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侵蚀沟治理的柳排护岸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土流失侵蚀沟治理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坡耕地侵蚀沟治理的柳排护岸结构设计。
技术介绍
黑土区坡耕地地形起伏大、坡度缓、坡面长、土壤抗蚀能力差、降雨集中,分散的地表径流由于地形影响逐渐集中,形成固定线路的水流,集中冲刷地表、切入地面、带走土壤,最终形成侵蚀沟,并作为固定水道,排出坡面径流。侵蚀沟发育初期,两侧岸坡较陡,在水流冲刷条件下,沟底不断下切、沟岸坍塌迅速向两侧扩张,并且土体随径流搬运输移,冲刷量大于淤积量,形成大量泥沙下泄。侵蚀沟危害巨大,一方面破坏耕地、粮食减产,另一方面破坏生态环境、淤积下游河道。因此,只有解决好侵蚀沟水土流失问题,才能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进而避免相关自然灾害的发生。现有沟道治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为谷坊,然而不适宜浅窄的水道侵蚀沟。参照河道治理的方法,现阶段治理水道侵蚀沟的主要方法是沿河岸两侧砌筑石笼墙,依此来防止水流对岸坡的冲刷。然而石笼护岸投资高、生态效益差,最主要的是石笼护岸占地多,单侧宽0.8~1.0m,双侧护岸需占地宽1.6~2.0m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侵蚀沟治理的柳排护岸结构,包括多个柳桩(2)、多个横向柳枝(3)、多个纵向柳梢(4)和铁丝(6),其特征是根据测量放线,确定埋桩位置(1),多个柳桩(2)分别为两排固定埋设在埋桩位置(1)上,两排多个柳桩(2)之间分别通过铁丝(6)按‘8’字形缠绕固定连接,多个横向柳枝(3)分别横向铺设置在多个柳桩(2)下部之间,多个横向柳枝(3)分别通过铁丝(6)与多个柳桩(2)固定连接,多个纵向柳梢(4)分别纵向上下排列设置在两排多个柳桩(2)之间,且通过铁丝(6)分别与多个柳桩(2)固定连接,在两排多个柳桩(2)之间及多个柳桩(2)与沟岸之间分别设置有填土(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侵蚀沟治理的柳排护岸结构,包括多个柳桩(2)、多个横向柳枝(3)、多个纵向柳梢(4)和铁丝(6),其特征是根据测量放线,确定埋桩位置(1),多个柳桩(2)分别为两排固定埋设在埋桩位置(1)上,两排多个柳桩(2)之间分别通过铁丝(6)按‘8’字形缠绕固定连接,多个横向柳枝(3)分别横向铺设置在多个柳桩(2)下部之间,多个横向柳枝(3)分别通过铁丝(6)与多个柳桩(2)固定连接,多个纵向柳梢(4)分别纵向上下排列设置在两排多个柳桩(2)之间,且通过铁丝(6)分别与多个柳桩(2)固定连接,在两排多个柳桩(2)之间及多个柳桩(2)与沟岸之间分别设置有填土(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侵蚀沟治理的柳排护岸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明,戴芝梅,王莉,赵健,赵颖,尚佰晓,
申请(专利权)人:王小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