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防火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6499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领域,针对火势蔓延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室内防火墙结构,该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呈蜂巢板状的玻璃墙体,玻璃墙体的两块面板有间距以形成夹层空间,两块面板之间连接有密封夹层空间的密封框,密封框内装有液态的七氟丙烷,玻璃墙体设有连通密封框的喷射孔,喷射孔上填充有封闭喷射孔的热熔件,热熔件熔点为70°‑100°,玻璃墙体的外表面涂有防火层,防火涂层不覆盖喷射孔;当建筑发生火灾时,玻璃墙体的温度升高,液态的七氟丙烷汽化成气态的七氟丙烷,当温度升高至热熔件的熔点时,使得热熔件融化,进而打开喷射孔,气态七氟丙烷从喷射孔朝向室内大面积喷射,以实现阻止火势蔓延的情况,进而减少防火墙损坏的情况。

Indoor firewall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室内防火墙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室内防火墙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防火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防火玻璃构成的防火墙在越来越多的建筑中被广泛采用,既构成完整的防火隔断系统,也满足了建筑师在建筑装饰效果的要求。防火墙是由不燃体构成,耐火极限不低于3h,为减小或避免建筑、结构、设备遭受热辐射危害和防止火灾蔓延,设置的竖向分隔体或直接设置在建筑物基础上或钢筋混凝土框架上具有耐火性的墙。目前,大多数的防火墙都是通过阻隔火苗蔓延而控制火灾区域不易扩大,但在写字楼等建筑内,当起火区域中可燃物较多且在无人的时间段里发生火灾时,可能因未有人及时发现火灾,导致长时间燃烧防火墙而突破了防火墙的防火极限,进而可能导致防火墙损坏,进而导致火势继续蔓延,因此,还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防火墙结构,具有延缓火势继续蔓延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室内防火墙结构,包括呈蜂巢板状的玻璃墙体,所述玻璃墙体的两块面板留有间距以形成夹层空间,所述两块面板之间连接有密封夹层空间的密封框,所述夹层空间内装有液态的七氟丙烷,所述玻璃墙体设有连通夹层空间的喷射孔,所述喷射孔上填充有封闭喷射孔的热熔件,所述热熔件熔点为70°-100°,所述玻璃墙体的外表面涂覆有防火层,所述防火涂层不覆盖喷射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喷射孔与密封框连通,当建筑内发生火灾时,火势逐渐蔓延至玻璃墙体,使得玻璃墙体的温度逐渐升高,由于夹层空间内装有液态的七氟丙烷,使得密封框内部的压强逐渐增大,进而使得部分液态的七氟丙烷汽化成气态的七氟丙烷,气态的七氟丙烷自身的压强较大,当温度升高至热熔件的熔点时,使得热熔件融化,进而打开喷射孔,气态七氟丙烷从喷射孔朝向室内大面积喷射,当喷射孔喷射气态七氟丙烷时,夹层空间内的气压下降,液态的七氟丙烷会持续转换成气态的七氟丙烷,进而持续喷射,进而减少防火墙损坏的情况,更好更长久地延缓火势蔓延;通过玻璃墙体的外表面涂覆防火层,当室内出现火灾时,玻璃墙体不易受到火苗的燃烧,减少玻璃墙体的损坏的情况,进而减缓火势的蔓延;通过夹层空间内装有液态的七氟丙烷,七氟丙烷具有无色、无毒、不污染以及不破坏大气臭氧层的作用,较为环保。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热熔件为聚乙烯材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热熔件为聚乙烯材料,聚乙烯材料化学稳定性好,抗压、抗拉强度较强,稳定地封堵喷射孔,避免泄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射孔包括朝向夹层空间的盲孔以及朝向室内的喷孔,所述喷孔穿过盲孔的底部与盲孔连通,所述聚乙烯材料填充满喷射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喷孔与盲孔的底部连通,当密封框内的压强升高时,驱动聚乙烯材料抵紧盲孔的底部,以使得喷射孔的密封性较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射孔的内壁涂有uv胶,所述聚乙烯材料通过uv胶与喷射孔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喷射孔的内壁涂有uv胶,使得喷射孔与聚乙烯材料的密封连接性进一步提高,uv胶固化时的操作较为简单,便于操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射孔的侧壁上凹陷有若干连接孔,所述uv胶渗透在连接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喷射孔的侧壁上凹陷若干连接孔,增加喷射孔与uv胶的接触面积,使得聚乙烯材料与喷射孔的连接稳定性更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框内设有芯板,所述芯板包括若干根横截面呈多边形的蜂巢管,相邻所述蜂巢管相互连接且平行,所述蜂巢管两端分别沿竖直方向抵接密封框内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若干根蜂巢管两端抵接密封框内壁,使得蜂巢管支撑玻璃墙体里的密封框的内部,提高密封框的稳定性;通过蜂巢管的横截面为多边形,使得若干根蜂巢管在密封框内的稳定性较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蜂巢管侧壁开有连通孔,相邻所述蜂巢管的连通孔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相邻的蜂巢管的连通孔连通,增加相邻蜂巢管的连接面积,液态的七氟丙烷能通过蜂巢管的连接孔较为容易的进入到相邻的蜂巢管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火层为聚酰亚胺材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酰亚胺材料热稳定性较高,无毒,防火性能较好且物理性能较佳,一定程度上补强玻璃墙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玻璃墙体设有连通密封框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上设有控制进液管通闭的阀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液管连通密封框,使得液态的七氟丙烷通过进液管进入到密封框内,利用阀门控制进液管的通闭,使得控制进液管较为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玻璃墙体底部内设有led灯带,所述led灯带延伸方向垂直于蜂巢管延伸方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led灯带位于玻璃墙体的内部,打开led灯带时,可使得灯光朝向蜂巢管的延伸方向照射,进而使得玻璃墙体较为美观同时能起到减弱透光的效果,使得防火墙具有一定的阻隔作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喷射孔与夹层空间连通,当玻璃墙体的温度逐渐升高时,液态的七氟丙烷汽化成气态的七氟丙烷,当温度升高至热熔件的熔点时,使得热熔件融化,进而打开喷射孔,气态七氟丙烷从喷射孔朝向室内大面积喷射,减少防火墙损坏的情况,延缓火势蔓延;2.通过喷射孔的内壁涂有uv胶,使得喷射孔与聚乙烯材料的密封连接性进一步提高,uv胶固化时的操作较为简单,便于操作;3.通过led灯带位于玻璃墙体的内部,打开led灯带时,可使得灯光朝向蜂巢管的延伸方向照射,进而使得玻璃墙体较为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室内防火墙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室内防火墙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的B部分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2的C部分放大示意图。图中:1、玻璃墙体;11、面板;2、密封框;3、喷射孔;31、盲孔;32、喷孔;4、热熔件;5、芯板;51、蜂巢管;6、凹槽;61、进液管;62、阀门;7、灯槽;71、led灯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室内防火墙结构,参照图1以及图2,包括呈蜂巢板状的玻璃墙体1,玻璃墙体1包括两个呈长方体状的面板11,其中一个面板11朝向室外,另外一个面板11朝向室内,两个面板11留有间距以形成呈长方体状的夹层空间,两块面板11之间固定连接有呈长方形状的密封框2,密封框2的外壁与面板11朝向夹层空间的内壁固定连接且密封框2沿玻璃墙体1周向延伸以密封夹层空间,面板11凹陷有若干个连通夹层空间的圆形的喷射孔3。朝向室内的面板11的外表面上涂覆有防火层,防火层为聚酰亚胺材料,防火涂层不覆盖喷射孔3。参照图3以及图4,喷射孔3中填满有封闭喷射孔3的热熔件4,热熔件4为聚乙烯材料材料,热熔件4熔点为70°-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内防火墙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呈蜂巢板状的玻璃墙体(1),所述玻璃墙体(1)的两块面板(11)留有间距以形成夹层空间,所述两块面板(11)之间连接有密封夹层空间的密封框(2),所述夹层空间内装有液态的七氟丙烷,所述玻璃墙体(1)设有连通夹层空间的喷射孔(3),所述喷射孔(3)上填充有封闭喷射孔(3)的热熔件(4),所述热熔件(4)熔点为70°-100°,所述玻璃墙体(1)的外表面涂覆有防火层,所述防火层不覆盖喷射孔(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防火墙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呈蜂巢板状的玻璃墙体(1),所述玻璃墙体(1)的两块面板(11)留有间距以形成夹层空间,所述两块面板(11)之间连接有密封夹层空间的密封框(2),所述夹层空间内装有液态的七氟丙烷,所述玻璃墙体(1)设有连通夹层空间的喷射孔(3),所述喷射孔(3)上填充有封闭喷射孔(3)的热熔件(4),所述热熔件(4)熔点为70°-100°,所述玻璃墙体(1)的外表面涂覆有防火层,所述防火层不覆盖喷射孔(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防火墙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热熔件(4)为聚乙烯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防火墙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喷射孔(3)包括朝向夹层空间的盲孔(31)以及朝向室内的喷孔(32),所述喷孔(32)穿过盲孔(31)的底部与盲孔(31)连通,所述聚乙烯材料填充满喷射孔(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防火墙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喷射孔(3)的内壁涂有uv胶,所述聚乙烯材料通过uv胶与喷射孔(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彬李晓东胡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卓爵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