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叠合梁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9843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1:51
本申请公开一种预应力叠合梁及施工方法,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预应力叠合梁包括预制壳体、预制支撑组件、加强组件以及现浇混凝土;预制壳体形成有现浇空间;预制支撑组件设于现浇空间内,并连接于预制壳体;加强组件连接于预制支撑组件;现浇混凝土填筑于现浇空间内;加强组件用于固定预制支撑组件,以及增强现浇混凝土与预制壳体的连接强度。预应力叠合梁应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能够提高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以适用于对承载能力要求更高的建筑施工中。

A prestressed composite beam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叠合梁及施工方法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预应力叠合梁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建筑施工中通常采用的结构形式,其采用预制构件作为主要的受力构件,将预制构件装配形成混凝土结构。现有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整体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预应力叠合梁及施工方法,预应力叠合梁应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能够提高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以适用于对承载能力要求更高的建筑施工中。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预应力叠合梁,预应力叠合梁包括预制壳体、预制支撑组件、加强组件以及现浇混凝土;预制壳体形成有现浇空间;预制支撑组件设于现浇空间内,并连接于预制壳体;加强组件连接于预制支撑组件;现浇混凝土填筑于现浇空间内;加强组件用于固定预制支撑组件,以及增强现浇混凝土与预制壳体的连接强度。上述技术方案,预应力叠合梁采用加强组件后,能够增强现浇混凝土与预制壳体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预应力叠合梁整体的受力性能。结合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制支撑组件包括结构框体、支撑框体和模板;结构框体连接于预制壳体的内壁并形成预制结构形状,支撑框体连接于预制壳体的底部并位于结构框体内,模板连接于支撑框体的上端并围成梁柱现浇腔体。上述技术方案,结构框体、支撑框体和模板均在工厂预制以及连接形成梁柱现浇腔体,在施工现场只需在梁柱现浇腔体内进行浇筑,即可形成整个预应力叠合梁的主体梁柱外壳部分,施工效率得到大幅的提高。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加强组件包括拉筋;拉筋连接于模板以固定梁柱现浇腔体,拉筋连接于结构框体以增强现浇混凝土与预制壳体的连接强度。上述技术方案,拉筋在制作梁柱现浇腔体时起到固定模板的作用,并且在对梁柱现浇腔体进行浇筑后,拉筋能够加强预制壳体混凝土与浇筑现浇腔体内的混凝土的连接整体性,提升预应力叠合梁的整体连接强度。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加强组件还包括第一加强件;第一加强件连接于模板并位于梁柱现浇腔体的外部,以固定梁柱现浇腔体以及增强梁柱现浇腔体浇筑形成的梁柱的强度。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强件是为了制作梁柱现浇腔体时从侧面方位固定模板,并且能够加强梁柱现浇腔体浇筑后形成的主体梁柱外壳的左右两侧的强度,使得在吊装运输预应力叠合梁时能够保证预应力叠合梁的整体强度,防止吊装运输过程损坏预应力叠合梁。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加强组件还包括抗剪连接件;抗剪连接件连接于支撑框体的上端,并位于梁柱现浇腔体内。上述技术方案,抗剪连接件是为了连接支撑框体与现浇混凝土,防止大荷载下现浇混凝土与支撑框体发生滑移及脱离,从而提高预应力叠合梁的整体受力性能。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制支撑组件还包括预应力件;预应力件设置于结构框体内并靠近预制壳体的底部。上述技术方案,预应力件根据施工要求进行张拉,使得预应力叠合梁的整体浇筑框架制作完成后可形成预应力,弥补浇筑后的混凝土与钢筋拉应变之间的差距,提升浇筑后的预应力叠合梁整体的受力性能。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制壳体的顶部形成有浇筑口,结构框体的顶端位于浇筑口外。上述技术方案,结构框体的顶端位于浇筑口外,使得在浇筑后,结构框体的上端部分浇筑成现浇混凝土结构,结构框体的下端部分为浇筑的现浇混凝土与预制壳体混凝土的结合结构,提升整个预应力叠合梁的整体性能。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制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二加强件;结构框体的顶端以及结构框体的底端均连接有第二加强件。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加强件用于提高顶端的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以及提高底端的浇筑现浇混凝土与预制壳体混凝土的结合结构的受力性能,从而提高预应力叠合梁的连接整体性。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制结构形状为倒T形。上述技术方案,预制结构形状为倒T形,使得最终浇筑形成的预应力叠合梁为工字型梁,重量轻,省料省工省时,并且采用工字型梁离形心最远的翼缘来抵抗弯矩,主要用工字型梁的腹板来抵抗剪力,承载能力更好。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预应力叠合梁的施工方法,预应力叠合梁为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预应力叠合梁;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预制预制壳体;将预制支撑组件与预制壳体进行装配,预制支撑组件包括结构框体、支撑框体、模板、预应力件和第二加强件,结构框体连接于预制壳体的内壁并形成预制结构形状,支撑框体连接于预制壳体的底部并位于结构框体内,模板连接于支撑框体的上端并围成梁柱现浇腔体,预应力件设置于结构框体内并靠近预制壳体的底部,结构框体的顶端以及结构框体的底端均连接有第二加强件;将加强组件与预制支撑组件进行装配,加强组件包括抗剪连接件、拉筋和第一加强件,抗剪连接件连接于支撑框体的上端,并位于梁柱现浇腔体内,拉筋连接于模板,拉筋连接于结构框体,第一加强件连接于模板;对预应力件进行张拉形成预应力;使用强度高于现浇混凝土强度的预制混凝土对结构框体的下部、位于结构框体的底端的第二加强件、预应力件的下部以及支撑框体进行浇筑;将支撑框体的两端与现场施工中的柱体过渡连接;向现浇空间内填筑现浇混凝土。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高效率地进行预应力叠合梁的制作及现场施工,施工方便且施工质量高,成本更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预应力叠合梁在未浇筑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预应力叠合梁在完成预制壳体浇筑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预应力叠合梁在完成现浇混凝土填筑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预应力叠合梁在完成预制壳体浇筑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A向剖视图;图6为本申请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预应力叠合梁在完成现浇混凝土填筑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B-B向剖视图。图标:1-预制壳体;2-现浇混凝土;3-支撑框体;4-第一纵筋;5-结构框体;6-第二纵筋;7-模板;8-预应力件;9-第一加强件;10-抗剪连接件;11-拉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应力叠合梁,其特征在于,包括:/n预制壳体,所述预制壳体形成有现浇空间;/n预制支撑组件,所述预制支撑组件设于所述现浇空间内,并连接于所述预制壳体;/n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连接于所述预制支撑组件;以及/n现浇混凝土,所述现浇混凝土填筑于所述现浇空间内;/n所述加强组件用于固定所述预制支撑组件,以及增强所述现浇混凝土与所述预制壳体的连接强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叠合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制壳体,所述预制壳体形成有现浇空间;
预制支撑组件,所述预制支撑组件设于所述现浇空间内,并连接于所述预制壳体;
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连接于所述预制支撑组件;以及
现浇混凝土,所述现浇混凝土填筑于所述现浇空间内;
所述加强组件用于固定所述预制支撑组件,以及增强所述现浇混凝土与所述预制壳体的连接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叠合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制支撑组件包括结构框体、支撑框体和模板;
所述结构框体连接于所述预制壳体的内壁并形成预制结构形状,所述支撑框体连接于所述预制壳体的底部并位于所述结构框体内,所述模板连接于所述支撑框体的上端并围成梁柱现浇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叠合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组件包括拉筋;
所述拉筋连接于所述模板以固定所述梁柱现浇腔体,所述拉筋连接于所述结构框体以增强所述现浇混凝土与所述预制壳体的连接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叠合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组件还包括第一加强件;
所述第一加强件连接于所述模板并位于所述梁柱现浇腔体的外部,以固定所述梁柱现浇腔体以及增强所述梁柱现浇腔体浇筑形成的梁柱的强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叠合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组件还包括抗剪连接件;
所述抗剪连接件连接于所述支撑框体的上端,并位于所述梁柱现浇腔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叠合梁,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制支撑组件还包括预应力件;
所述预应力件设置于所述结构框体内并靠近所述预制壳体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杨叶于云龙薛亦聪陈阳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