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装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2953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装电缆,目的是有效改善传统混装电缆重量较重,可靠性不够高的缺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装电缆,包括信号电缆、电源电缆、加强芯、填充料、内屏蔽层、外屏蔽层、绝缘层、外护套;信号电缆及电源电缆均包括芯线、TPE层、绝缘层、内层护套;由于混装电缆的结构特征、部件位置关系、部件使用的材料与传统混装电缆不同,显著降低了产品重量,可靠性明显提高。

A mixed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装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具体涉及一种混装电缆。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现实对电缆的重量和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电力、军工、通信、航空航天领域,要求高可靠地在严酷环境下输送电能、传递信息等。而传统混装电缆存在重量较大、耐磨性不够、电性能稳定性不佳、耐霉菌性不够、柔软性能不佳、使用温度范围较窄、弹性性能不佳、强度性能不佳、耐腐蚀及耐候性低、抗张强度低,粘接效果不良,屏蔽效率不高等缺陷。重量特征及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混装电缆重量较重,可靠性不够。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混装电缆,包括信号电缆、电源电缆、加强芯、填充料、内屏蔽层、外屏蔽层、外护套;所述外护套、所述外屏蔽层和所述内屏蔽层依次由外向内形成三层结构的导管;所述加强芯设置在所述导管的轴心位置,所述信号电缆和所述电源电缆以所述导管的轴心对称排列;所述电源电缆和所述信号电缆在所述导管内间隙分布,所述电源电缆和所述信号电缆之间设置有所述填充料。加强芯和圆形填充料作为支撑,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间隔排列,圆形填充料分别与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相切,形成了一个稳定的间隙空间的支撑结构,使信号电缆与电源电缆绝缘良好且构造稳定,电性能稳定性显著提升;同时,双层屏蔽的构造使屏蔽效率明显提高。优选的,所述信号电缆和所述电源电缆均包括多根通信缆线和内层护套;多根所述通信缆线安装在所述内层护套内,所述通信缆线包括芯线、TPE层、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和所述TPE层依次由外向内形成双层线管,线管内为所述芯线。另外,部件采用了不同于传统混装电缆的材料:优选的,信号电缆及电源电缆的芯线采用镀银铜线。相比较于传统裸铜线,镀银铜线具有相同电流的情况下截面积小的特征,故重量减轻。优选的,所述TPE层由TPE材料涂覆所述芯线的表面层。TPE材料耐磨性好、耐霉菌、柔软、使用温度范围广、高弹性、高强度、耐腐蚀及耐候性好等优点。优选的,所述绝缘层由TPV材料涂覆在所述TPE层的表面层。TPV材料弹性高、抗张强度高,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柔软,对各种材料均有良好的粘接力,比重轻(0.90~0.97),使用温度范围广(-60℃~150℃)。优选地,所述内层护套是由TPV材料制成的优选地,所述内屏蔽层由铝塑带缠绕于外形成。优选的,所述外屏蔽层由编织在内屏蔽层上的轻型防波套形成。内、外屏蔽层共同组成两层屏蔽,提高了屏蔽效率,选择铝塑带+外层屏蔽层的结构,其中外屏蔽层采用轻型防波套编织,其重量是普通圆铜线编织防波套重量的1/3左右,减轻了重量。优选的,所述外护套材料是用TPV材料制成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混装电缆,由于采用了与传统混装电缆不同的构造和材料,产品重量显著降低,在电性能稳定性、屏蔽效率、耐磨性、耐霉菌性、柔软性、使用温度范围、弹性、强度、耐腐蚀性或耐候性等可靠性特征上有明显的改善。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芯线,2-TPE层,3-绝缘层,4-内屏蔽层,5-外屏蔽层,6-内层护套,7-外护套,8-填充剂,9-加强芯,10-电源电缆,11-信号电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某电力公司需要到西部高原去安装一批混装电缆,但安装地自然条件恶劣,电力公司对传统的混装电缆的重量和耐腐蚀、耐低温等可靠性的特征不满意,期望使用更优的混装电缆。如图1所示,一种混装电缆,包括信号电缆、电源电缆、加强芯、填充料、内屏蔽层、外屏蔽层、绝缘层、外护套;信号电缆及电源电缆外是内屏蔽层,信号电缆及电源电缆在内屏蔽层内以本混装电缆圆心为中心呈中心对称排列,信号电缆与电源电缆间存在间隙,1根加强芯设置于此间隙处,内屏蔽层内其余空间设置有2个圆形填充料,2个圆形填充料分别与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相切;内屏蔽层外为套有外屏蔽层,内、外屏蔽层共同组成2层屏蔽;外屏蔽层外套有外护套。1个加强芯和2个圆形填充料作为支撑,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间隔排列,2个圆形填充料分别与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相切,形成了一个稳定的间隙空间的支撑结构,使信号电缆与电源电缆绝缘良好且构造稳定,电性能稳定性显著提升;同时,双层屏蔽的构造使屏蔽效率明显提高。信号电缆及电源电缆均包括芯线、TPE层、绝缘层、内层护套;信号电缆及电源电缆的芯线外为TPE层,TPE层外为绝缘层,绝缘层外为内层护套。另外,部件采用了不同于传统混装电缆的材料:信号电缆及电源电缆的芯线采用镀银铜线。相比较于传统裸铜线,镀银铜线具有相同电流的情况下截面积小的特征,故重量减轻。信号电缆及电源电缆的TPE层由芯线上附着TPE材料层形成。TPE材料耐磨性好、耐霉菌、柔软、使用温度范围广、高弹性、高强度、耐腐蚀及耐候性好等优点。信号电缆及电源电缆的绝缘层由芯线外附着TPV材料层形成。TPV材料弹性高、抗张强度高,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柔软,对各种材料均有良好的粘接力,比重轻(0.90~0.97),使用温度范围广(-60℃~150℃)。信号电缆及电源电缆的内层护套是由TPV材料制成的。铝信号电缆及电源电缆的内屏蔽层由铝塑带缠绕于外形成。信号电缆及电源电缆的外屏蔽层由内屏蔽层外编织轻型防波套形成。内、外屏蔽层共同组成2层屏蔽,提高了屏蔽效率,选择铝塑带+外层屏蔽层的结构,其中外屏蔽层采用轻型防波套编织,其重量是普通圆铜线编织防波套重量的1/3左右,减轻了重量。外护套材料是由TPV材料制成的。此技术实施例,由于采用了与传统混装电缆不同的构造和材料,混装电缆较常规电缆的重量降低30%,电性能稳定性显著提升,屏蔽效率明显提高,能耐此地的极端温度-40℃,耐磨性增强,耐腐蚀性提高,具有明显的技术进步。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装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电缆(11)、电源电缆(10)、加强芯(9)、填充料(8)、内屏蔽层(4)、外屏蔽层(5)、外护套(7);/n所述外护套(7)、所述外屏蔽层(5)和所述内屏蔽层(4)依次由外向内形成三层结构的导管;/n所述加强芯(9)设置在所述导管的轴心位置,所述信号电缆(11)和所述电源电缆(10)以所述导管的轴心对称排列;所述电源电缆(10)和所述信号电缆(11)在所述导管内间隙分布,所述电源电缆(10)和所述信号电缆(11)之间设置有所述填充料(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装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电缆(11)、电源电缆(10)、加强芯(9)、填充料(8)、内屏蔽层(4)、外屏蔽层(5)、外护套(7);
所述外护套(7)、所述外屏蔽层(5)和所述内屏蔽层(4)依次由外向内形成三层结构的导管;
所述加强芯(9)设置在所述导管的轴心位置,所述信号电缆(11)和所述电源电缆(10)以所述导管的轴心对称排列;所述电源电缆(10)和所述信号电缆(11)在所述导管内间隙分布,所述电源电缆(10)和所述信号电缆(11)之间设置有所述填充料(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装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电缆(11)和所述电源电缆(10)均包括多根通信缆线和内层护套(6);多根所述通信缆线安装在所述内层护套(6)内,所述通信缆线包括芯线(1)、TPE层(2)、绝缘层(3),所述绝缘层(3)和所述TPE层(2)依次由外向内形成双层线管,线管内为所述芯线(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雷余正君段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六零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