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环境空气中撷取水滴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9819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由环境空气中撷取水滴的装置,包含绝缘基板、多个电极膜单元,及液晶聚合物复合膜,每一个电极膜单元包含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该液晶聚合物复合膜覆盖所述电极膜单元并包括与环境空气接触的接触面及多个液晶分子,每一个液晶分子具有亲水部分及疏水部分,通过施加电压于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而产生电场,而改变所述液晶分子的排列位向,使该接触面具有亲水性,进而使环境空气中的水汽易于该接触面凝结而被收集。

Device for collecting water drops from ambient a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由环境空气中撷取水滴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由环境空气中撷取水滴的集水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日趋严重的气候极端变化,以及人口增加等原因,使得地球上可使用的水资源面临缺乏的危机,将造成粮食短缺、疾病爆发等问题,为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目前已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大气集水装置。一般的大气集水装置大致可分为冷凝式及干燥式两种。冷凝式集水装置利用热交换系统冷却空气,或利用土壤提供的低温环境来使空气降温,使空气中的水汽可冷凝而被收集,但冷凝式集水装置若需大规模集水必须消耗相当多能源,且装置复杂不易安装。干燥式集水装置利用特殊盐类的潮解作用吸收空气中的水汽,然后再利用净化系统获得干净的水,但干燥式集水装置不但在集水后还需耗费能源以滤除水中盐分,且技术门槛较高,因此并无法大规模且节能的集水。此外也有利用特殊纤维网材料收集雾水及露水的装置,但须在日夜温差大且湿度高的地区才有较佳的集水效果,且后续收集过程需仰赖重力效应来达成,使得集水效率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由环境空气撷取水滴并可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由环境空气中撷取水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n绝缘基板,其具有上表面,所述上表面定义了彼此错开的多个电极形成区域,所述电极形成区域的每一者具有第一区、与所述第一区隔开的第二区,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及所述第二区间的中间区;/n多个电极膜单元,所述电极膜单元的每一者形成于所述电极形成区域的对应者上,且所述电极膜单元的每一者包括:/n第一电极,其具有形成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区上的第一基部,以及多个第一指状电极部,所述第一指状电极部形成于对应的所述中间区且彼此错开,所述第一指状电极部的每一者由所述第一基部延伸朝向对应的所述第二区,和/n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电性绝缘,且具有形成于对应的第二区...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12 TW 1071400561.一种由环境空气中撷取水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绝缘基板,其具有上表面,所述上表面定义了彼此错开的多个电极形成区域,所述电极形成区域的每一者具有第一区、与所述第一区隔开的第二区,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及所述第二区间的中间区;
多个电极膜单元,所述电极膜单元的每一者形成于所述电极形成区域的对应者上,且所述电极膜单元的每一者包括:
第一电极,其具有形成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区上的第一基部,以及多个第一指状电极部,所述第一指状电极部形成于对应的所述中间区且彼此错开,所述第一指状电极部的每一者由所述第一基部延伸朝向对应的所述第二区,和
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电性绝缘,且具有形成于对应的第二区上的第二基部,以及多个第二指状电极部,所述第二指状电极部形成于对应的中间区而与所述第一指状电极交替设置,所述第二指状电极部的每一者由所述第二基部延伸朝向所述第一基部;以及
液晶聚合物复合膜,设置成覆盖所述电极膜单元,且具有暴露于环境空气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具有多个接触区域,所述接触区域的每一者在位置上对应于所述电极膜单元的相应者,且所述接触区域的每一者具有多个液晶分子,所述液晶分子的每一者具有亲水官能团及疏水部分,
使得当所述液晶分子被多个聚合物颗粒维持于第一位向时,对应的所述接触区域被允许具有亲水性及疏水性的其中一者,以及
使得当电压施加于所述电极膜单元的其中一者的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间,而产生边缘电场时,对应的所述接触区域的液晶分子被该平面电场定位于第二位向,以允许对应的所述接触区域切换成亲水性及疏水性的另一者,从而容许由环境空气所凝结的水滴移动于所述接触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环境空气中撷取水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含冷却单元,所述冷却单元用于将所述接触面冷却至低于露点,以便促使环境空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怡欣张家铭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交大思源基金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