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后颅脑术后患者多功能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3623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后颅脑术后患者多功能枕头,包括底板、操作箱和枕头,所述枕头前端通过转轴与底板的前端铰接,枕头位于底板上方,操作箱固定安装再底板上表面的后端,所述枕头内底面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前端与底板前端铰接,操作箱内部底面后端铰接有至少两根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后端铰接在操作箱内后部,前端穿过操作箱前面铰接在支撑板的后端,操作箱的前面开设有竖直的通槽,伸缩杆从通槽穿出操作箱外;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调整患者头部的角度,使颅脑术后患者头部位于适合的角度,从而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的发生,枕头上套有无纺布层,病人头部渗出的少量血液,流到无纺布层上,只需要将无纺布层取下清洗就可以,避免了污染枕头。

A new multifunctional pillow for patients after craniotom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后颅脑术后患者多功能枕头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具体属于一种新型后颅脑术后患者多功能枕头。
技术介绍
神经外科后颅脑病变包括小脑和脑干肿瘤、环枕畸形、小脑、脑干血管性疾病等,手术切口多采用枕部后正中、旁正中和耳后等切口,患者术后全麻清醒前取平卧位,头、颈、脊椎保持成一直线,清醒后给予头高15~30度,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取健侧卧位,维持24~48h,禁止患侧卧位,头部制动,严禁触及切口。卧位期间每2h给予轴位翻身,动作平稳,保证头、颈、脊椎保持成一直线同时转动,避免颈部扭曲或动作过猛致脑干摆动或移位,导致呼吸功能紊乱甚至发生呼吸骤停。患者平卧位、健侧卧位、头部制动,严禁触及切口等卧位,不能因卧位习惯而随意调节枕头高度,患者舒适度降低。术后6小时伤口常有少量渗血,污染枕头难以清洗干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后颅脑术后患者多功能枕头,该技术可以调整患者头部角度,使颅脑术后患者头部位于适合的角度,从而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的发生,该枕头表面套设有一层无纺布层,被渗血污染后可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后颅脑术后患者多功能枕头,包括底板、操作箱和枕头,其特征在于:/n所述枕头前端通过转轴与底板的前端铰接,枕头位于底板上方,操作箱固定安装再底板上表面的后端,所述枕头内底面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前端与底板前端铰接,操作箱内部底面后端铰接有至少两根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后端铰接在操作箱内后部,前端穿过操作箱前面铰接在支撑板的后端,操作箱的前面开设有竖直的通槽,伸缩杆从通槽穿出操作箱外;/n所述操作箱左右两侧面靠前部和上部安装有转动杆,转动杆可转动式安装在操作箱左右侧面的通孔内,右侧的通孔为阶梯孔,阶梯孔内侧为直径较小的圆孔,外侧为正八边形孔,所述正八边形孔内切圆直径大于圆孔直径,所述转动杆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后颅脑术后患者多功能枕头,包括底板、操作箱和枕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枕头前端通过转轴与底板的前端铰接,枕头位于底板上方,操作箱固定安装再底板上表面的后端,所述枕头内底面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前端与底板前端铰接,操作箱内部底面后端铰接有至少两根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后端铰接在操作箱内后部,前端穿过操作箱前面铰接在支撑板的后端,操作箱的前面开设有竖直的通槽,伸缩杆从通槽穿出操作箱外;
所述操作箱左右两侧面靠前部和上部安装有转动杆,转动杆可转动式安装在操作箱左右侧面的通孔内,右侧的通孔为阶梯孔,阶梯孔内侧为直径较小的圆孔,外侧为正八边形孔,所述正八边形孔内切圆直径大于圆孔直径,所述转动杆一端固定连接有八棱柱,八棱柱端部固定连接有L形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发周帅高宝成欧阳劲松李利伟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