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输送管和泵送设备。其中,输送管包括:管体;多个凸台,设于管体的至少部分内壁面上,凸台沿管体的轴向延伸,且多个凸台沿管体的周向间隔设置;导流槽,形成于相邻的两个凸台之间。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增强输送管内壁面的耐磨性能和强度,降低输送管的磨损,可有效延长输送管的使用寿命,有利于降低成本。
Delivery pipe and pump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送管和泵送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输送管和一种泵送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输送管是泵送设备用于输送流体物料的管件,常用于输送混凝土等包含颗粒物的粘稠物料。在输送过程中,粘稠物料中的颗粒物容易与管道的内壁产生摩擦或者碰撞,特别是在弯管处,输送管受到混凝土的冲击力较大,会加速弯管处的磨损,从而缩短了输送管的使用寿命。其中,相对于弯管的内侧来说,弯管的外侧受到的冲击较大,混凝土砂浆在泵送过程中容易造成弯管的外侧部分的磨损甚至破环,影响输送管的整体可靠性。现有技术中对用于混凝土泵送设备的输送管进行了一些改进,通过改进输送管的结构或材质的方式来提高输送管的耐磨性能,例如改变输送管材质、增大弯管外侧的厚度,改进双层弯管或加装耐磨板等,但现有技术中的改进方案中,改进结构的方案存在使用寿命低、可靠性差的问题,而改进材料的方案中,存在工艺复杂、加工难度大,成本偏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改善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管。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送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输送管,包括:管体;多个凸台,设于管体的至少部分内壁面上,凸台沿管体的轴向延伸,且多个凸台沿管体的周向间隔设置;导流槽,形成于相邻的两个凸台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技术方案,输送管包括管体、多个凸台和导流槽。通过在管体的至少部分内壁面上设有多个凸台,凸台沿管体的轴向延伸,且多个凸台沿管体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使得相邻的两个凸台之间形成导流槽,使得管体至少部分内壁形成凹凸结构,通过凸台对流过管体的流体进行分隔,并通过导流槽对流体进行导向,引导流体沿管体的轴向方向流动,减少流体沿周向流动的可能性,加速流体流动。特别是在输送管用于输送混凝土砂浆等特殊流体时,通过凸台对混凝土砂浆进行导向,承受部分冲击力和摩擦力,可缓解混凝土砂浆对管体的冲击和磨损,有利于提高管体的强度,降低故障率,延长使用寿命。具体地,凸台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底梯形,且圆底梯形靠近管体的内壁面的一端的尺寸大于远离管体的内壁面的一端的尺寸,相应地,相邻两个凸台之间的导流槽的截面形成圆底梯形形状,即导流槽两侧壁之间的距离沿管体的径向方向向内逐渐增大,以增大导流槽可容纳的流体的体积。需要说明的是,凸台的截面形状不仅限于本方案中的圆底梯形,也可以是圆底矩形或其他形状。需要强调的是,凸台可以设于管体的内壁面的局部位置,也可以沿管体的周向全部设置。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输送管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输送管还包括:凸起结构,设于导流槽的底壁面上,凸起结构包括多个点状凸起。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导流槽的底壁面设置括多个点状凸起的凸起结构,使得导流槽的底壁面形成凹凸起伏的结构,以在与流体中的颗粒物接触时,尤其是与混凝土砂浆中的砂石等颗粒状物体接触时,可使得颗粒物与管体之间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可大幅降低摩擦阻力,进而降低颗粒物对管体的内壁面的磨损,有利于提高输送管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其中,点状凸起的数量和尺寸可根据管体的尺寸而定,多个点状凸起可以连续设置或间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凸起结构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矩形、梯形、椭圆形的凸起结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管体为弯管结构。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管体为弯管结构,用于流体流向发生改变的位置,通过管体内的凸台对流体进行导向,并通过凸起结构使流体中的颗粒物形成滚动,以在流体通过弯管结构时,缓解流体的颗粒物对弯管结构的冲击力和摩擦力,对弯管起到保护作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凸台和导流槽设于管体的外侧管壁的内壁面;或凸台和导流槽设于管体的内侧管壁的内壁面和管体的外侧管壁的内壁面。在该技术方案中,管体为弯管结构,通过将凸台和导流槽设于管体的外侧管壁的内壁面,以在流体进入管体的方向上,利用凸台和导流槽对流体进行分隔和引导,同时结合导流槽底壁上的凸起结构,承受来自流体的冲击力和摩擦力,可以在提高管体的耐磨性能和强度的同时,降低部分材料和加工成本。凸台在管体的外侧管壁的内壁面上等间隔设置时,管体的外侧管壁受力较为均匀。或者,通过在管体的内侧管壁的内壁面和外侧管壁的内壁面均设有凸台和导流槽,以使凸台和导流槽对管体的内壁面整体形成保护,提高管体的整体耐磨性能,延长管体整体的使用寿命。此外,还可以缩减弯管结构的内侧与外侧之间的重量差,有利于增强弯管结构的稳定性。凸台在管体的外侧管壁和内侧管壁上等间隔设置时,管体的整体受力较为均匀。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管体的内侧管壁的内壁面设有凸起结构。在该技术方案中,管体为弯管结构,通过在管体的外侧管壁的内壁面上设置凸台和导流槽的同时,在管体的内侧管壁的内壁面上设有凸起结构,可进一步加强管体的内侧壁面的耐磨性能,从而提高管体整体的耐磨性能。可以理解,相对于管体的外侧管壁,内侧管壁所受到的直接冲击力较小,但内侧管壁仍会受到颗粒物的滑动摩擦力的影响,通过凸起结构的点状凸起将内侧管壁的内壁面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转换为滚动摩擦力,可有效降低内侧管壁的磨损。或者,在管体的内侧管壁的内壁面和外侧管壁的内侧面均设有凸台和导流槽,在内侧管壁的内壁面设置有凸起结构,即在导流槽的底壁面上设有凸起结构,可对管体的内壁面整体形成保护,使流体中的颗粒物与外侧管壁的内壁面之间的摩擦力以及与内侧管壁的内壁面的摩擦力均由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以进一步提高管体的耐磨性能,延长管体的使用寿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凸台沿管体的轴向贯穿所述管体设置,凸台的截面呈梯形结构,其中,凸起结构通过堆焊形成,并呈矩阵排布。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凸台沿管体的轴向方向贯穿整个管体,以通过凸台和导流槽对管体沿轴向方向的全部管段形成保护,一方面,可以使管体的内壁面的受力相对均匀,防止管体不同位置的磨损程度产生较大差异,影响管体的整体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可以使整个管体的内壁面沿轴向方向的结构保持一致,防止存在结构突变位置而造成流体中的颗粒物在结构突变位置发生堆积。通过设置凸台的节目呈梯形,使得导流槽的开口尺寸由导流槽的底面向顶部逐渐增大,截面呈上大下小的结构,以充分利用导流槽的空间,以便于引导更多的流体。其中,通过设置凸起结构的多个点状凸起通过堆焊形成,以增强凸起结构与管体内壁面的连接强度,有利于减少损耗。此外,凸起结构的多个点状凸起呈矩阵排布,以使流体中的颗粒物在流动过程中更多地与点状凸起发生接触,通过点状凸起使颗粒物产生翻滚,并将颗粒物与管体内壁面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磨损。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凸台与管体为一体结构;或凸台与管体为分体式结构,凸台固定连接于管体的内壁面上。在该技术方案中,凸台与管体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在凸台与管体为一体结构时,可减少加工环节的工序,且凸台与管体的连接强度高,不易脱落,有利于受力传导。具体地,凸台可以与管体一体成型。而在凸台与管体为分体结构时,可降低管体以及凸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n管体(1);/n多个凸台(2),设于所述管体(1)的至少部分内壁面上,所述凸台(2)沿所述管体(1)的轴向延伸,且多个所述凸台(2)沿所述管体(1)的周向间隔设置;/n导流槽(3),形成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凸台(2)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体(1);
多个凸台(2),设于所述管体(1)的至少部分内壁面上,所述凸台(2)沿所述管体(1)的轴向延伸,且多个所述凸台(2)沿所述管体(1)的周向间隔设置;
导流槽(3),形成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凸台(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凸起结构(4),设于所述导流槽(3)的底壁面上,所述凸起结构(4)包括多个点状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体(1)为弯管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台(2)和所述导流槽(3)设于所述管体(1)的外侧管壁(12)的内壁面;或
所述凸台(2)和所述导流槽(3)设于所述管体(1)的内侧管壁(11)的内壁面和所述管体(1)的外侧管壁(12)的内壁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体(1)的内侧管壁(11)的内壁面设有所述凸起结构(4)。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政钢,吴益辉,李永久,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