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短流程钒萃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96917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短流程钒萃取方法,包括步骤:用还原剂还原含钒酸浸液,再用氨水调节溶液pH;采用阳离子萃取剂萃取,得到负载了钒氧阳离子的有机相和萃余液,以稀硫酸洗涤负载有机相;以氨水和双氧水的混合溶液为反萃剂,得到钒反萃液;加热所述的钒反萃液使其中过氧钒酸根分解,形成的多钒酸根与氨水电离出的铵根离子形成多钒酸铵沉淀,再经煅烧得到五氧化二钒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方法,大大简化了钒冶炼流程,且彻底解决了硫酸、氨水大量消耗以及氨氮废水大量产出问题,且有流程短、清洁高效的技术特点,易于工业化推广。

A method of vanadium extraction with short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短流程钒萃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色金属冶金
,具体涉及一种短流程钒萃取方法。
技术介绍
钒是一种重要的战略金属,因钒具有细化晶粒和亲氧的性质,在生产高品质合金领域,常被广泛用作晶粒细化剂和脱氧剂,如各种铁合金、钛合金的生产;而近年来,钒氧化物添加在新型材料中,可预期其电磁性能,使得钒化合物的生产备受关注。在中国,石煤是重要的贮钒资源,石煤占钒总储量的87%。近年来,直接酸浸法具有浸出率高、无空气污染等优点而逐渐成为石煤提钒的主导方法,但石煤作为一种复杂的矿物资源,含有大约60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没有选择性的直接酸浸将使得大量杂质如铁、铝、钼、钠、钾和硅等随钒一同浸出。溶剂萃取法能够选择性的从复杂的浸出液中提钒,P204+TBP协萃体系能够有效的提取钒氧酸根,但目前的P204+TBP萃取工艺存在以下问题:(1)反萃提钒流程长,包括:1.5mol/L硫酸5级逆流反萃→氧化反萃液中的V(Ⅳ)至V(Ⅴ)→加氨水调溶液pH=2.0左右→水解沉钒得多聚钒酸铵(红钒)→煅烧红钒得V2O5产品;(2)硫酸、氨水消耗量大,反萃液中剩余约1.01mol/L游离的硫酸需中和至溶液的pH=2;(3)产生大量的氨氮废水。总的来说,当前钒冶金工艺存在着硫酸、氨水消耗量大,工艺流程复杂等急需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有待通过理论上的创新,开发清洁高效的钒冶金新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短流程钒萃取方法,以解决现有的钒冶金工艺中存在的硫酸、氨水消耗量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短流程钒萃取方法,包括步骤:1)用还原剂还原含钒酸浸液,再用氨水调节溶液pH;2)采用阳离子萃取剂萃取步骤1)所得浸出液中的钒,得到负载钒氧阳离子(VO2+)的有机相和萃余液,所述阳离子萃取剂为P204、Cyanex272中的一种或几种;3)以氨水和双氧水的混合溶液为反萃剂,与负载有钒氧阳离子的有机相混合,得到钒反萃液;4)加热所述钒反萃液使其中的过氧钒酸根分解,产生的多钒酸根与铵根离子结合;5)将步骤4)中加热后的料液放置在0~2℃冷却结晶,得到沉淀,将沉淀煅烧得到V2O5产品。优选地,步骤3)中,氨水的质量浓度为3%~6%,双氧水的质量浓度为3%~9%。优选地,步骤3)中,采用单级反萃,反萃相比为3:1~1:2。优选地,步骤4)中,将所述钒反萃液升温至90~100℃,持续2~3min,使其中的过氧键裂解。优选地,步骤5)中,将沉淀置于马弗炉中煅烧4~6h,煅烧温度为545~555℃,结晶母液返回步骤1)中用于调节溶液的pH。其中步骤1)、步骤2)为原料液的准备过程以及负载有机相的准备过程,不是本专利技术的重点,但却是本专利技术实施的前提,现将关键参数列举如下:步骤1)中,将溶液的电位还原至-150mV~-160mV,所述还原剂为亚硫酸钠或铁屑。步骤1)中,氨水调节溶液的pH=2.5~3.0,所述的氨水为质量分数25%~28%。步骤2)得到的萃余液经补充浸出过程中消耗的无机酸后循环至步骤1)使用,多次循环进行钒的富集与回收。步骤2)中,萃取相比O/A=3:1~1:1,采用多级逆流萃取,萃取级数为3~5级,稀硫酸洗涤负载有机相,所述硫酸浓度为0.15~0.20mol/L,洗涤液补充浸出过程中消耗的无机酸。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原理如下:钒作为变价金属,不同pH、不同电位、不同浓度分别呈现不同状态。本专利技术利用钒的上述性质,通过合理的控制电位,将负载有机相中钒(Ⅳ)氧化至钒(V),氨水控制水相的pH>10,反萃相比控制钒离子浓度,使五价钒以多钒酸根或偏钒酸根的形态存在。随着溶液的碱度增强,钒倾向于与过氧化氢反应,形成过氧阴离子([VO2(O2)2]3-),不会被阳离子萃取剂萃取。在加热过程中,过氧键裂解,产生的多钒酸根或偏钒酸根与氨水电离出的铵根离子结合生成沉淀,再经过煅烧直接获得V2O5产品。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短流程钒萃取方法,大大简化了钒冶金的工艺流程,且有效解决了反萃过程中硫酸、氨水消耗量大以及氨氮废水的产出问题,且有流程短、清洁高效的技术特点,易于工业化推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以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无特别说明,所用技术手段为本领域常规的技术手段。实施例原料液准备,向含钒原料中加亚硫酸钠将电位还原至-150mV~-160mV,加25%~28%的氨水调节溶液pH=2.5~3.0,所述含钒原料液为石煤酸浸液、含钒废催化剂酸浸液、钒钛磁铁矿渣浸出液中的一种或几种。实施例负载有机相的准备,取制备好的原料液,用10%P204+5%TBP+85%磺化煤油作为萃取剂,萃取相比O:A=1.2:1的条件下进行6级逆流萃取,得到的负载有机相和萃余液,其中负载有机相进行反萃,萃余液则经补充浸出过程中消耗的硫酸。实施例1(1)以制备好的负载有机相为原料,以质量浓度为3%氨水+3%双氧水为反萃剂,在相比O/A=1:2的条件下对所得负载有机相进行反萃,经过单级反萃,钒的反萃率可达99%以上。(2)将含钒的反萃液升温至90℃,保温2min,将其中的过氧键裂解,在冰浴中冷却结晶,以形成多钒酸铵或偏钒酸铵沉淀,钒的结晶率达到85%。将沉淀置于马弗炉中煅烧4h,煅烧温度为555℃,得到V2O5产品。实施例2(1)以制备好的负载有机相为原料,以质量浓度为3%氨水+3%双氧水为反萃剂,在相比O/A=3:1的条件下对所得负载有机相进行反萃,经过单级反萃,钒的反萃率可达98%以上。(2)将含钒的反萃液升温至94℃,保温2min,将其中的过氧键裂解,在水浴中冷却结晶,以形成多钒酸铵或偏钒酸铵沉淀,钒的结晶率达到87.6%。将沉淀置于马弗炉中煅烧5h,煅烧温度为550℃,得到V2O5产品。实施例3(1)以制备好的负载有机相为原料,以质量浓度为6%氨水+3%双氧水为反萃剂,在相比O/A=3:1的条件下对所得负载有机相进行反萃,经过单级反萃,钒的反萃率可达99.5%以上。(2)将含钒的反萃液升温至92℃,保温2min,将其中的过氧键裂解,在水浴中冷却结晶,以形成多钒酸铵或偏钒酸铵沉淀,钒的结晶率达到90%。将沉淀置于马弗炉中煅烧6h,煅烧温度为545℃,得到V2O5产品。实施例4(1)以制备好的负载有机相为原料,以质量浓度为3%氨水+9%双氧水为反萃剂,在相比O/A=3:1的条件下对所得负载有机相进行反萃,经过单级反萃,钒的反萃率可达97%以上。(2)将含钒的反萃液升温至98℃,保温3min,将其中的过氧键裂解,在水浴中冷却结晶,以形成多钒酸铵或偏钒酸铵沉淀,钒的结晶率达到85.2%。将沉淀置于马弗炉中煅烧5.5h,煅烧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短流程钒萃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n1)用还原剂还原含钒酸浸液,再用氨水调节溶液pH;/n2)采用阳离子萃取剂萃取步骤1)所得浸出液中的钒,得到负载钒氧阳离子的有机相和萃余液,所述阳离子萃取剂为P204、Cyanex272中的一种或几种;/n3)以氨水和双氧水的混合溶液为反萃剂,与负载有钒氧阳离子的有机相混合,得到钒反萃液;/n4)加热所述钒反萃液使其中的过氧钒酸根分解,产生的多钒酸根与铵根离子结合;/n5)将步骤4)中加热后的料液放置在0~2℃冷却结晶,得到沉淀,将沉淀煅烧得到V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短流程钒萃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用还原剂还原含钒酸浸液,再用氨水调节溶液pH;
2)采用阳离子萃取剂萃取步骤1)所得浸出液中的钒,得到负载钒氧阳离子的有机相和萃余液,所述阳离子萃取剂为P204、Cyanex272中的一种或几种;
3)以氨水和双氧水的混合溶液为反萃剂,与负载有钒氧阳离子的有机相混合,得到钒反萃液;
4)加热所述钒反萃液使其中的过氧钒酸根分解,产生的多钒酸根与铵根离子结合;
5)将步骤4)中加热后的料液放置在0~2℃冷却结晶,得到沉淀,将沉淀煅烧得到V2O5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短流程钒萃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氨水的质量浓度为3%~6%,双氧水的质量浓度为3%~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短流程钒萃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采用单级反萃,反萃相比为3:1~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短流程钒萃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将所述钒反萃液升温至90~100℃,持续2~3min,使其中的过氧键裂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青刚刘源张贵清曹佐英曾理关文娟巫圣喜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