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学实验室插座结构
本技术涉及医学实验室领域,尤其涉及医学实验室插座结构。
技术介绍
医学实验室需要使用众多仪器设备,在实验室设计之初无法预计电源插座的位置或数量,随着实验室的发展仪器设备必然逐日增多,改动原有电源线路和插座位置十分麻烦,且实验室中部分设备可能随时调换位置,设备调换位置后可能面临无插座供电的困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医学实验室插座结构,可按需增加插座数量和调整插座位置,可避免实验室在增加或者调整实验设备时改变电线走向的麻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公开的医学实验室插座结构,包括导轨和电源插座,所述电源插座具有火线接脚、地线接脚和零线接脚,所述导轨上与所述火线接脚、所述地线接脚和所述零线接脚对应的位置分别具有火线、地线和零线,所述导轨与所述电源插座滑动连接,所述导轨与所述电源插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火线接脚与所述火线电连接,所述地线接脚与所述地线电连接,所述零线接脚与所述零线电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电源插座可在导轨上移动,可按需调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学实验室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2)和电源插座(1),所述电源插座(1)具有火线接脚(12)、地线接脚(11)和零线接脚(13),所述导轨(2)上与所述火线接脚(12)、所述地线接脚(11)和所述零线接脚(13)对应的位置分别具有火线(22)、地线(21)和零线(23),所述导轨(2)与所述电源插座(1)滑动连接,所述导轨(2)与所述电源插座(1)可拆卸连接,所述火线接脚(12)与所述火线(22)电连接,所述地线接脚(11)与所述地线(21)电连接,所述零线接脚(13)与所述零线(23)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学实验室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2)和电源插座(1),所述电源插座(1)具有火线接脚(12)、地线接脚(11)和零线接脚(13),所述导轨(2)上与所述火线接脚(12)、所述地线接脚(11)和所述零线接脚(13)对应的位置分别具有火线(22)、地线(21)和零线(23),所述导轨(2)与所述电源插座(1)滑动连接,所述导轨(2)与所述电源插座(1)可拆卸连接,所述火线接脚(12)与所述火线(22)电连接,所述地线接脚(11)与所述地线(21)电连接,所述零线接脚(13)与所述零线(23)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学实验室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2)为直槽状,所述导轨(2)的槽底沿其轴向具有地线安装槽(24),所述导轨(2)的两侧内壁分别沿其轴向具有火线安装槽(25)和零线安装槽(26),所述地线(21)安装在所述地线安装槽(24)内,所述火线(22)安装在所述火线安装槽(25)内,所述零线(23)安装在所述零线安装槽(26)内,所述地线(21)、所述火线(22)和所述零线(23)均与所述导轨(2)的轴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学实验室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插座(1)顶面分别具有火线接口(15)、零线接口(16)和地线接口(14),所述地线接脚(11)竖直设置,所述地线接脚(11)的上端在所述地线接口(14)内,所述地线接脚(11)的下端穿出所述电源插座(1)的底面后与所述地线(21)接触,所述火线接脚(12)和所述零线接脚(13)均为“L”状,所述火线接脚(12)的上端在所述火线接口(15)内,所述火线接脚(12)的下端穿出所述电源插座(1)的侧壁后与所述火线(22)接触,所述零线接脚(13)的上端在所述零线接口(16)内,所述零线接脚(13)的下端穿出所述电源插座(1)的侧壁后与所述零线(23)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学实验室插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插座(1)的侧壁与所述火线接脚(12)和所述零线接脚(13)对应处分别具有第一按钮安装槽(17)和第二按钮安装槽(18),所述第一按钮安装槽(17)和所述第二按钮安装槽(18)内分别安装有第一按钮(31)和第二按钮(41),所述第一按钮(31)朝向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世超,刘婷,龙贵萍,陈国敏,黄霞,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