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式废弃矿井储能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0088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2:43
本公开提供一种开式废弃矿井储能循环系统,涉及矿业工程及能源工程技术领域。该循环系统包括换热井、回水井、水泵、热能提取装置及数据监测中心,其中:换热井内部具有涌水,涌水具有热能;回水井与换热井连通;水泵深入至换热井内,并位于涌水的水位下方,用于抽取涌水;热能提取装置通过输水管与水泵连接,用于提取涌水中的热能,并能将提取热能后的涌水排放至回水井中;数据监测中心用于实时监测涌水的参数信息。本公开的循环系统既可避免地下热能资源的浪费,又可替代煤炭燃资源,避免环境恶化。

Energy storage and circulation system of open abandoned m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开式废弃矿井储能循环系统
本公开涉及矿业工程及能源工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开式废弃矿井储能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能源与环保”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煤碳作为主要能源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生活中,而煤炭的大量使用对环境影响较大,要想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控制煤炭的使用以及寻找新型的替代能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煤矿地区的冬季主要通过燃烧煤炭的形式提供大量热量,以用于洗浴、供暖以及矿井井口防冻,随着煤炭的大量使用使得环境不断恶化。然而,煤矿地区具有较多废弃的矿井,而废弃矿井中的涌水温度可达30℃~40℃,是优质的地热资源,但是,涌水常位于据地面几百米甚至上千米地下,很难将其中热量采集出来,造成资源浪费。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开式废弃矿井储能循环系统,既可避免地下热能资源的浪费,又可替代煤炭燃资源,避免环境恶化。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开式废弃矿井储能循环系统,包括:换热井,内部具有涌水,所述涌水具有热能;回水井,与所述换热井连通;水泵,深入至所述换热井内,并位于所述涌水的水位下方,用于抽取所述涌水;热能提取装置,通过输水管与所述水泵连接,用于提取所述涌水中的热能,并能将提取热能后的涌水排放至所述回水井中;数据监测中心,用于实时监测所述涌水的参数信息。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数据监测中心包括:监测组件,至少设于所述输水管的侧壁内,用于监测流经所述输水管的涌水的参数信息,所述参数信息包括温度、水压或流量中至少一种;显示单元,用于接收并显示所述参数信息。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锚桩,设于所述换热井的外周,且固定于地面上;锚索,一端连接于所述锚桩,另一端与所述水泵固定连接。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换热通道,设于所述换热井底部,并位于所述换热井与所述回水井之间,所述回水井通过所述换热通道与所述换热井连通。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换热通道包括多个相互连通且并排设置的环形巷道。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换热通道还包括:主巷道,一端与所述换热井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回水井连通,且各所述环形巷道通过所述主巷道相互连通。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参数信息包括温度、水压及流量,所述监测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水压传感器及流量传感器。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过滤网,设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用于过滤所述涌水中的颗粒物;自清洁过滤器,设于所述水泵与所述热能提取装置之间。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观测井,设于所述换热井与所述回水井之间,并由地面延伸至所述主巷道内,所述第一观测井内设有所述监测组件,用于观测所述换热井底部的涌水的参数信息。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多个第二观测井,设于所述第一观测井与所述回水井之间,且各所述第二观测井均由地面一一对应的延伸至各所述环形巷道中,各所述第二观测井内均设有所述监测组件,用于观测各所述环形巷道中的涌水的参数信息。本公开的开式废弃矿井储能循环系统,可通过水泵抽取涌水,并将涌水输送至热能提取装置,进而通过热能提取装置提取涌水的热能,从而可将提取的热能用于洗浴、供暖以及矿井井口防冻,实现对地下热能的利用,既可避免地下热能资源的浪费,又可替代煤炭资源,避免环境恶化。同时,还可通过热能提取装置将提取热能后的涌水排放至回水井中,通过回水井再次流入换热井底部,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降低成本,且在涌水由回水井流入换热井的过程中,可重新吸收地下热能,以便后续热能的提取。此外,可通过数据监测中心实时监测涌水的参数信息,为隐患排查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公开实施方式开式废弃矿井储能循环装置的示意图。图中:1、换热井;2、回水井;3、水泵;4、热能提取装置;5、数据监测中心;51、温度传感器;52、水压传感器;53、流量传感器;6、锚桩;7、锚索;8、换热巷道;81、主巷道;82、环形巷道;9、过滤网;10、自清洁过滤器;11、第一观测井;12、第二观测井。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专利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用语“一个”、“一”、“该”和“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和“第二”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开式废弃矿井储能循环系统,如图1所示,循环系统可以包括换热井1、回水井2、水泵3、热能提取装置4及数据监测中心5,其中:换热井1内部可具有涌水,涌水可具有热能;回水井2可与换热井1连通;水泵3可深入至换热井1内,并可位于涌水的水位下方,可用于抽取涌水;热能提取装置4可通过输水管与水泵3连接,可用于提取涌水中的热能,并能将提取热能后的涌水排放至回水井2中;数据监测中心5可用于实时监测涌水的参数信息。本公开的开式废弃矿井储能循环系统,可通过水泵3抽取涌水,并将涌水输送至热能提取装置4,进而通过热能提取装置4提取涌水的热能,从而可将提取的热能用于洗浴、供暖以及矿井井口防冻,实现对地下热能的利用,既可避免地下热能资源的浪费,又可替代煤炭资源,避免环境恶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式废弃矿井储能循环系统,包括:/n换热井,内部具有涌水,所述涌水具有热能;/n回水井,与所述换热井连通;/n水泵,深入至所述换热井内,并位于所述涌水的水位下方,用于抽取所述涌水;/n热能提取装置,通过输水管与所述水泵连接,用于提取所述涌水中的热能,并能将提取热能后的涌水排放至所述回水井中;/n数据监测中心,用于实时监测所述涌水的参数信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式废弃矿井储能循环系统,包括:
换热井,内部具有涌水,所述涌水具有热能;
回水井,与所述换热井连通;
水泵,深入至所述换热井内,并位于所述涌水的水位下方,用于抽取所述涌水;
热能提取装置,通过输水管与所述水泵连接,用于提取所述涌水中的热能,并能将提取热能后的涌水排放至所述回水井中;
数据监测中心,用于实时监测所述涌水的参数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监测中心包括:
监测组件,至少设于所述输水管的侧壁内,用于监测流经所述输水管的涌水的参数信息,所述参数信息包括温度、水压或流量中至少一种;
显示单元,用于接收并显示所述参数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
锚桩,设于所述换热井的外周,且固定于地面上;
锚索,一端连接于所述锚桩,另一端与所述水泵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
换热通道,设于所述换热井底部,并位于所述换热井与所述回水井之间,所述回水井通过所述换热通道与所述换热井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通道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平业何满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