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遥感测试标识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2285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遥感测试标识杆,包括杆体、设在杆体的其中一端的顶尖、固定在杆体上的限位环和套在杆体上的套管,套管上对称固定有两个踏板。标识部分包括底座、铰接在底座底面上的内螺纹套管和设在底座顶面的反光板,内螺纹套管拧在杆体上。反光板有多块三角形反光板拼接而成,组成一个类似于圆锥体的形状。底座上还开设有多个透水孔,用于将底座上滞留的雨水排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遥感测试的边界信息识别,具有方便携带,容易安装和方便识别等特点。

A remote sensing test mar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遥感测试标识杆
本技术涉及遥感测绘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遥感测试标识杆。
技术介绍
遥感测绘技术主要以科学设备为基础,远距离对监测事物电磁波特征进行感知,在科学分析与研究后得出具有较强精准性的数据信息。其中各种传感设备是遥感测绘技术的关键所在,其可在对相关事物进行感知的同时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通过传递技术上传到电子计算机中进行分析与比较。遥感测绘具有测绘精度高、测绘成本低、测绘范围大和干扰因素少等优势,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标识杆是一种标识工具,作用是给卫星和无人机等提供边界参考点,使其能够准确的识别出测绘区域的边界,提高测绘精度,在遥感测绘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标识杆多在野外使用,安装和识别颇为不易,安装时存在安装地点多,安装任务重和安装地点分布散乱等问题;识别时受限于安装位置和角度,也存在遗漏情况,导致测绘区域的实测边界与要求边界不一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遥感测试标识杆,该遥感测试标识杆安装简便,容易识别,能够有效缩短遥感测绘前的准备时间并提高测绘精度。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遥感测试标识杆,包括杆体,还包括:顶尖,设在所述杆体的其中一端;限位环,设在所述杆体上;套管,套在所述杆体上;所述顶尖与所述套管分别位于所述限位环的两侧;踏板,对称固定在套管的两侧;标识部分,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杆体的另外一端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选择好安装位置后,将顶尖插入到安装地点,然后双脚踩到踏板上,借助自身的重力将杆体压入到地下。和现有的埋设方式相比,这种方式不需要使用额外的工具,安装速度更快,并且对地面的破坏程度小,也更加牢固。卫星或者无人机等通过专用的识别部分进行识别,和现有的通过颜色进行识别相比,辨识度更高,识别起来更加容易。在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标识部分与所述杆体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连接的方式拆装更加容易,在野外使用时,能够实现快速装拆,使用更加方便。在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标识部分包括底座、铰接在底座底面上的内螺纹套管和设在底座顶面的反光板;所述内螺纹套管与所述杆体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光板能够在测绘形成的图像上形成一个明显的识别点,识别更加容易,并且其倾斜角度可以通过改变底座与内螺纹套管之间的夹角来调整,这样可以根据使用地点的不同来对底座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在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反光板包括顺序连接的多块三角形反光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其中的一块三角形反光板损坏后,其余的三角形反光板仍然能够继续使用,能够避免单块反光板损坏后该识别点无法继续使用的问题。在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任意两块所述三角形反光板不在同一个平面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角形反光板的识别更加容易,可以降低对测绘角度的要求。在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底座上设有透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上不会出现积水,能够避免雨后积水反光对识别造成干扰。在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内螺纹套管上设有用于限制其与所述杆体相对位置的顶紧螺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紧螺钉能够顶到杆体上,使内螺纹套管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松动。在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顶紧螺钉的数量为两个以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顶紧螺钉的固定效果更好,能够进一步降低内螺纹套管发生松动的概率。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安装时,将顶尖插入到安装地点,然后双脚踩到踏板上,借助自身的重力和弹跳将杆体压入到地下,和现有的埋设方式相比,这种方式不需要使用额外的工具,安装速度更快,并且对地面的破坏程度小,也更加牢固,更加符合野外安装的使用需求。2.底座上的反光板由多块三角形反光板组合而成,单块损坏后也可以继续使用,不会影响到遥感测绘的边界确定。3.三角形反光板采用了异面拼接的方式,任意的两块三角形反光板都不在一个平面内,这样卫星和无人机进行测绘时,其行驶轨迹不需要进行可以的调整,只要识别出一块三角形反光板即可,识别难度更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中,11、杆体;12、顶尖;13、限位环;14、套管;15、踏板;21、底座;22、内螺纹套管;23、反光板;231、三角形反光板;3、透水孔;4、顶紧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遥感测试标识杆,其主体部分为杆体11,此处为了描述的更加方便,将其两端分别称为上端和下端。顶尖21固定连接在杆体11的下端,标识部分可拆卸的连接在杆体11的上端。杆体11靠近下端的地方固定连接有一个限位环13,还套有一个套管14,套管14上对称焊接有两个踏板15,套管14从杆体11的上端套到杆体11上。标识部分由底座21、内螺纹套管22和反光板23等组成,其中内螺纹套管22铰接在底座21的底面上,二者的连接处用螺栓螺母固定,这样当把螺母拧紧时,底座21和杆体11能够相对固定。内螺纹套管22拧在杆体11的上端,可以根据实际的安装和使用情况进行装拆。内螺纹套管22上还拧有多个顶紧螺钉4,顶紧螺钉4围绕内螺纹套管22的轴线在其外壁上均匀分布。顶紧螺钉4位于内螺纹套管22内的一端可以顶在杆体11上。参考图2和图3,反光板23由多块三角形反光板231拼接而成,组成一个类似于锥形体的多面体。底座21上还开设有多个透水孔3,透水孔3位于三角形反光板231在底座21上的投影区域之外,负责将积聚在底座21上的雨水排走。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工作人员携带多根杆体11、标识部分和一到两个套管14赶往安装地点,此时标识部分与杆体11处于分离状态。安装时,将杆体11上的顶尖12插入到地下,然后将套管14套在杆体11上,单脚或者双脚踩在踏板15上并用力向下踩踏,此时套管14顶在杆体11的限位环13上,将工作人员对套管14的力传递给杆体11,使其进入到地下。当限位环13接触到地面后,停止踩踏,将套管14从杆体11上取下。然后将内螺纹套管22拧到杆体11上,调整好角度,最后将底座21与内螺纹套管22铰接处的螺栓螺母和内螺纹套管22上的顶紧螺钉4拧紧。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遥感测试标识杆,包括杆体(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顶尖(12),设在所述杆体(11)的其中一端;/n限位环(13),设在所述杆体(11)上;/n套管(14),套在所述杆体(11)上;所述顶尖(12)与所述套管(14)分别位于所述限位环(13)的两侧;/n踏板(15),对称固定在套管(14)的两侧;/n标识部分,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杆体(11)的另外一端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遥感测试标识杆,包括杆体(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顶尖(12),设在所述杆体(11)的其中一端;
限位环(13),设在所述杆体(11)上;
套管(14),套在所述杆体(11)上;所述顶尖(12)与所述套管(14)分别位于所述限位环(13)的两侧;
踏板(15),对称固定在套管(14)的两侧;
标识部分,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杆体(11)的另外一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遥感测试标识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部分与所述杆体(11)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遥感测试标识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部分包括底座(21)、铰接在底座(21)底面上的内螺纹套管(22)和设在底座(21)顶面的反光板(23);
所述内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波杨雨辉李亚萍李邵鑫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中道诚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