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槽的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570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槽的排水结构,包括与第一水槽的排水口相连接的第一排水管道、与第二水槽的排水口相连接的第二排水管道、下水管道及存水弯管,第一排水管道的侧壁上设置有斜向上延伸并与第一排水管道相连通的连接管,第二排水管道的出口与该连接管相连接,第二排水管道的进口处设置有能增大第二排水管道、第一排水管道及存水弯管中流体速度的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第二排水管道的出口端通过斜向上延伸的连接管与第一排水管道相连接,能有效防止第二水槽里的水返流到第一水槽中;第二排水管道的进口处设置的泵不仅能避免堵塞,还能将第一排水管道及存水弯管内壁上的残渣、油脂等冲刷干净,使用方便。

A drainage structure of flu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槽的排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排水结构
,具体指一种水槽的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水槽的排水管种类很多,有适配单水槽的,也有适配双水槽的。由于不同牌号双水槽的高度以及两个水槽排水口之间的距离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家有自己的设计风格,现有的通用性的水槽只能适配特定结构的双水槽,不能同时适配多种尺寸。现有的水槽排水组件还存在排水管容易堵塞,排水效率低,防臭效果不佳等问题,尤其是一个水槽在排水时,另一个水槽会出现返水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5000422U的中国专利《一种双水槽排水组件》(申请号:CN201520639456.2)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与第一水槽的排水口相连接的第一排水管道、与第二水槽的排水口相连通的第二排水管道和下水管道,第一排水管道的出口连接三通管道主管上的第一端口,第二排水管道的出口连接三通管道支管上的第二端口,三通管道主管上的第三端口通过存水弯管连接下水管道;三通管道内还设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三通管道的内腔分隔为连通第一端口的第一通道和连通第二端口的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出口连通存水弯管的入口。上述结构的排水组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排水管的堵塞问题,但由于隔板设置后使得管子的流通截面只有原始管子的二分之一,仍旧存在容易堵塞的问题,而防止返水性能的差异主要由堵塞问题决定,因此,在堵塞问题不能彻底解决的基础上,防返水性能也会受到影响。另外,上述现有的排水组件结构,一般需要通过六个以上螺母进行连接,不仅安装不便,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管组件的密封性能。>因此,对于目前用于双水槽的排水结构,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有效避免水管堵塞、防止返水的水槽的排水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密封性且安装方便的水槽的排水结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槽的排水结构,包括与第一水槽的排水口相连接的第一排水管道、与第二水槽的排水口相连接的第二排水管道、下水管道及存水弯管,所述第一排水管道的出口与存水弯管的进口相连接,所述存水弯管的出口与下水管道的进口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道的侧壁上设置有斜向上延伸并与第一排水管道相连通的连接管,所述第二排水管道的出口与该连接管相连接,所述第二排水管道的进口处设置有能增大第二排水管道、第一排水管道及存水弯管中流体速度的泵。优选地,所述连接管的轴心线与第一排水管道的轴心线之间的夹角α为100°~135°。进一步优选,所述连接管的轴心线与第一排水管道的轴心线之间的夹角α为120°。该角度设置能有效防止第二水槽里的水返流到第一水槽中。为了便于装配,所述第一排水管道的下端形成为插接部,对应的,所述存水弯管的上端具有能与该插接部相插配连接的插接套。插接部与插接套相互插接后可进行360°转动,不仅便于连接,且整个连接过程不需要螺丝,避免了因螺丝松脱而导致的漏水等隐患。为了便于安装,所述插接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一凸圈,对应的,所述插接套的内周壁上设置能供第一凸圈卡置其中的凹圈。所述插接套上开设有自上端面向下延伸的第一缺口,该第一缺口将所述插接套分隔为在周向上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部分,各部分至少在中部设置有向插接套内侧凸出的卡扣,各部分上的卡扣与其下方的插接套内壁面相互配合共同构成所述的凹圈。所述插接套的各部分上分别开设有沿径向贯穿并位于相应卡扣下方的第二缺口。第一缺口、第二缺口的结构使得插接套具有一定的弹性,便于将插接部插入插接套中,插入之后插接套在径向上弹性复位,与插接部通过第一凸圈进行密封连接,整个连接过程方便、快捷。优选地,所述插接套的下端形成有能对插接部的下端面起承托作用的托台。所述插接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沿周向延伸并位于第一凸圈上方的第二凸圈,装配完成状态下,该第二凸圈的外沿与所述插接套的内壁面相抵。采用这样的结构,能与第一凸圈配合,进一步提高第一排水管道与存水弯管在连接处的密封性。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第一排水管道的侧壁上设置有溢水口,所述溢水口通过第一溢水管与第一水槽相连接,所述溢水口通过第二溢水管与第二水槽相连接。将第一水槽、第二水槽的溢水管均连接在第一排水管道上,能更加快速、直接的实现防溢水作用,避免堵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将第二排水管道的出口端通过斜向上延伸的连接管与第一排水管道相连接,能有效防止第二水槽里的水返流到第一水槽中;第二排水管道的进口处设置泵能增大第二排水管道、第一排水管道及存水弯管中流体速度,不仅能避免堵塞,还能将第一排水管道及存水弯管内壁上的残渣、油脂等冲刷干净,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排水管道与存水弯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排水管道与存水弯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水槽的排水结构适用于双水槽结构,包括第一排水管道1、第二排水管道2、下水管道3及存水弯管4,第一排水管道1的进口与第一水槽的排水口相连接,第二排水管道2与第二水槽的排水口相连接,第一排水管道1的出口与存水弯管4的进口相连接,存水弯管4的出口与下水管道3的进口相连接。本实施例第一排水管道1的侧壁上设置有斜向上延伸并与第一排水管道1相连通的连接管10,第二排水管道2为可伸缩的塑料软管,第二排水管道2的出口与该连接管10相连接,第二排水管道2的进口处设置有能增大第二排水管道2、第一排水管道1及存水弯管4中流体速度的泵5,该泵5采用强排泵,具备阀门的功能,可以使第二排水管道2出口的水压达到200kPa。连接管10的轴心线与第一排水管道1的轴心线之间的夹角α为100°~135°,本实施例将夹角α设置为120°。该角度设置能有效防止第二水槽里的水返流到第一水槽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水管道1的下端形成为插接部11,对应的,存水弯管4的上端具有能与该插接部11相插配连接的插接套41。插接部11与插接套41相互插接后可进行360°转动,不仅便于连接,且整个连接过程不需要螺丝,避免了因螺丝松脱而导致的漏水等隐患。具体的,插接部1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一凸圈111,对应的,插接套41的内周壁上设置能供第一凸圈111卡置其中的凹圈411。插接套41上开设有自上端面向下延伸的第一缺口412,该第一缺口412将插接套41分隔为在周向上间隔布置的四个部分413,各部分413在中部设置有向插接套41内侧凸出的卡扣414,各部分413上的卡扣414与其下方的插接套41内壁面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上述凹圈411。插接套41的各部分413上分别开设有沿径向贯穿并位于相应卡扣414下方的第二缺口415。第一缺口412、第二缺口415的结构使得插接套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槽的排水结构,包括与第一水槽的排水口相连接的第一排水管道(1)、与第二水槽的排水口相连接的第二排水管道(2)、下水管道(3)及存水弯管(4),所述第一排水管道(1)的出口与存水弯管(4)的进口相连接,所述存水弯管(4)的出口与下水管道(3)的进口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道(1)的侧壁上设置有斜向上延伸并与第一排水管道(1)相连通的连接管(10),所述第二排水管道(2)的出口与该连接管(10)相连接,所述第二排水管道(2)的进口处设置有能增大第二排水管道(2)、第一排水管道(1)及存水弯管(4)中流体速度的泵(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槽的排水结构,包括与第一水槽的排水口相连接的第一排水管道(1)、与第二水槽的排水口相连接的第二排水管道(2)、下水管道(3)及存水弯管(4),所述第一排水管道(1)的出口与存水弯管(4)的进口相连接,所述存水弯管(4)的出口与下水管道(3)的进口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道(1)的侧壁上设置有斜向上延伸并与第一排水管道(1)相连通的连接管(10),所述第二排水管道(2)的出口与该连接管(10)相连接,所述第二排水管道(2)的进口处设置有能增大第二排水管道(2)、第一排水管道(1)及存水弯管(4)中流体速度的泵(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槽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0)的轴心线与第一排水管道(1)的轴心线之间的夹角α为100°~1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槽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0)的轴心线与第一排水管道(1)的轴心线之间的夹角α为1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槽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道(1)的下端形成为插接部(11),对应的,所述存水弯管(4)的上端具有能与该插接部(11)相插配连接的插接套(4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槽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1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一凸圈(111),对应的,所述插接套(41)的内周壁上设置能供第一凸圈(111)卡置其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兆钱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