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外用药压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9495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外用药压涂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药物压涂器依次包括上盖、压涂主体和下盖,上盖和下盖磁性吸合,压涂主体包括压电盖板、压涂主板;上盖的下端安装有微供给机构,该机构的供给管上设置有单向阀,供给管的下端与压涂主板的储药室相通;压电盖板上均匀布置有多个压电叠层件;压涂主板上排布有与多个压电叠层件相对应的压力室,压力室内设置多个锥形的压涂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药物自动压涂方式实现药物的快速均匀覆盖照射野及周边范围的皮肤。

Pressure coating device of external medicine for acute radiation skin inju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外用药压涂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用于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外用药压涂装置。
技术介绍
: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乳腺综合治疗中,大部分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都需要进行放射治疗。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放疗副反应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放射治疗中,射线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正常组织,其中急性放射性损伤是最常见的副反应。皮肤属于快反应组织,因此在外照射中放射性皮肤损伤很难避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红斑、色素沉着、干性或湿性脱皮以及水肿,严重时会出现溃疡、出血、坏死。不仅给病人带来一定的身心损害,而且严重时会导致放射治疗中断,延长疗程,从而影响放射治疗疗效,增加病人费用负担。目前对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有效防治方法,是在照射野及周边范围的皮肤上涂抹专门的外用药。这些外用药物多是通过渗透和毛细作用原理,起到清洁和引流的双重作用,改善损伤组织的微循环。患者应注意保持放射野皮肤清洁干燥,在涂抹外用药时,涂抹均匀且要维持在1~2mm的厚度,以便药物能够渗透到皮肤深处。实际使用时多为人工涂擦,需要用手指或棉棒轻轻涂抹摊开,且易出现此厚彼薄,药效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患者自己涂抹,由于患者本身对出现的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有恐惧和焦虑情绪,而外用药要坚持每天2~3次,这更会引起患者的负面情绪。如果由医护人员来涂抹,工作量的繁重可想而知,而且还不能完全保证药物涂擦的厚度能有保障。有鉴于此,如何将患者需要和临床护理两者相结合,如何实现外用药快速均匀覆盖照射野及周边范围的皮肤,是相关
者目前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此以来,既能实现放疗后的优质护理,又能从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外用药压涂装置,其是采用药物自动压涂方式实现药物的快速均匀覆盖照射野及周边范围的皮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外用药压涂装置,包括药物压涂器,所述药物压涂器依次包括上盖、压涂主体和下盖,上盖和下盖磁性吸合,压涂主体包括压电盖板、压涂主板;所述上盖的下端安装有供给机构,该供给机构包括微型步进电机和供给盒,微型步进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螺旋机构与供给盒的一端连接,供给盒的另一端设置有供给管,所述供给管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固定在压电盖板上,供给管的下端与压涂主板的储药室相通;所述压电盖板上均匀布置有多个压电叠层件;所述压涂主板上排布有与所述多个压电叠层件相对应的压力室,所述压力室内设置多个锥形的压涂孔。上述技术方案藉由压涂主体的压电叠层件来控制压涂孔的出药,间接控制压涂孔的启闭。诸如溶胶状的外用药其流动性较好,压涂盖板和压涂主板上的压力室、储药室形成多个供药体流动的腔室,压电叠层件接收到驱动信号后会发生形变,腔室的体积将被压缩,腔室内的压力将增大,药体将通过压涂孔被压出,从压涂孔的小径处压出的药体进入外界开放腔室状态,药体会快速流动开;驱动信号消失,压电叠层件恢复至原来的形状,腔室的体积恢复至原来的大小,腔室内的压力恢复至原来的大小;在此过程中,微型步进电机将带动螺旋机构推动供给盒的后端向其前端移动,供给盒内的药体将被挤出至单向阀然后填充到储药腔内,刚好补足腔室内被压出的那部分药体体积。由于药体从锥形的压涂孔孔径大端流向小端,而流动性良好的药体经过压涂孔小端时,需要克服其表面张力所带来的附加压强,因此下盖取下时,药体不易从压涂孔自行流出。而当下盖与上盖吸合时,下盖的端面将压涂孔全部封住,药体更不会从压涂孔流出。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储药室开设在压涂主板的中间部分,多个压力室对称设置在压涂主板的两边,储药室和压力室通过限流区连通。这种设置,限流区的通道宽度小于压力室的宽度,药体从储药室经过限流区进入到压力室时,能够引导药体的流动方向并增加药体的流动速度。在上述优选方案之一的基础上,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之二,所述压涂主体还包括位于压涂主板下部的调节板和形变板;所述调节板的两侧为叉梳,叉梳的梳齿上开设有调节孔,梳齿与压力室一一对应,调节孔与压涂孔一一对应;所述形变板包括基板和弹性层,位于调节板下部的基板上开设有与调节孔相对应的基孔,弹性层上设置有与调节孔相对应的出药管,出药管的下端稍伸出弹性层的下端面,出药管上端部分的外壁贴合调节孔和压涂孔的内壁。这种设置中,调节板上的调节孔作为出药管的活动通道,引导并限制出药管的运动方向,调节板两侧的叉梳能够对应落实到每一个压力室下部;出药管的下端稍伸出弹性层,而弹性层能够进行弹性形变并能够带动出药管的向上运动,进而使这些出药管的管口到皮肤表面的距离大致相同。在上述优选方案之二的基础上,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之三,所述弹性层包括慢弹记忆棉和弹性底膜。这种设置,弹性底膜接触到皮肤,并对皮肤施加微小的压力,慢弹记忆棉吸收皮肤对其的反压力发生微形变,当弹性层离开皮肤时,慢弹记忆棉的该形变能够持续数秒钟。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之四,本技术的该装置还包括放置架,所述放置架包括底盘和可调式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支撑臂和用以撑托支撑臂的托盘,所述支撑臂上固定有可调臂,所述可调臂上连接有四杆机构,所述四杆机构包括上连杆、下连杆和三角板,上连杆的两端分别和可调臂、三角板铰接,下连杆的两端分别和可调臂、三角板通过螺栓连接,三角板上还固定有插块,一U型连接架的后端插接在插块上,U型连接架的一前端与所述上盖一侧的六角轴套接,U型连接架的另一前端与上盖一侧的圆轴转接。这种设置,U型连接架上与上盖的六角轴套接的杆,该杆本身与U型连接架的主体也采用六角轴套接,如此,可选择将该杆取下,然后转动药物压涂器使其顺时针垂直翻转,下盖转至U型连接架外侧,而上盖转至U型连接架内侧,为防止药体流出增加保障。在上述优选方案之四的基础上,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之五,所述支撑臂上通过螺栓固定有限位杆,限位杆的前端套设有定位杆,定位杆通过紧固螺栓安装在限位杆上,定位杆的前端设置有摩擦块。这种设置,可通过调节限位杆和紧固螺栓,使定位杆前端的摩擦块顶推住药物压涂器的外侧,使药物压涂器可靠地保持其工位。在上述任一方案的基础上,作为本发名的优选方案之六,所述上盖安装有相通信连接的控制面板、控制电路板和驱动电路板,所述控制面板包括面板体,面板体上设有电源键、启停键和多个选择键,一个选择键与一个压电叠层件相对应。这种设置,控制电路板和驱动电路板各自具有自身的单片机和外围电路,可通过控制面板进行药物压涂操作,具体可挑选相应的压电叠层件工作。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控制和驱动电路来控制压电叠层件致动、微型步进电机的启动,来完成药体自动压涂和填充,从而实现放疗外用药物快速均匀覆盖到照射野及周边范围的皮肤,同时能够有效节省药物涂抹时间,减小医护人员护理工作压力,让患者获得舒适的护理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外用药压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药物压涂器,所述药物压涂器依次包括上盖、压涂主体和下盖,上盖和下盖磁性吸合,压涂主体包括压电盖板、压涂主板;所述上盖的下端安装有微型步进电机和供给盒,微型步进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螺旋机构与供给盒的一端连接,供给盒的另一端设置有供给管,所述供给管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固定在压电盖板上,供给管的下端与压涂主板的储药室相通;所述压电盖板上均匀布置有多个压电叠层件;所述压涂主板上排布有与所述多个压电叠层件相对应的压力室,所述压力室内设置多个锥形的压涂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外用药压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药物压涂器,所述药物压涂器依次包括上盖、压涂主体和下盖,上盖和下盖磁性吸合,压涂主体包括压电盖板、压涂主板;所述上盖的下端安装有微型步进电机和供给盒,微型步进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螺旋机构与供给盒的一端连接,供给盒的另一端设置有供给管,所述供给管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固定在压电盖板上,供给管的下端与压涂主板的储药室相通;所述压电盖板上均匀布置有多个压电叠层件;所述压涂主板上排布有与所述多个压电叠层件相对应的压力室,所述压力室内设置多个锥形的压涂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外用药压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药室开设在压涂主板的中间部分,多个压力室对称设置在压涂主板的两边,储药室和压力室通过限流区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外用药压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涂主体还包括位于压涂主板下部的调节板和形变板;所述调节板的两侧为叉梳,叉梳的梳齿上开设有调节孔,梳齿与压力室一一对应,调节孔与压涂孔一一对应;所述形变板包括基板和弹性层,位于调节板下部的基板上开设有与调节孔相对应的基孔,弹性层上设置有与调节孔相对应的出药管,出药管的下端稍伸出弹性层的下端面,出药管上端部分的外壁贴合调节孔和压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婉琦陈冠璇李晓琳于金明蒋力扬曹秀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