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脊柱创伤急救搬运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医疗器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脊柱创伤急救搬运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脊柱创伤的正确搬运方式采取平托法和滚动法,平托法即先将伤者双下肢伸直,木板放在伤者身体一侧,需三名救护者,用手将伤员平托至担架或木板上,也可三名救护者采用滚动法,使伤员保持平直状态,与救护者成一整体滚动至担架或木板上,但在紧急情况下现场救援人员不足时,一体式的担架或木板无法实现平托法和滚动搬运。另外如果脊柱创伤合并有颈椎骨折,在患者搬运过程中,需要一人立于患者头侧托住患者头部,保持中立位,沿身体纵轴略加牵引及固定,保持头部与躯干成一直线,其余人员托举患者躯干,缓慢平稳的把患者仰卧放在硬质担架上,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注意使颈部和躯干呈一平板样搬动,很容易发生头颈扭曲旋转致颈椎脊髓损伤,而合并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是最容易致瘫致死的脊柱创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脊柱创伤急救搬运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紧急情况下现场救援人员不足时,一体式的担架或木板无法实现平托法和滚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脊柱创伤急救搬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上L型支撑管(1)、第一下L型支撑管(2)、第二上L型支撑管(14)、第二下L型支撑管(15),所述第一上L型支撑管(1)下方设置有所述第一下L型支撑管(2),所述第一上L型支撑管(1)与所述第一下L型支撑管(2)之间通过转动轴转动安装有第一连接支撑半环(3),第一上担架板(4)焊接在所述第一上L型支撑管(1)侧面,所述第一上担架板(4)下方设置有第一下担架板(5),第一颈托(6)通过卡槽安装在所述第一上担架板(4)前部,第一绑带(7)铆接在所述第一颈托(6)外侧,刺面块(8)缝制在所述第一绑带(7)上,所述第一颈托(6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柱创伤急救搬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上L型支撑管(1)、第一下L型支撑管(2)、第二上L型支撑管(14)、第二下L型支撑管(15),所述第一上L型支撑管(1)下方设置有所述第一下L型支撑管(2),所述第一上L型支撑管(1)与所述第一下L型支撑管(2)之间通过转动轴转动安装有第一连接支撑半环(3),第一上担架板(4)焊接在所述第一上L型支撑管(1)侧面,所述第一上担架板(4)下方设置有第一下担架板(5),第一颈托(6)通过卡槽安装在所述第一上担架板(4)前部,第一绑带(7)铆接在所述第一颈托(6)外侧,刺面块(8)缝制在所述第一绑带(7)上,所述第一颈托(6)侧面设置有第二颈托(9),第二绑带(10)铆接在所述第二颈托(9)外侧,柔面条(11)缝制在所述第二绑带(10)上,所述第二颈托(9)通过卡槽安装在第二上担架板(12)前部,所述第二上担架板(12)下方设置有第二下担架板(13),所述第二上担架板(12)远离所述第一上担架板(4)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上L型支撑管(14),所述第二上L型支撑管(14)下方设置有所述第二下L型支撑管(15),所述第二上L型支撑管(14)与所述第二下L型支撑管(15)之间通过转动轴转动安装有第二连接支撑半环(16),所述第一连接支撑半环(3)和所述第二连接支撑半环(16)上均设置有第一U型槽(17),所述第一上担架板(4)上方和所述第一下担架板(5)下方均通过转动轴转动安装有连接支撑板(18),第二U型槽(19)成型于所述连接支撑板(18),所述第二上担架板(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森,罗飞,许建中,杜诗宇,陈玥琦,陈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