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一种微量泵线,包括泵线主体,所述泵线主体与微量泵连接,用于输送微量泵内药液;止流件,所述止流件设置于所述泵线主体上,所述止流件用于截止所述泵线主体的药液输送。与现有技术相比,可有效避免更换药物时空气通过泵线进入患者体内,又可降低护士更换药物时的操作难度;既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性,又有效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微量泵,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A micropump line and micro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量泵线及微量泵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微量泵线,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微量泵。
技术介绍
随着危重医学的发展,微量泵在临床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由于微量泵可以将药物精确、微量、匀速的注入患者体内,以保证药物在血液中的有效浓度,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使用。而现今临床中使用的微量泵线在更换药物时易导致空气进入,需靠医护人员一手反折方可避免。但在实际操作中因操作复杂,仅依靠护士单手反折并不能完全阻止空气进入泵线内,同时,在医疗资源紧张的医院,一个医护人员往往需要监护多个患者,这时就会出现医护人员未能及时更换的药物情形,导致较小的不易排出气泡通过微量泵线进入患者体内,增加的临床用药危险性。因此,提供一种微量泵线,既能减轻医护人员手折微量泵线的工作难度,同时也能避免空气通过泵线进入人体,对病人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微量泵线,既能减轻医护人员手折微量泵线的工作难度,同时也能避免空气通过泵线进入人体,增加临床用药安全性。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微量泵,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本申请提供一种微量泵线,包括:泵线主体,所述泵线主体与微量泵连接,用于输送微量泵内药液;止流件,所述止流件设置于所述泵线主体上,所述止流件用于截止所述泵线主体的药液输送。优选地,所述止流件具体为止流阀。优选地,所述止流件具体为止流夹。优选地,所述止流夹包括上夹持体、下夹持体、第一留置孔及夹持凸块,所述上夹持体与所述夹持体弹性连接,所述第一留置孔设置于所述上夹持体与所述下夹持体之间,用于容纳所述泵线主体,所述夹持凸块设置于所述上夹持体和/或所述下夹持体上,用于夹闭所述泵线主体。优选地,所述下夹持体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在所述夹持凸块夹闭所述泵线主体时,限制所述上夹持体动作,维持所述泵线主体的夹闭。优选地,所述限位部具体为钩形限位块,所述钩形限位块与所述下夹持体弹性连接。优选地,所述止流夹包括止流板、止流缝及第二留置孔,所述止流缝及所述第二留置孔均设置于所述止流板上,用于容纳所述泵线主体,所述止流缝与所述第二留置孔连通,所述止流缝用于夹闭所述泵线主体。优选地,所述第二留置孔具体为三角形孔,所述止流缝与所述三角形孔的顶角连通。优选地,所述止流件具体为夹形针,所述夹形针包括夹持上端、夹持下端及第三留置孔,所述夹持上端与所述夹持下端合围成第三留置孔,所述夹持上端与所述夹持下端配合,用于夹闭所述泵线主体。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微量泵,安装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微量泵线。本技术提供的微量泵线,在对微量泵更换药物时,关闭泵线主体上的止流件,截止泵线主体内的药液输送,避免气泡通过泵线进入患者体内,同时也可以避免因注射器内压力过低导致患者血液回流至微量泵线内。与现有微量泵线相比,既能减轻医护人员手折微量泵线的工作难度,同时也能有效避免空气通过泵线进入人体,对患者产生危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量泵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量泵线的止流夹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量泵线的夹形针的结构示意图。01-泵线主体;02-上夹持体;03-下夹持体;04-第一留置孔;05-夹持凸块;06-止流板;07-第二留置孔;08-止流缝;09-第三留置孔;10-夹持上端;11-夹持下端;12-限位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本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撰写。请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微量泵线,包括:泵线主体01,泵线主体01与微量泵连接,用于输送微量泵内药液;止流件,止流件设置于泵线主体01上,止流件用于截止泵线主体01的药液输送。本技术提供的微量泵线,在对微量泵更换药物时,关闭泵线主体01上的止流件,截止泵线主体01内的药液输送,可以有效地避免更换药物时气泡通过泵线进入患者体内,同时也可以避免因注射器内压力过低导致患者血液回流至微量泵线内。与现有微量泵线相比,既能减轻医护人员手折微量泵线的工作难度,同时也能避免空气通过泵线进入人体,对患者造成危害。本技术实施例中,止流件具体为止流阀。止流阀结构简单,止流效果好,通过控制止流阀的开闭,实现泵线主体01的截留。本技术实施例中,止流件具体为止流夹。本技术实施例中,止流夹包括上夹持体02、下夹持体03、第一留置孔04及夹持凸块05,上夹持体02与夹持体弹性连接,第一留置孔04设置于上夹持体02与下夹持体03之间,用于容纳泵线主体01,夹持凸块05设置于上夹持体02和/或下夹持体03上,用于夹闭泵线主体01。在本方案中,泵线主体01穿过第一留置孔04,止流夹通过第一留置孔04挂设在泵线主体01上,方便使用;在需要更换药物时,移动止流夹,使得泵线主体01移动至夹持凸块05处,又由于上夹持体02与下夹持体03弹性连接,使得设置在上夹持体02和/或下夹持体03上的夹持凸块05,在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量泵线,其特征在于,包括:/n泵线主体,所述泵线主体与微量泵连接,用于输送微量泵内药液;/n止流件,所述止流件设置于所述泵线主体上,所述止流件用于截止所述泵线主体的药液输送;/n所述止流件具体为止流夹;/n所述止流夹包括上夹持体、下夹持体、第一留置孔及夹持凸块,所述上夹持体与所述夹持体弹性连接,所述第一留置孔设置于所述上夹持体与所述下夹持体之间,用于容纳所述泵线主体,所述夹持凸块设置于所述上夹持体和/或所述下夹持体上,用于夹闭所述泵线主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量泵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泵线主体,所述泵线主体与微量泵连接,用于输送微量泵内药液;
止流件,所述止流件设置于所述泵线主体上,所述止流件用于截止所述泵线主体的药液输送;
所述止流件具体为止流夹;
所述止流夹包括上夹持体、下夹持体、第一留置孔及夹持凸块,所述上夹持体与所述夹持体弹性连接,所述第一留置孔设置于所述上夹持体与所述下夹持体之间,用于容纳所述泵线主体,所述夹持凸块设置于所述上夹持体和/或所述下夹持体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平平,陈业史,刘钦柯,苏华,申倩倩,文敏,
申请(专利权)人:南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