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卫东专利>正文

一种家用型余氯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2748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家用型余氯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容器、密封的第二容器及第三容器,第一容器下方设置第二容器,第二容器下方设置第三容器,第二容器与第三容器通过内置管相连通,内置管上端延伸至第二容器上段位置,内置管下端延伸至第三容器上段位置,第一容器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循环水管与第二容器下端、第三容器下端连通,第二容器上端设置进水管,第三容器上端设置出水管;循环水管与第一容器、第二容器以及第三容器的连接处均可拆卸式连接,循环水管各连接处均可拆卸设置高碘值椰壳活性炭滤芯,处理单元上设置计时装置。上述家用型余氯处理装置,能有效解决现有的余氯处理装置无法实现循环水处理以及对自来水中余氯处理不彻底的问题。

A domestic residual chlorine treatmen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家用型余氯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余氯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自来水中余氯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自来水中的余氯对人体有着严重的危害,其能刺激眼、鼻、喉以及上呼吸道等,引起急性肺水肿及肺炎,浓度高时可麻痹呼吸中枢,出现“闪击性死亡”。长期吸入低浓度的氯会引起慢性中毒,导致体内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加速人体衰老速度。同时,自来水中的余氯还会使头发产生干涩、断裂和分叉,皮肤漂白化、皮肤层脱落及产生奇痒无比的皮癣过敏症。氯受热后与水中的有机腐质产生三氯甲烷等致癌物质。申请号为201621032361.5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家用型除自来水余氯活化设备,其包括进水管、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和出水管,进水管与第一主体相通,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相通,第二主体与出水管相通,第一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工作腔,并在第一工作腔内壁上设置有活化磁场结构,第二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工作腔,并在第二工作腔内设置有滤芯,第二主体与出水管连通处设置有消毒滤网。该家用型除自来水余氯活化设备,虽然能够将对自来水中的余氯进行处理,但是在活化磁场处理中需要对自来水进行循环处理,才能使自来水变成活化水,该处理仅靠该设备无法实现循环处理,对自来水的处理也没有那么彻底,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综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家用型余氯处理装置,能有效解决现有的余氯处理装置无法实现循环水处理以及对自来水中余氯处理不彻底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家用型余氯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容器、密封的第二容器以及密封的第三容器,所述第一容器的上端设置有盖子,第一容器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容器,所述第二容器的下方设置有第三容器,所述第二容器与第三容器通过内置管相连通,所述内置管上端伸入第二容器内、且延伸至第二容器的上段位置,所述内置管下端伸入第三容器内、且延伸至第三容器的上段位置,所述第一容器的上端通过循环水管与第二容器的下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容器的下端通过循环水管与第三容器的下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容器上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第三容器的上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循环水管与第一容器、第二容器以及第三容器的连接处均是可拆卸式连接,且循环水管的各连接处均可拆卸设置有高碘值椰壳活性炭滤芯,所述处理单元上设置有计时装置。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高碘值椰壳活性炭滤芯包括端部封堵的筛管以及设置在筛管外的管体,所述筛管远离封堵端的一端为进水端,所述筛管外设置有PP棉滤层,所述PP棉滤层外设置有高碘值椰壳活性炭滤层,所述高碘值椰壳活性炭外设置有反渗透膜层,所述反渗透膜层与所述管体构成出水腔,所述出水腔靠近筛管封堵端的一端为出水端。更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计时装置为电子计时器。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家用型余氯处理装置,利用第一容器、第二容器和第三容器对自来水进行循环,在循环水管处安装各高碘值椰壳活性炭滤芯,利用各高碘值椰壳活性炭滤芯对自来水进行多次过滤吸附处理,以实现对自来水中的余氯的处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自来水余氯处理不彻底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家用型余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高碘值椰壳活性炭滤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容器;2.第二容器;21.进水管;3.循环水管;4.高碘值椰壳活性炭滤芯;41.进水端;42.筛管;43.PP棉滤层;44.高碘值椰壳活性炭滤层;45.反渗透膜层;46.出水腔;47.出水端;48.挡圈;5.第三容器;51.出水管;6.内置管;7.电子计时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技术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技术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家用型余氯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容器1、密封的第二容器2以及密封的第三容器5,第一容器1的上端设置有盖子,第一容器1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容器2,第二容器2的下方设置有第三容器5,第二容器2与第三容器5通过内置管6相连通,内置管6上端伸入第二容器2内、且延伸至第二容器2的上段位置,内置管6下端伸入第三容器5内、且延伸至第三容器5的上段位置,第一容器1的上端通过循环水管3与第二容器2的下端相连通,第一容器1的下端通过循环水管3与第三容器5的下端相连通,第二容器2上端设置有进水管21,第三容器5的上端设置有出水管51;循环水管3与第一容器1、第二容器2以及第三容器5的连接处均是可拆卸式连接,且循环水管3的各连接处均可拆卸设置有高碘值椰壳活性炭滤芯4,处理单元上设置有电子计时器7,保证每三个月更换一次滤芯,提高余氯处理效果。其中,第一容器1、第二容器2以及第三容器5均是采用GBn84-80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材料加工成桶状,进水管21以及出水管51的管口处均是采用φ16mm外丝连接自来水水管。如图2所示,高碘值椰壳活性炭滤芯4包括端部封堵的筛管42以及设置在筛管42外的管体,筛管42远离封堵端的一端为进水端41,筛管42外设置有PP棉滤层43,PP棉滤层43外设置有高碘值椰壳活性炭滤层44,高碘值椰壳活性炭外设置有RO反渗透膜层45,RO反渗透膜层45与管体构成出水腔46,出水腔46靠近筛管42封堵端的一端为出水端47,另外在进水端41的一侧设置有挡圈48,在循环水管3内设置有用于隔档挡圈48的档环,便于对高碘值椰壳活性炭滤芯4进行固定。本技术提供的家用型余氯处理装置,将第一容器、第二容器以及第三容器相结合,利用压强原理使自来水在第一容器、第二容器以及第三容器内循环,以达到对自来水进行多次过滤吸附的目的,以实现对自来水中余氯的处理。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获知本技术中记载内容后,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其作出若干同等变换和替代,这些同等变换和替代也应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家用型余氯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容器、密封的第二容器以及密封的第三容器,所述第一容器的上端设置有盖子,第一容器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容器,所述第二容器的下方设置有第三容器,所述第二容器与第三容器通过内置管相连通,所述内置管上端伸入第二容器内、且延伸至第二容器的上段位置,所述内置管下端伸入第三容器内、且延伸至第三容器的上段位置,所述第一容器的上端通过循环水管与第二容器的下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容器的下端通过循环水管与第三容器的下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容器上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第三容器的上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循环水管与第一容器、第二容器以及第三容器的连接处均是可拆卸式连接,且循环水管的各连接处均可拆卸设置有高碘值椰壳活性炭滤芯,所述处理单元上设置有计时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用型余氯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容器、密封的第二容器以及密封的第三容器,所述第一容器的上端设置有盖子,第一容器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容器,所述第二容器的下方设置有第三容器,所述第二容器与第三容器通过内置管相连通,所述内置管上端伸入第二容器内、且延伸至第二容器的上段位置,所述内置管下端伸入第三容器内、且延伸至第三容器的上段位置,所述第一容器的上端通过循环水管与第二容器的下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容器的下端通过循环水管与第三容器的下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容器上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第三容器的上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循环水管与第一容器、第二容器以及第三容器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田卫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