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建华专利>正文

推拉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100 阅读:3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属于床领域的推拉床,由2-3套彼此平行的、与床面板相连接的推拉机构及有关零件组成。每套推拉机构由5块垂直的竖板、竖板下的滚动机构、竖板滑槽内下轴带动的7块水平下杆和8块前斜杆、其余下轴带动的8块后斜杆、8块水平上杆、水平上杆上的铺板、连接竖板与后斜杆的钢带以及刚性加强件等组成。该床节约木材,适用于居住面积狭小的地方,推到最短时可节省出75—80%面积,尤其适合与组合家具配套使用。(*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属于家庭用物品或设备,更具体地说属于床领域。床是人类起居的必备物品,其造型有多种,如木床,竹床、藤床、钢丝可折叠床,国外的大翻转式钢木结构床、席梦思床等。本人经多年实践观察,发现上述床在制造工艺、材料来源、尤其是在占地面积上存在不足,例如普通木结构床,耗用木材多,占地面积大;席梦思床加工工艺复杂,造价高,占地面积也大;钢丝可折叠床睡时不够舒适,折叠后只节省1/2面积;竹、藤床在我国北方难以普及;大翻转式钢木结构床其结构类似“马扎子”折叠时极不方便。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在于节省住房面积。本专利技术之
技术实现思路
叙述如下本专利技术之要点在于采用了结构相同的2-3套相互平行的沿床的纵向(人睡时身体的方向)伸缩的推拉机构及有关零件组成。这2-3套推拉机构通过各自的最左端零件竖板(1)与床头面板(6)相固定。每一套推拉机构是由下列零部件组成的在图(1)中,自左向右排列着开有滑槽的竖板(1)、(2)、(3)、(4)、(5),每个竖板的滑槽下方的下缘上,各固定有一套滚动部件,详见图(2)、图(3)、图(4)、图(5),图(5)适用于竖板(2)、(3)、(4),图(3)适用于竖板(1)、(5)。滚动部件主要由承板(66),转轴(67)、轴套(68)、滚轮(69)组成。在每个竖板的滑槽内,与竖板(1)、(2)、(3)、(4)、(5)一一对应地安装着下轴(11)、(12)、(13)、(14)、(15)、下轴与套在其上的滚套(70)可在滑槽内滑动,详见图(15),在下轴(12)、(13)、(14)上,分别套着呈V形交叉排列的前斜杆对,(16)与(17)、(18)与(19)、(20)与(21),与此同时,还分别套着从该三个下轴向两侧伸出的下杆对(22)与(23)、(24)与(25)、(26)与(27);在下轴(15)上套着一条向左上方倾斜的前斜杆(29)和一条下杆(30),在下轴(11)上套着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前斜杆(28)。下杆(23)与(24)、(25)与(26)、(27)与(30)之间分别穿有轴(31)、(32)、(33);在下杆(22)的左端部也穿有轴(7);在轴(7)、(31)、(32)、(33)上还分别套有呈V形排列的后斜杆对(34)与(35)、(36)与(37)、(38)与(39)、(40)与(41),各后斜杆与有关零件的连接见下面的叙述。呈∧形排列的前斜杆(28)与(16)、(17)与(18)、(19)与(20)、(2(21)与(29)的上端交叉点分别被上轴(42)、(43)、(44)、(45)所穿过;在上轴(42)、(43)、(44)、(45)上还分别同时套有自各该上轴向两侧伸出的上杆对(46)与(47)、(48)与(49)、(50)与(51)、(52)与(53),而且上杆(46)的伸出端部、后斜杆(34)的上端部同时分别套在竖板(1)的上端的轴(54)上,上述上杆(47)、(48)、(49)、(50)、(51)、(52)、(53)的自各对应上轴上伸出端部又分别与后斜杆(35)、(36)、(37)、(38)、(39)、(40)、(41)的上端部通过轴(55)、(56)、(57)、(58)、(59)、(60)、(61)加以连接。后斜杆(35)、(36)、(37)、(38)、(39)、(40)、(41)分别与相邻近的竖板(2)、(3)、(4)、(5)通过两条钢带相连系,该钢带中的一条竖直安置,称竖钢带(71),见图(6),其两端分别被上述相应的后斜杆与上板的连接轴(58)和相应竖板上的连接轴(73)穿过,另一条倾斜安置,称斜钢带(74),其两端分别被相应后斜杆上的稍靠下的连接轴(75),相应竖板上的上述同一连接轴(73)穿过,这样,通过钢带使相应上杆和相应后斜杆的运动规律化。在将该机构“推”到最短尺寸过程中,各杆件包括竖板、前斜杆、后斜杆、上杆、下杆、竖钢带、斜钢带之间都彼此发生相对运动。在轴(7)上还套着一个可在其上转动的稳定杆(62),见图(7)、(8),该杆的端部有一个开口(K),此开口可以搭合在竖板(1)的滑槽下方、滚动机构上方的销轴(63)中,也可以开口的背部嵌在后斜杆(35)的弹性片(36)中。在“推”、“拉”过程中,必须使开口脱离销轴;当“拉”到最长后,应使开口与销轴搭合,才能使床稳定。以上对推拉机构的叙述,是针对推拉机构在拉到最长状态下叙述的。在2-3排推拉机构的横向对应各上杆上,用螺钉固定着相应的铺板,铺板的宽度等于最外两排推拉机构的横向对应的上杆外缘之间距离。由于在“推”的过程中,各竖板(2)、(3)、(4)正上方的一对铺板在无间隙搭接时有干涉,故应在相应的两块铺板处留以间隙(D)见图(6),而以两条弹性条体例如软橡胶,塑料补充此间隙,且将该两条弹性条体分别与有关铺板相粘合,为加强床的刚性,采取了下列措施,1、在任意相邻两排推拉机构的横向对应的竖板间,安装交叉的刚性加强板(77),详见图(9),2、用两块角钢(78)、(79)分别将横向对应的2-3块竖板(5)固定,同时固定着斜拉杆(80)、(81),详见图(10)3、在床头面板的内侧竖直地固定有2-3条角钢(82),详见图(11)在床头面板(6)的上部,有一块立板(64)见图(12),通过它们内侧的2-3个合页(83)将它们联接起来。为防止立板向床内翻转,采用了一套防翻转机构见图(12)将左板(84)、右板(85)分别用二个木螺钉固定在床头面板上,然后在左板、右板上分别用一个铆钉铆上一块可绕左板或右板旋转的挡板(86),当挡板转到竖直上方位置时,靠与立板上的楔垫(87)的摩擦力,使挡板静止。立板的功能是,睡时将它折向床内,与相邻铺板对接,起床后可将它立起,以便在“推”床到最短时挡住隆起的零件,而使外观整齐。本专利技术与其他类型的床相比,有如下优点1、节省占地面积。如将床“推”到最短后,可以省出3/4到4/5的占地面积或省出原占地面积的75%到80%。这对于人口多、居住面积小的家庭是很有利的。可安在卧室、亭子间或会客室等处。2、推拉灵活,无躁音,寿命长,外形美观整齐,安装方便,节省木材。3、与新型的组合家具配合使用更为得体,毫不影响室内美观。通过下列附图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两个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套推拉机构及有关零件的外观图。图2是两端竖板下的滚动部件的主视图。图3是两端竖板下的滚动部件的左侧剖视图。图4是中间3个竖板下的滚动部件的主视图。图5是中间3个竖板下的滚动部件的左侧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套推拉机构的内侧视图。图7是稳定杆与销轴的搭合、脱离示意图。图8是图7的A-A旋转剖视图,示出了弹性片嵌住稳定杆的状态。图9是图6的B-B剖视图,示出了刚性加强板与竖板的连接情况。图10是图6的C向视图,示出了角钢、斜拉杆与竖板(5)的连接图。图11是床面板的2-3条角钢、滚动组件与床头面板的连接图。图12是床面板内侧的立板、床头面板的连接图及挡板的功用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14是将本专利技术推到最短状态后,与组合家具和墙的相对位置图。图15是图(6)的F-F剖视图。实施例一图(13)展示了一个适用于双人的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其推拉机构共3排,(图中可见到一排)。可以将其最右竖板上的角钢,通过螺钉、钢片,膨胀螺钉与墙固定,详见图(14)。当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床头面板等构成的推拉床,其特征在于该床是由2-3套分别与床头面板(6)相连接的、沿纵向相互平行的推拉机构及有关零件组成,每一套推拉机构由下列零部件组成:A、自左至右排列着竖板(1)、(2)、(3)、(4)、(5),每个竖板下部连有 一套滚动部件,在竖板上开有滑槽;B、在各竖板的滑槽内有与竖板(1)、(2)、(3)、(4)、(5)-一对应的下轴(11)、(12)、(13)、(14)、(15);在下轴(12)、(13)、(14)上分别套有呈V形排列的前斜杆对(16)与 (17)、(18)与(19)、(20)与(21),且分别套有自该3个下轴向外伸出的下杆对(22)与(23)、(24)与(25)、(26)与(27);在下轴(11)上套有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前斜杆(28),在下轴(15)上套有一条向左上方倾斜的前斜杆(29)和一条下杆(30);下杆(23)与(24)、(25)与(26)、(27)与(30)之间分别用轴(31)、(32)、(33)穿过,在下杆(22)的左端部穿有轴(7);C、在轴(7)、(31)、(32)、(33)上,分别套有呈 V形排列的后斜杆对(34)与(35)、(36)与(37)、(38)与(39)、(40)与(41);D、呈∧形排列的前斜杆(28)与(16)、(17)与(18)、(19)与(20)、(21)与(29)的上端交叉部位分别被上轴(42)、(4 3)、(44)、(45)所穿过,在上轴(42)、(43)、(44)、(45)上还分别套有自各该上轴向两侧伸出的上杆对(46)与(47)、(48)与(49)、(50)与(51)、(52)与(53),上述上村(46)的伸出端部和后斜杆(34)的上端部,都分别套在竖板(1)的上端部轴(54)上,上杆(47)、(48)、(49)、(50)、(51)、(52)、(53)的伸出端分别与后斜杆(35)、(36)、(37)、(38)、(39)、(40)、(41)的上端部以轴(55)、(56)、(57)、(58)、(59)、(60)、(61)连接之,而后斜杆(35)、(36)、(37)(38)、(39)、(40)、(41)是各自通过两条钢带分别与邻近的竖板(2)、(3)、(4)、(5)相连的;E、轴(7)上套着一个端部有开口 的稳定杆(62),在竖板(1)的下端、滚动组件的上方有销轴(6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华邵玉宝
申请(专利权)人:李建华邵玉宝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