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油桶,包括油桶本体,所述油桶本体包括桶体上壁、桶体侧壁和桶体底部,所述油桶上壁的一侧设有进油口,另外一侧设有排气孔,在所述进油口和所述排气孔之间设有油桶拎手,所述进油口和所述排气孔上分别通过螺纹方式连接有进油口盖和排气孔盖,所述桶体侧壁包括左侧壁、右侧壁、前壁和后壁,所述左侧壁的中间位置为锯齿边缘结构,所述右侧壁和所述桶体底部相交的边角处设有一个凹腔结构,所述凹腔结构的长度为所述桶体底部长度的1/3,所述凹腔结构的腔体内通过注塑方式一体成型的设置有手柄结构,所述手柄结构横设在所述凹腔结构内部的中央位置,所述手柄结构呈圆柱形结构。
A kind of antiskid oil barr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滑油桶
本技术属于化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滑油桶。
技术介绍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稼动机器设备需要使用到机油或柴油等不同种的油品,不同油品有不同的功能,比如润滑功能、冷却降温功能、清洗清洁功能或者减震缓冲的功能等,而油品需要油桶的配合来进行盛装、运输以及注入的工作,当加工人员在往对应的机器设备中添加对应的油品的时候,油桶的边缘往往需要靠在对应的机器设备边缘进行注入的工作,这样对于加工人员来说比较省力,当油桶边缘与机械设备的边缘接触的时候,往往因为油桶本身表面就比较光滑,同时已经使用过的油桶的表面会带有残留的油污,同时机械设备表面也会存在有残留的油污附着的情况,这种接触容易导致打滑情况的发生,如果打滑的情况产生,则会直接导致油品的浪费并且对加工人员的安全也会产生影响,同时由于油桶本身表面会沾染残留的油品,所以进油口盖会因为有残留的油导致摩擦力减小最终比较难拧开,同时油桶上方的拎手也会因为有油品的残留而在加工人员进行拎取的动作的时候产生打滑的现象,并且当油桶内的油需要大量注入的时候,现有的油桶的下端因为没有把手和着力点,加工人员通常需要使用较大的力向需要倾倒的设备内注入油品,这样势必会增加人工时间和降低整体的工作效率,同时因为油桶内部本身盛装油而导致整体质量较大,而且本身油桶表面因为有残留的油会比较滑,这样的情况更容易导致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上述问题是在对油桶的结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应当予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防滑油桶。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防滑油桶,包括油桶本体,所述油桶本体包括桶体上壁、桶体侧壁和桶体底部,所述油桶上壁的一侧设有进油口,另外一侧设有排气孔,在所述进油口和所述排气孔之间设有油桶拎手,所述进油口和所述排气孔上分别通过螺纹方式连接有进油口盖和排气孔盖,所述桶体侧壁包括左侧壁、右侧壁、前壁和后壁,所述左侧壁的中间位置为锯齿边缘结构,所述右侧壁和所述桶体底部相交的边角处设有一个凹腔结构,所述凹腔结构的长度为所述桶体底部长度的1/3,所述凹腔结构的腔体内通过注塑方式一体成型的设置有手柄结构,所述手柄结构横设在所述凹腔结构内部的中央位置,所述手柄结构呈圆柱形结构。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油桶本体的底部边缘设有一圈耐磨垫结构。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拎手内侧设有四个相互连接的半弧形结构。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进油口盖和所述排气孔盖的上端面均设有若干条由中心位置向外发散的圆形凸起结构。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进油口盖和所述排气孔盖的两侧均各对称设有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防滑长条结构。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滑长条结构的高度与所述进油口盖的高度相同,所述防滑长条结构与对应的所述进油口盖和对应的所述排气孔盖均通过注塑方式一体成型。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两条所述防滑长条结构的外表面设有若干条竖直线条凸起结构。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手柄结构的外表面均设有凸起颗粒结构。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锯齿边缘结构向外凸起的部分为半圆弧形状。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前壁和所述后壁的表面上设有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包括位于中心位置的圆形凹槽结构和以所述圆形凹槽结构为中心对称点向四个方向发散设置的椭圆形凹槽结构,相邻的两个所述椭圆形凹槽结构所形成的夹角为直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滑油桶,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首先,在油桶一边的侧壁上设置锯齿边缘结构,可以在进行注入工作的时候,使得油桶边缘与机械设备的边缘有接触点,防止油桶侧滑的情况发生;其次,在所述进油口盖和所述排气孔盖的上端面均设有若干条由中心位置向外发散的圆形凸起结构和在两侧各对称设有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防滑长条结构并且两条所述防滑长条结构的外表面设有若干条竖直线条凸起结构,这种结构设置可以增加整体所述进油口盖和所述排气孔盖的摩擦力,即使有油品残留的情况出现的时候,也会很容易就拧开所述进油口盖和所述排气孔盖;再次,在所述油桶拎手的内侧设有四个相互连接的半弧形结构,在人员进行提拉油桶的时候,可以更加舒适并且稳定性也会增强,防止打滑的情况发生,增加了安全系数;最后,在油桶的一个边角设有一个圆弧形凹腔结构和一体成型的设置在所述圆弧形凹腔结构内侧中间位置的手柄结构,当油桶内的油需要大量注入的时候,握住手柄结构使得在油桶的下端存在把手和着力点,加工人员可以省时省力并且安全进行油品的注入工作,减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使得加工人员注入油品的安全性大大增加,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用性强,并且具有广阔的市场运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进油口盖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桶体上壁、2-桶体侧壁、3-桶体底部、4-进油口、5-排气孔、6-油桶拎手、7-半弧形结构、8-进油口盖、9-排气孔盖、10-圆形凸起结构、11-防滑长条结构、12-竖直线条凸起结构、13-耐磨垫结构、14-左侧壁、15-右侧壁、16-前壁、17-后壁、18-锯齿边缘结构、19-半圆弧形状、20-凹腔结构、21-手柄结构、22-加固结构、23-圆形凹槽结构、24-椭圆形凹槽结构、25-标签放置凹槽、26-凸起颗粒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防滑油桶,包括油桶本体,所述油桶本体包括桶体上壁1、桶体侧壁2和桶体底部3,所述油桶上壁1的一侧设有进油口4,另外一侧设有排气孔5,在所述进油口4和所述排气孔5之间设有油桶拎手6,所述油桶拎手6的内侧设有四个相互连接的半弧形结构7,设置所述半弧形结构7是为了便于使用者进行拎取的动作,可以使得手指腹部放在所述半弧形结构7内,起到了稳定和舒适的作用,所述进油口4和所述排气孔5上分别通过螺纹方式连接有进油口盖8和排气孔盖9,所述进油口盖8和所述排气孔盖9的上端面设有三条由中心位置向外发散的圆形凸起结构10,设置所述圆形凸起结构10是为了便于使用者的手与所述进油口盖8上端面接触的时候增加接触的摩擦力,可以更加省力的进行拧开或者关闭所述进油口盖8和所述排气孔盖9的动作,所述进油口盖8和所述排气孔盖9的两侧均各自对称设有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防滑长条结构11,所述防滑长条结构11的截面可以呈椭圆形结构或者长方形结构等结构,所述防滑长条结构11的高度与所述进油口盖8和所述排气孔盖9的高度相同,两条所述防滑长条结构11与对应的所述进油口盖8和所述排气孔盖9通过注塑方式一体成型,两条所述防滑长条结构11的外表面设有若干条竖直线条凸起结构12,设置所述竖直线条的凸起结构12是为了增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滑油桶,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桶本体,所述油桶本体包括桶体上壁、桶体侧壁和桶体底部,所述油桶上壁的一侧设有进油口,另外一侧设有排气孔,在所述进油口和所述排气孔之间设有油桶拎手,所述进油口和所述排气孔上分别通过螺纹方式连接有进油口盖和排气孔盖,所述桶体侧壁包括左侧壁、右侧壁、前壁和后壁,所述左侧壁的中间位置为锯齿边缘结构,所述右侧壁和所述桶体底部相交的边角处设有一个凹腔结构,所述凹腔结构的长度为所述桶体底部长度的1/3,所述凹腔结构的腔体内通过注塑方式一体成型的设置有手柄结构,所述手柄结构横设在所述凹腔结构内部的中央位置,所述手柄结构呈圆柱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滑油桶,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桶本体,所述油桶本体包括桶体上壁、桶体侧壁和桶体底部,所述油桶上壁的一侧设有进油口,另外一侧设有排气孔,在所述进油口和所述排气孔之间设有油桶拎手,所述进油口和所述排气孔上分别通过螺纹方式连接有进油口盖和排气孔盖,所述桶体侧壁包括左侧壁、右侧壁、前壁和后壁,所述左侧壁的中间位置为锯齿边缘结构,所述右侧壁和所述桶体底部相交的边角处设有一个凹腔结构,所述凹腔结构的长度为所述桶体底部长度的1/3,所述凹腔结构的腔体内通过注塑方式一体成型的设置有手柄结构,所述手柄结构横设在所述凹腔结构内部的中央位置,所述手柄结构呈圆柱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油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桶本体的底部边缘设有一圈耐磨垫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油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拎手内侧设有四个相互连接的半弧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油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盖和所述排气孔盖的上端面均设有若干条由中心位置向外发散的圆形凸起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宇森,
申请(专利权)人:陶宇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