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料装置及叠料机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叠料装置及叠料机。
技术介绍
在机械加工领域,完成产品的生产后,均需要采用料框对产品进行堆叠储存,便于后期的运输或使用。对于棒料来说,现有技术中的大多堆叠方式多是将棒料逐一进行堆叠,效率低下的同时,堆叠完成后相邻的两个棒料之间不能够完全贴合,存在较大间隙,棒料极易发生的晃动,影响整体棒料在料框内的稳定性。因此,亟待提供一种叠料装置及叠料机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料机,能够实现棒料的紧密贴合,提高整体棒料在料框内放置的稳定性。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叠料方法,提高堆叠效率的同时,实现棒料在料框内的稳定放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叠料装置,设于机架上,包括弹夹装置,所述弹夹装置包括:弹夹装载机构,被配置为将棒料按层状排列;推料机构,被配置为将层状排列的棒料推送至料框内实现多层棒料的堆叠。作为优选,所述叠料装置还包括上弹装置,所述上弹装置被配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料装置,设于机架(100)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弹夹装置(4),所述弹夹装置(4)包括:/n弹夹装载机构(41),被配置为将棒料按层状排列;/n推料机构(42),被配置为将层状排列的棒料推送至料框(300)内实现多层棒料的堆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料装置,设于机架(100)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弹夹装置(4),所述弹夹装置(4)包括:
弹夹装载机构(41),被配置为将棒料按层状排列;
推料机构(42),被配置为将层状排列的棒料推送至料框(300)内实现多层棒料的堆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料装置还包括上弹装置(3),所述上弹装置(3)被配置为将棒料输送至所述弹夹装载机构(41),以完成层状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夹装载机构(41)包括弹夹(410),所述上弹装置(3)输送来的棒料依次进入所述弹夹(410)完成排列;所述弹夹(410)包括间隔设置的上盖板(4101)和下盖板(4102),所述上盖板(4101)与所述下盖板(4102)之间设有容纳棒料的存储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夹装载机构(41)还包括反向止挡机构和弹性止挡机构,二者分别位于所述弹夹(410)沿排列方向的两端,其中,所述反向止挡机构设于所述弹夹(410)的入口端,用于防止棒料进入所述弹夹(410)后发生反向脱落;所述反向止挡机构和所述弹性止挡机构配合使用,使层状排列的棒料始终保持紧密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止挡机构包括:
止挡顶板(413),所述止挡顶板(413)滑动设于所述弹夹(410)内,并与进入所述弹夹(410)内的第一个棒料抵接;
拉簧(414),其一端与所述弹夹(410)保持相对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止挡顶板(413)连接,所述拉簧(414)沿棒料的排列方向延伸,所述止挡顶板(413)在所述拉簧(414)的拉伸弹力作用下始终具有朝向所述弹夹(410)的入口端移动的趋势,进而能够将所述弹夹(410)内呈层状排列的棒料压紧在所述止挡顶板(413)与所述反向止挡机构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板(4102)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有一连接块(415),所述连接块(415)的一端与所述止挡顶板(41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拉簧(414)连接,所述止挡顶板(413)滑动时带动所述连接块(415)移动,进而拉伸所述拉簧(4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止挡机构还包括连接座(416),所述拉簧(4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绍林,朱江兵,徐小武,陈勇,权建毅,张清明,孙道林,
申请(专利权)人: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