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苏专利>正文

一种对钻床进行快速调速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0919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钻床进行快速调速的装置,涉及钻床快速调速技术领域。该一种对钻床进行快速调速的装置,包括底座和散热机构,所述旋转杆的外表面底部与安装套的内表面连接,所述安装套的外表面左侧与扇叶的外表面右侧连接,减震垫的外表面右侧与动力机的外表面左侧连接,开合盖的内表面与隔离网的外表面右侧连接,外装壳的外表面左侧底部与动力钻头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减震垫和底座等的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对快速调速装置的内部进行散热,从而避免因为热量过高而损坏,所以可以使其使用寿命更长,又因为有减震垫和绝音壳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该装置可以达到抗震减噪且可散热的目的。

A device for fast speed regulation of drill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钻床进行快速调速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钻床快速调速
,具体为一种对钻床进行快速调速的装置。
技术介绍
快速调速装置是一种钻床调节的工具,然而在实际的使用中的时候往往会工作时间比较长,然而其在工作的时候往往会产生比较大的噪音,而且还会有一定程度上的震动,可能会导致机器的损毁,而且使用的时间长了之后会产生热量,若不及时散去,会对机器有损伤,所以针对此问题,可以设计出一种抗震减噪且可散热的快速调速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对钻床进行快速调速的装置,达到抗震减噪且可散热的目的。(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具有清洁功能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对钻床进行快速调速的装置,包括底座和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驱动马达、固定圈、定位杆、旋转杆、隔离网、扇叶、安装套、减震垫、外装壳、绝音壳和透气网,所述底座的外表面顶部右侧与支撑柱的外表面左侧底部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外表面顶部与开合盖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开合盖的外表面顶部右侧与驱动马达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与旋转杆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旋转杆的外表面底部与安装套的内表面连接,所述安装套的外表面左侧与扇叶的外表面右侧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外表面左侧顶部与外装壳的外表面右侧连接,所述外装壳的内表面与绝音壳的内表面粘接,所述绝音壳的外表面右侧中部与减震垫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减震垫的外表面右侧与动力机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开合盖的内表面与隔离网的外表面右侧连接,所述外装壳的外表面左侧底部与动力钻头的外表面顶部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外表面左侧底部与加工台板的外表面右侧连接,且支撑柱的外表面右侧顶部与侧装箱的外表面左侧连接。优选的,所述驱动马达的外表面中部与固定圈的内表面连接,且固定圈的外表面右侧与定位杆的外表面左侧连接。优选的,所述开合盖的外表面顶部左侧与把手的外表面底部连接,且外装壳的外表面左侧底部与透气网的外表面顶部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圈的外表面两侧均与定位杆的外表面一侧顶部连接,且两个定位杆的规格相同。优选的,所述安装套的内部设置有浅槽,且浅槽的内径大于旋转杆的外径。(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对钻床进行快速调速的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驱动马达、旋转杆、扇叶、通气网、安装套、减震垫和底座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对快速调速装置的内部进行散热,从而避免因为热量过高而损坏,所以可以使其使用寿命更长,又因为有减震垫和绝音壳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降噪且降低震动,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可以达到抗震减噪且可散热的目的。2、本技术通过开合盖、透气网、支撑柱、加工台板和动力钻头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让该装置更实用且方便内外进行散气,从而方便热量的散出,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更实用且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的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支撑柱、3加工台板、4动力钻头、5侧装箱、6动力机、7开合盖、8把手、9散热机构、901驱动马达、902固定圈、903定位杆、904旋转杆、905隔离网、906扇叶、907安装套、908减震垫、909外装壳、910绝音壳、911透气网。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一种对钻床进行快速调速的装置,包括底座1和散热机构9,散热机构9包括驱动马达901、固定圈902、定位杆903、旋转杆904、隔离网905、扇叶906、安装套907、减震垫908、外装壳909、绝音壳910和透气网911,底座1的外表面顶部右侧与支撑柱2的外表面左侧底部焊接,支撑柱2的外表面顶部与开合盖7的外表面底部焊接,开合盖7的外表面顶部右侧与驱动马达901的外表面底部粘接,驱动马达901的输出轴与旋转杆904的外表面顶部插接,旋转杆904的外表面底部与安装套907的内表面套接,安装套907的外表面左侧与扇叶906的外表面右侧焊接,支撑柱2的外表面左侧顶部与外装壳909的外表面右侧焊接,外装壳909的内表面与绝音壳910的内表面粘接,绝音壳910的外表面右侧中部与减震垫908的外表面左侧焊接,减震垫908的外表面右侧与动力机6的外表面左侧搭接,开合盖7的内表面与隔离网905的外表面右侧焊接,外装壳909的外表面左侧底部与动力钻头4的外表面顶部插接,支撑柱2的外表面左侧底部与加工台板3的外表面右侧焊接,且支撑柱2的外表面右侧顶部与侧装箱5的外表面左侧焊接,驱动马达901的外表面中部与固定圈902的内表面套接,且固定圈902的外表面右侧与定位杆903的外表面左侧焊接,开合盖7的外表面顶部左侧与把手8的外表面底部焊接,且外装壳909的外表面左侧底部与透气网911的外表面顶部镶嵌,固定圈902的外表面两侧均与定位杆903的外表面一侧顶部焊接,且两个定位杆903的规格相同,安装套907的内部设置有浅槽,且浅槽的内径大于旋转杆904的外径,该对钻床进行快速调速的装置,通过驱动马达901、旋转杆904、扇叶906、通气网911、安装套907、减震垫906和底座1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对快速调速装置的内部进行散热,从而避免因为热量过高而损坏,所以可以使其使用寿命更长,又因为有减震垫908和绝音壳910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降噪且降低震动,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可以达到抗震减噪且可散热的目的,通过开合盖7、透气网911、支撑柱2、加工台板3和动力钻头4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让该装置更实用且方便内外进行散气,从而方便热量的散出,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更实用且方便。在使用时,在使用的时候启动驱动马达901,所以驱动马达901的输出轴带动旋转杆904的转动,所以可以让扇叶906进行转动,所以可以对内部扇出风,所以可以从透气网911处与外界沟通,所以动力机6工作的时候,所以可以通过绝音壳910和减震垫908的作用对噪音降低,而且还可以减低震动的频率。综上所述,该对钻床进行快速调速的装置,通过驱动马达901、旋转杆904、扇叶906、通气网911、安装套907、减震垫906和底座1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对快速调速装置的内部进行散热,从而避免因为热量过高而损坏,所以可以使其使用寿命更长,又因为有减震垫908和绝音壳910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降噪且降低震动,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可以达到抗震减噪且可散热的目的,通过开合盖7、透气网911、支撑柱2、加工台板3和动力钻头4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让该装置更实用且方便内外进行散气,从而方便热量的散出,所以由此可知,该装置更实用且方便。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钻床进行快速调速的装置,包括底座(1)和散热机构(9),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9)包括驱动马达(901)、固定圈(902)、定位杆(903)、旋转杆(904)、隔离网(905)、扇叶(906)、安装套(907)、减震垫(908)、外装壳(909)、绝音壳(910)和透气网(911),所述底座(1)的外表面顶部右侧与支撑柱(2)的外表面左侧底部连接,所述支撑柱(2)的外表面顶部与开合盖(7)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开合盖(7)的外表面顶部右侧与驱动马达(901)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驱动马达(901)的输出轴与旋转杆(904)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旋转杆(904)的外表面底部与安装套(907)的内表面连接,所述安装套(907)的外表面左侧与扇叶(906)的外表面右侧连接,所述支撑柱(2)的外表面左侧顶部与外装壳(909)的外表面右侧连接,所述外装壳(909)的内表面与绝音壳(910)的内表面粘接,所述绝音壳(910)的外表面右侧中部与减震垫(908)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减震垫(908)的外表面右侧与动力机(6)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开合盖(7)的内表面与隔离网(905)的外表面右侧连接,所述外装壳(909)的外表面左侧底部与动力钻头(4)的外表面顶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钻床进行快速调速的装置,包括底座(1)和散热机构(9),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9)包括驱动马达(901)、固定圈(902)、定位杆(903)、旋转杆(904)、隔离网(905)、扇叶(906)、安装套(907)、减震垫(908)、外装壳(909)、绝音壳(910)和透气网(911),所述底座(1)的外表面顶部右侧与支撑柱(2)的外表面左侧底部连接,所述支撑柱(2)的外表面顶部与开合盖(7)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开合盖(7)的外表面顶部右侧与驱动马达(901)的外表面底部连接,所述驱动马达(901)的输出轴与旋转杆(904)的外表面顶部连接,所述旋转杆(904)的外表面底部与安装套(907)的内表面连接,所述安装套(907)的外表面左侧与扇叶(906)的外表面右侧连接,所述支撑柱(2)的外表面左侧顶部与外装壳(909)的外表面右侧连接,所述外装壳(909)的内表面与绝音壳(910)的内表面粘接,所述绝音壳(910)的外表面右侧中部与减震垫(908)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减震垫(908)的外表面右侧与动力机(6)的外表面左侧连接,所述开合盖(7)的内表面与隔离网(905)的外表面右侧连接,所述外装壳(909)的外表面左侧底部与动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苏赵东坡马骏石善政
申请(专利权)人:吕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