);所述左外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组所述冷风扇(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自动化发热元件的电源散热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外壳体(1)和所述右外壳体(2)的左右上三面均匀排布设置有多组波浪形截面的所述外壳导风槽(10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自动化发热元件的电源散热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3)的上下左右均匀排布设置有多组所述内壳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刚夏伟良刘凯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瑞斯威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