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岩专利>正文

一种精神病患者用手术室对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347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精神病患者用手术室对接车,包括等高的内车和外车,内车的尾部和外车的尾部设有相互配合的对接导向机构,以使得内车的尾部和外车的尾部对接在一起,内车和外车的下端四角均设有万向轮;内车的上部设有一组相互平行的导轨一,外车的上部设有一组相互平行的导轨二,导轨二的上部设有床架,床架的下端四角设有与导轨二配合的滚轮;内车的头部和外车的头部均设有锁定机构,床架的头部和尾部均设有与锁定机构配合的锁定部;床架包括上身床板、下身床板和护板,上身床板的上部设有上肢约束带,下身床板的上部设有下肢约束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床架上设有上肢约束带和下肢约束带,方便医护人员转移具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者。

An operating room docking car for psychotic pati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神病患者用手术室对接车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精神病患者用手术室对接车。
技术介绍
随着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来自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压力,精神压力的增大也导致了精神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有些精神病患者具有暴力倾向且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为避免患者伤人,经常需要限制患者的行动自由。临床上,医护人员为了方便将受伤的病人搬移到手术车上,经常会用到手术室对接车,然而,现有的手术室对接车主要是针对精神正常的患者而设计的,一般只设有一条腰部约束带,对于具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者,其行动自由难以限制,转移难度较大;对于一些比较紧急的手术,如果不能及时完成患者的转移,耽误了手术进程,极有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临床上亟需一种能够限制精神病患者行动自由的手术室对接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精神病患者用手术室对接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精神病患者用手术室对接车,包括等高的内车和外车,所述内车的尾部和外车的尾部设有相互配合的对接导向机构,以使得所述内车的尾部和外车的尾部对接在一起,所述内车和外车的下端四角均设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上均设有脚刹;所述内车的头部设有第一扶手、上部设有一组相互平行的导轨一,所述导轨一沿所述内车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外车的头部设有第二扶手、上部设有一组相互平行的导轨二,所述导轨二沿所述外车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导轨二的上部设有床架,所述床架的下端四角设有与所述导轨二配合的滚轮;当所述内车与外车对接在一起时,所述导轨一与导轨二对接在一起;所述内车的头部和外车的头部均设有锁定机构,所述床架的头部和尾部均设有与所述锁定机构配合的锁定部;所述床架的头部设有第三扶手、尾部设有第四扶手,所述床架包括上身床板、下身床板和护板,所述上身床板的两侧分别竖向设置有一所述护板;所述上身床板的上部设有两个上肢约束带,所述下身床板的上部设有两个下肢约束带,所述上肢约束带的两端和下肢约束带的两端均通过魔术贴连接。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车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的底盘一、车架一和车身一;所述外车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的底盘二、车架二和车身二。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两个上肢约束带分别位于所述上身床板上部的两侧,所述上肢约束带靠近所述上身床板的一侧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与所述上身床板连接。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两个下肢约束带分别位于所述下身床板上部的两侧,所述两个下肢约束带通过连接带连接在一起,所述两个下肢约束带的外侧均设有固定带;所述下身床板的两侧均设有滑杆,所述滑杆上套设有滑套,所述滑套与滑杆滑动配合,所述滑套的上端连接有与所述固定带配合的日字扣。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对接导向机构包括设在所述车身一尾部的对接导向槽、设在所述车身二尾部的对接导向板,当所述对接导向板完全插入所述对接导向槽内时,所述内车的尾部与外车的尾部对接在一起。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对接导向槽的开口端为向外扩张的斜口,所述对接导向板靠近所述外车的一端与所述斜口适配。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对接导向板的端部呈弧形设置,所述对接导向槽的内壁上设有橡胶缓冲垫。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限位槽体、壳体和限位销,所述壳体中空一端开口,所述壳体的开口端与所述限位槽体的外壁连接,所述壳体远离所述限位槽体的一端中部设有导向孔,沿所述壳体的轴向贯穿所述限位槽体的侧壁设有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的限位孔,所述壳体内设有一处于压缩状态的复位弹簧,所述限位销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导向孔、复位弹簧和限位孔,所述复位弹簧与所述限位槽体外壁之间设有与所述限位销连接的顶板,所述限位销远离所述限位槽体的一端外露于所述壳体并连接有一手持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本技术的床架上设有上肢约束带和下肢约束带,医护人员在转移具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者时,可以使用上肢约束带和下肢约束带将患者的四肢固定起来,转移起来更加方便,转移效率更高,避免了因精神病患者的不配合而耽误手术进程,安全性更佳。其二、本技术的下肢约束带的位置可调,适用于不同体型的精神病患者,使用效果较佳。其三、本技术的上肢约束带和下肢约束带均可拆卸,方便将上肢约束带和下肢约束带拆下来进行清洗和消毒,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安全性较佳。其四、本技术的对接导向板的端部呈弧形设置,可避免对接导向板刮伤或戳伤靠近外车的院内人员,安全性好。其五、本技术的对接导向槽的内壁上设有橡胶缓冲垫,避免了在将内车与外车对接时产生较大的碰撞声,舒适度更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外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床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的内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的锁定机构的剖视图。图中:1、内车;11、底盘一;12、车架一;13、车身一;14、导轨一;15、对接导向槽;16、橡胶缓冲垫;17、第一扶手;2、外车;21、底盘二;22、车架二;23、车身二;24、导轨二;25、第二扶手;26、对接导向板;3、床架;31、上身床板;311、上肢约束带;312、连接板;313、螺栓;314、魔术贴子贴一;315、魔术贴母贴一;32、下身床板;321、下肢约束带;322、魔术贴子贴二;323、魔术贴母贴二;324、连接带;325、固定带;326、滑杆;327、滑套;328、日字扣;33、护板;34、滚轮;35、第三扶手;36、第四扶手;4、万向轮;41、脚刹;5、锁定机构;51、限位槽体;52、壳体;53、限位销;54、导向孔;55、限位孔;56、复位弹簧;57、顶板;58、手持部;6、锁定部;61、锁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精神病患者用手术室对接车,包括等高的内车(1)和外车(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车(1)的尾部和外车(2)的尾部设有相互配合的对接导向机构,以使得所述内车(1)的尾部和外车(2)的尾部对接在一起,所述内车(1)和外车(2)的下端四角均设有万向轮(4),所述万向轮(4)上均设有脚刹(41);/n所述内车(1)的头部设有第一扶手(17)、上部设有一组相互平行的导轨一(14),所述导轨一(14)沿所述内车(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外车(2)的头部设有第二扶手(25)、上部设有一组相互平行的导轨二(24),所述导轨二(24)沿所述外车(2)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导轨二(24)的上部设有床架(3),所述床架(3)的下端四角设有与所述导轨二(24)配合的滚轮(34);当所述内车(1)与外车(2)对接在一起时,所述导轨一(14)与导轨二(24)对接在一起;所述内车(1)的头部和外车(2)的头部均设有锁定机构(5),所述床架(3)的头部和尾部均设有与所述锁定机构(5)配合的锁定部(6);/n所述床架(3)的头部设有第三扶手(35)、尾部设有第四扶手(36),所述床架(3)包括上身床板(31)、下身床板(32)和护板(33),所述上身床板(31)的两侧分别竖向设置有一所述护板(33);所述上身床板(31)的上部设有两个上肢约束带(311),所述下身床板(32)的上部设有两个下肢约束带(321),所述上肢约束带(311)的两端和下肢约束带(321)的两端均通过魔术贴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神病患者用手术室对接车,包括等高的内车(1)和外车(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车(1)的尾部和外车(2)的尾部设有相互配合的对接导向机构,以使得所述内车(1)的尾部和外车(2)的尾部对接在一起,所述内车(1)和外车(2)的下端四角均设有万向轮(4),所述万向轮(4)上均设有脚刹(41);
所述内车(1)的头部设有第一扶手(17)、上部设有一组相互平行的导轨一(14),所述导轨一(14)沿所述内车(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外车(2)的头部设有第二扶手(25)、上部设有一组相互平行的导轨二(24),所述导轨二(24)沿所述外车(2)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导轨二(24)的上部设有床架(3),所述床架(3)的下端四角设有与所述导轨二(24)配合的滚轮(34);当所述内车(1)与外车(2)对接在一起时,所述导轨一(14)与导轨二(24)对接在一起;所述内车(1)的头部和外车(2)的头部均设有锁定机构(5),所述床架(3)的头部和尾部均设有与所述锁定机构(5)配合的锁定部(6);
所述床架(3)的头部设有第三扶手(35)、尾部设有第四扶手(36),所述床架(3)包括上身床板(31)、下身床板(32)和护板(33),所述上身床板(31)的两侧分别竖向设置有一所述护板(33);所述上身床板(31)的上部设有两个上肢约束带(311),所述下身床板(32)的上部设有两个下肢约束带(321),所述上肢约束带(311)的两端和下肢约束带(321)的两端均通过魔术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神病患者用手术室对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车(1)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的底盘一(11)、车架一(12)和车身一(13);所述外车(2)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连接的底盘二(21)、车架二(22)和车身二(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精神病患者用手术室对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上肢约束带(311)分别位于所述上身床板(31)上部的两侧,所述上肢约束带(311)靠近所述上身床板(31)的一侧设有连接板(312),所述连接板(312)通过螺栓(313)与所述上身床板(3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岩熊昆武王珊黄芹张勇辉邱宁杰林海谛张丽萍周莉阮一张帆
申请(专利权)人:唐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