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防绕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57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耳机配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耳机防绕线器。一种耳机防绕线器,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挤压件,所述挤压件上成型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壳体成型有细线外断口,所述挤压件面向细线外断口一侧成型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细线内断口,细线外断口和/或细线内断口的宽度小于耳机的细线直径。收纳耳机时,将耳机的两根细线穿过细线外断口和细线内断口,使得细线固定在第一通孔内。此时耳机插头和耳机听筒被固定在同一端,因此粗线和两根细线展开的作用力在耳机防绕线器处形成共点力平衡,使得耳机线无法展开。同时由于耳机插头和耳机听筒被同时收束在较近的位置,因此也更不容易穿过耳机线形成的圈孔,也就不易绕线打结。

An anti winder for earph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机防绕线器
本技术涉及耳机配件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耳机防绕线器。
技术介绍
耳机在绕成一团收纳的情况下,耳机线与耳机插头、耳机听筒连接处会沿着收纳容器的内壁舒展,当耳机插头或耳机听筒穿过耳机线自身绕圈形成的圈孔后,就容易导致耳机绕线打结。尤其是当耳机放在书包等经常形变的容器内时,更容易出现耳机绕线打结的情况。现有的申请公布号为CN109672953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防绕线效果优异的耳机。该技术方案中耳机收起时,需要将耳机线缠绕在耳机线定位柱之间,而且通过阻尼套使得耳机线和耳机线定位柱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耳机线不易从耳机线定位柱上散开,从而达到防止防绕线的技术效果。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使用时需要将耳机线完全缠绕在耳机线定位柱上,较为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耳机防绕线器,其优势在于使用更方便。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耳机防绕线器,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挤压件,所述挤压件上成型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壳体成型有细线外断口,所述挤压件面向细线外断口一侧成型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细线内断口,细线外断口和/或细线内断口的宽度小于耳机的细线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粗线穿过第二通孔将耳机和防绕线器连接在一起。耳机防绕线器可以是与粗线活动连接,也可以是与粗线固定连接。收纳耳机时,将耳机的两根细线穿过细线外断口和细线内断口,使得细线固定在第一通孔内。此时耳机插头和耳机听筒被固定在同一端,因此粗线和两根细线展开的作用力在耳机防绕线器处形成共点力平衡,使得耳机线无法自由展开。同时由于耳机插头和耳机听筒被同时收束在较近的位置,因此也更不容易穿过耳机线形成的圈孔,也就不易绕线打结。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挤压件由橡胶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挤压件设置成由橡胶制成,使得细线能够顺利地通过细线外断口和细线内断口,卡入第一通孔内。而不施加作用力时,细线又无法轻易从第一通孔内脱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通孔为腰型孔,第一通孔的宽度小于或等于耳机的细线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通孔宽度小于等于耳机的细线,使得细线卡入第一通孔被第一通孔的两侧壁夹紧,细线无法随意活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通孔的宽度为1.2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通孔为1.2mm来配合刚好夹紧细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小于或等于耳机的粗线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二通孔的直径小于等于粗线直径使得耳机防绕线器与耳机紧密压紧,不会在耳机线上随意滑动,易于控制耳机防绕线器的位置。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为1.4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孔径为1.4mm来配合刚好夹紧粗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壳体由塑料制成,所述壳体包括两块平行的平面板以及连接两块平面板两端的两块弧形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塑料壳体限制挤压件的外形,使得挤压件的形变在一定范围内,避免挤压件在容器内过渡形变导致耳机线脱离耳机防绕线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壳体靠近第二通孔一端成型有粗线外断口,挤压件朝向粗线外断口的一侧成型有与第二通孔相连通的粗线内断口,粗线外断口和/或粗线内断口的宽度小于耳机的粗线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粗线外断口和粗线内断口使得耳机防绕线器能够后加装在耳机上,而不需要生产时就加装好。同时也可以将耳机防绕线器从耳机上取下来。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壳体的中部成型有连接两块平面板的连接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连接板来连接平面板,使得每块平面板能够通过自身对挤压件起到限制作用,避免粗线外断口或细线外断口开的过大而导致耳机线脱出。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粗线和两根细线展开的作用力在耳机防绕线器处形成共点力平衡,使得耳机线无法自由展开,同时由于耳机插头和耳机听筒被同时收束在较近的位置,因此也更不容易穿过耳机线形成的圈孔,不易绕线打结;设置第一通孔宽度小于等于耳机的细线,使得细线卡入第一通孔被第一通孔的两侧壁夹紧,细线无法随意活动。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与耳机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壳体;2、挤压件;3、平面板;4、弧形板;5、细线外断口;6、第一通孔;7、第二通孔;8、细线内断口;9、粗线外断口;10、粗线内断口;11、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耳机防绕线器,包括壳体1和位于壳体1内的挤压件2。如图2所示,壳体1由塑料制成,壳体1包括两块平行的平面板3以及连接两块平面板3两端的两块弧形板4,其中一块弧形板4的中部成型有细线外断口5。如图2所示,挤压件2由橡胶制成,且挤压件2填充满两块平面板3和两块弧形板4包围形成的空间。挤压件2的上侧面靠近细线外断口5的一端成型有腰型的第一通孔6,挤压件2上侧面远离细线外断口5的一端成型有圆形的第二通孔7。第一通孔6的宽度为1.2mm,第二通孔7的直径为1.4mm,第二通孔7和第一通孔6之间的最小间距为1.3mm。挤压件2面向细线外断口5的一侧成型有与第一通孔6相连通的细线内断口8。细线外断口5和细线内断口8的宽度均略小于1.2mm。如图2所示,耳机线包括与耳机插头相连接的直径1.4mm的粗线和连接耳机听筒的两根直径1.2mm的细线。粗线穿过第二通孔7,耳机防绕线器可以是与粗线活动连接,耳机防绕线器能够沿粗线运动;耳机防绕线器亦可以是与粗线固定连接,耳机防绕线器和耳机插头之间的间距小于20mm。具体使用过程:收纳耳机线时,将两根细线靠近耳机听筒的一端通过细线外断口5和细线内断口8卡入第一通孔6内,耳机听筒和耳机防绕线器之间的距离控制在小于20mm。由于此时耳机插头和耳机听筒被固定在同一端,因此粗线和两根细线展开的作用力在耳机防绕线器处形成共点力平衡,使得耳机线无法展开。同时由于耳机插头和耳机听筒被同时收束在较近的位置,因此也更不容易穿过耳机线形成的圈孔,也就不易绕线打结。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一种耳机防绕线器,和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壳体1靠近第二通孔7一端的弧形板4上成型有粗线外断口9。挤压件2朝向粗线外断口9的一侧成型有与第二通孔7相连通的粗线内断口10。粗线外断口9和粗线内断口10的宽度略小于第二通孔7的直径。粗线可以通过粗线内断口10和粗线外断口9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机防绕线器,其特征是:包括壳体(1)和位于壳体(1)内的挤压件(2),所述挤压件(2)上成型有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所述壳体(1)成型有细线外断口(5),所述挤压件(2)面向细线外断口(5)一侧成型有与第一通孔(6)连通的细线内断口(8),细线外断口(5)和/或细线内断口(8)的宽度小于耳机的细线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防绕线器,其特征是:包括壳体(1)和位于壳体(1)内的挤压件(2),所述挤压件(2)上成型有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7),所述壳体(1)成型有细线外断口(5),所述挤压件(2)面向细线外断口(5)一侧成型有与第一通孔(6)连通的细线内断口(8),细线外断口(5)和/或细线内断口(8)的宽度小于耳机的细线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防绕线器,其特征是:所述挤压件(2)由橡胶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防绕线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通孔(6)为腰型孔,第一通孔(6)的宽度小于或等于耳机的细线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防绕线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通孔(6)的宽度为1.2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防绕线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缨
申请(专利权)人:诺金宏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