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漏热饮杯盖,包括杯盖,杯盖包括有一盖板,在盖板上设有一饮用口;在盖板上向上凸起形成有一接漏槽;在接漏槽内还设有一将接漏槽分隔成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的隔离块,在隔离块的顶部设有一通气缺口;第一区间的底面为斜面,在斜面的较低端设有一个贯通的第一回流孔;该防漏热饮杯盖还包括有一盖设在接漏槽上的上盖;在上盖的顶面设有一个贯通的且位于第二区间的第一排气孔;当上盖盖设在接漏槽上时,位于第一区间内的热气通过通气缺口流向第二区间且在第一排气孔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确保排气顺畅的前提下,能防止杯中的热饮洒出杯外,方便了外送,且其改变了杯盖的造型,使得更容易地被消费者接受和青睐。
A leakproof hot drink cup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漏热饮杯盖
本技术涉及杯盖
,具体是涉及一种防漏热饮杯盖。
技术介绍
目前,针对热饮杯盖的设计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在杯盖上设有插管孔,然后将吸管插入杯体内即可饮用,或者在杯盖上形成有可闭合和打开的饮用口,饮用时,直接打开饮用口即可饮用。然而,针对热饮,如咖啡,其在杯盖上设有排气孔和饮用口,其中排气孔主要是泄出内部热压,防止杯盖与杯体脱离的作用,但是在外送的过程中,由于咖啡的晃动,导致咖啡容易自排气孔中漏出杯盖,从而造成购买者的抱怨和投诉,从而不仅增加了外送的难度,而且可能影响了咖啡等热饮的销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漏热饮杯盖,其在确保排气顺畅的前提下,能防止杯中的热饮洒出杯外,方便了外送,且其改变了杯盖的造型,使得更容易地被消费者接受和青睐,更容易吸引消费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漏热饮杯盖,包括杯盖,所述杯盖包括有一盖板,在所述盖板上设有一饮用口;在所述盖板上向上凸起形成有一接漏槽;在所述接漏槽内还设有一将所述接漏槽分隔成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的隔离块,在所述隔离块的顶部设有一通气缺口;所述第一区间的底面为斜面,在所述斜面的较低端设有一个贯通的第一回流孔;该防漏热饮杯盖还包括有一盖设在所述接漏槽上的上盖;在所述上盖的顶面设有一个贯通的且位于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一排气孔;当所述上盖盖设在所述接漏槽上时,位于所述第一区间内的热气通过所述通气缺口流向所述第二区间且在所述第一排气孔排出。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在所述上盖中还设有一用于阻挡热饮的阻挡块,所述阻挡块位于所述第一区间中且靠近所述通气缺口,所述阻挡块与所述第一区间的底面和四周侧壁之间均留有空隙。进一步地,在所述接漏槽的外壁上设有一条环绕所述接漏槽的卡槽;所述上盖包括有围绕所述接漏槽的盖缘、设置在所述盖缘上端的且用于将所述接漏槽盖住的顶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盖缘下端的并与所述盖板顶面贴合的包覆边;在所述盖缘的内壁设有一条与所述卡槽扣合的卡条;所述阻挡块设置在所述顶板的底面上。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区间的容积比所述第二区间的容积大。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一区间的底面的较高端还设有一个贯通的第二排气孔。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区间的底面由其靠近所述隔离块的那一侧向下往远离所述隔离块的那一侧倾斜。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区间的底面由四周往中部向下凹陷,在所述第二区间的底面最低处设有一个第二回流孔。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该防漏热饮杯盖还包括有能够翻转在所述盖板上将所述饮用口闭合的翻盖,其中所述翻盖与所述饮用口的连接部分通过剪切线式相连接,当饮用时,自剪切线处可将所述翻盖打开。进一步地,在所述盖板上还设有一条定位槽,当所述翻盖打开后,所述翻盖用于闭合所述饮用口的那部分能够嵌入到所述定位槽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在盖板上设置接漏槽和与接漏槽配合的上盖,通过接漏槽和上盖的配合使得盖板能够正常排气的同时能够防止杯中的热饮洒出杯外,方便了外送,且其改变了杯盖的造型,使得更容易地被消费者接受和青睐,更容易吸引消费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上盖与接漏槽盖合后的示意图;图3是沿图2A-A方向的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盖板;2、饮用口;3、接漏槽;31、第一区间;311、第一回流孔;312、第二排气孔;32、第二区间;321、第二回流孔;33、隔离块;331、通气缺口;34、卡槽;4、上盖;41、第一排气孔;42、阻挡块;43、盖缘;44、顶板;45、包覆边;46、卡条;5、翻盖;6、定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技术做进一步阐述,下述说明仅是示例性的,不限定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图4所示,一种防漏热饮杯盖,包括杯盖,杯盖包括有一盖板1,在盖板1上设有一饮用口2,;在盖板1上向上凸起形成有一接漏槽3;在接漏槽3内还设有一将接漏槽3分隔成第一区间31和第二区间32的隔离块33,在隔离块33的顶部设有一通气缺口331;第一区间31的底面为斜面,在该斜面的较低端设有一个贯通的第一回流孔311;该防漏热饮杯盖还包括有一盖设在接漏槽3上的上盖4;上盖4的顶面设有一个贯通的且位于第二区间32的第一排气孔41;当上盖4盖设在接漏槽3上时,位于第一区间31内的热气通过通气缺口331流向第二区间32且在第一排气孔41排出。优选的,接漏槽3和上盖4均呈圆角三角形;优选的,隔离块33的顶面与接漏槽3的顶面齐平。其中,如图2-图4所示,在上盖4中还设有一用于阻挡热饮的阻挡块42,阻挡块42位于第一区间31中,阻挡块42靠近通气缺口331,阻挡块42与第一区间31的底面和四周侧壁之间均留有空隙;阻挡块42的高度比所述通气缺口331的高度大;阻挡块42的长度方向与通气缺口331的长度方向平行。通过设置阻挡块42,使第一区间31内即使有大量热饮也不容易通过通气缺口331大量地流到第二区间32中,而是慢慢地在第一回流孔311中流出,亦即阻挡块42能够起到阻挡热饮的作用。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接漏槽3的外壁上设有一条环绕接漏槽3的卡槽34;上盖4包括有围绕接漏槽3的盖缘43、设置在盖缘43上端的且用于将接漏槽3盖住的顶板44以及设置在盖缘43下端的并与盖板1顶面贴合的包覆边45;在盖缘43的内壁设有一条与卡槽34扣合的卡条46;而阻挡块42设置在顶板44的底面上。通过卡条46与卡槽34的扣合从而使得上盖4盖设在接漏槽3上。优选的,盖板44的顶面为平面,用户可以在这个平面上形成标记或商标等。如图1所示,第一区间31的容积比第二区间32的容积大,使得第一区间31能够装更多洒出的热饮和由热气凝结成的水珠。如图1所示,在第一区间31的底面的较高端还设有一个贯通的第二排气孔312,通过设置第二排气孔312,使得热气也能够在第二排气孔312中排出,而由这些热气凝结成的水珠能流至第一回流孔311中。如图3所示,第一区间31的底面由其靠近隔离块33的那一侧向下往远离隔离块33的那一侧倾斜,这样设置可以避免过多的热饮由于晃动而流至第二区间32中,利用了水往低处流的原理设置。如图3所示,第二区间32的底面由四周往中部向下凹陷,在第二区间32的底面的最低处设有一第二回流孔321,通过以上设置可以使得在第二区间32中由热气凝结成的水珠能通过第二回流孔321进行回流,同时,由于第二区间32的底面由四周往中部向下凹陷,所以即使有热饮在第二回流孔321中流出也能够快速地回流到第二回流孔321中,而在第一区间31中流动到第二区间32的热饮也能第二回流孔321处回流。如图1所示,优选的,该防漏热饮杯盖还包括有能够翻转在盖板1上将饮用口2封闭的翻盖5,其中翻盖5与饮用口2的连接部分通过剪切线式相连接,当饮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漏热饮杯盖,包括杯盖,所述杯盖包括有一盖板,在所述盖板上设有一饮用口,其特征在于:/n在所述盖板上向上凸起形成有一接漏槽;在所述接漏槽内还设有一将所述接漏槽分隔成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的隔离块,在所述隔离块的顶部设有一通气缺口;所述第一区间的底面为斜面,在所述斜面的较低端设有一个贯通的第一回流孔;该防漏热饮杯盖还包括有一盖设在所述接漏槽上的上盖;在所述上盖的顶面设有一个贯通的且位于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一排气孔;当所述上盖设在所述接漏槽上时,位于所述第一区间内的热气通过所述通气缺口流向所述第二区间且在所述第一排气孔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热饮杯盖,包括杯盖,所述杯盖包括有一盖板,在所述盖板上设有一饮用口,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板上向上凸起形成有一接漏槽;在所述接漏槽内还设有一将所述接漏槽分隔成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的隔离块,在所述隔离块的顶部设有一通气缺口;所述第一区间的底面为斜面,在所述斜面的较低端设有一个贯通的第一回流孔;该防漏热饮杯盖还包括有一盖设在所述接漏槽上的上盖;在所述上盖的顶面设有一个贯通的且位于所述第二区间的第一排气孔;当所述上盖设在所述接漏槽上时,位于所述第一区间内的热气通过所述通气缺口流向所述第二区间且在所述第一排气孔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热饮杯盖,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盖中还设有一用于阻挡热饮的阻挡块,所述阻挡块位于所述第一区间中且靠近所述通气缺口,所述阻挡块与所述第一区间的底面和四周侧壁之间均留有空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热饮杯盖,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接漏槽的外壁上设有一条环绕所述接漏槽的卡槽;所述上盖包括有围绕所述接漏槽的盖缘、设置在所述盖缘上端的且用于将所述接漏槽盖住的顶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盖缘下端的并与所述盖板顶面贴合的包覆边;在所述盖缘的内壁设有一条与所述卡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世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高富达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