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心脏电生理检查治疗手术大单,包括大单本体,及其上部开设的穿刺孔和大单本体在下部设置的吸水材质覆盖层,所述大单本体底部设置有塑料透明膜,所述吸水材质覆盖层上设置有隔离巾;所述隔离巾单侧固定在吸水材质覆盖层的中间;所述穿刺孔的下侧设置有固定绳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将诊断导管固定,还能避免诊断导管与消融导管以及其他管线缠绕的心脏电生理治疗手术大单。
A single cardiac electrophysiological examination for surgical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次性心脏电生理检查治疗手术大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心脏电生理检查治疗手术大单。
技术介绍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心律失常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在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导管消融治疗中,手术大单的应用日益增加。不同于其他心脏介入诊疗,心脏电生理检查及治疗需要在患者的右侧颈内静脉、左侧锁骨下静脉、左右侧股静脉、左右侧股动脉等多部位穿刺置管,而且在手术中需要应用更多的诊断导管和消融导管。在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入的诊断导管,经血管鞘管送至心腔冠状窦内,诊断导管尾端与连接线插接并连接至电生理仪。因连接线长且沉重,易致诊断导管脱出冠状窦甚至滑落,故需要额外的器械巾钳将诊断导管与手术大单固定,即便如此,圆柱型导管尾端也易在大单光滑的表面移位,而且应用巾钳钳夹手术大单时,易穿破手术大单而污染手术台面。不仅如此,腹股沟部位通过血管鞘管置入的诊断导管和消融导管较多,每根导管需要与对应的连接尾线插接并连接至电生理仪,消融导管尾端还另与盐水灌注泵管连接,甚至血管鞘管的尾端也需要与盐水加压管路连接。使操作消融导管时易导致其与诊断导管互相缠绕,甚至因缠绕而拉动导管脱位或移位,影响操作精度和安全性,还会增加手术中调整导管位置的步骤,拖延手术时间。因此,现急需一种能将诊断导管固定,还能避免诊断导管与消融导管以及其他管线缠绕的心脏电生理治疗手术大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将诊断导管固定,还能避免诊断导管与消融导管以及其他管线缠绕的心脏电生理治疗手术大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一次性心脏电生理检查治疗手术大单,包括大单本体,及其上部开设的穿刺孔和大单本体在下部设置的吸水材质覆盖层,所述大单本体底部设置有塑料透明膜,所述吸水材质覆盖层上设置有隔离巾;所述隔离巾单侧固定在吸水材质覆盖层的中间;所述穿刺孔的下侧设置有固定绳结;所述大单本体上部左侧开设有颈内静脉穿刺孔,所述大单本体上部右侧开设有锁骨下静脉穿刺孔,所述大单本体中部开设有左侧股动静脉穿刺孔和右侧股动静脉穿刺孔,且均在穿刺孔上粘连有覆盖膜。进一步的,所述吸水材质覆盖层设置在左侧股动静脉穿刺孔和右侧股动静脉穿刺孔的下端。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绳结设置在所述锁骨下静脉穿刺孔的下侧。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绳结设置有两个。进一步的,所述隔离巾的长度与吸水材质覆盖层的宽度相等。进一步的,所述大单本体为无纺布材料构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能结合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导管消融治疗过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适合应用在心脏电生理检查时应用导管多,盐水灌注导管多,尾线连线复杂的心脏电生理检查治疗手术。可在手术中使用隔离巾,将大单本体上股动静脉穿刺孔穿刺的多个导管根据操作需要进行分隔,从而避免导管之间或其他管线之间发生缠绕。从而除去手术中调整导管位置的步骤,简化了手术流程,整洁手术视野,保证手术安全,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2、锁骨下静脉穿刺孔下侧设置的固定绳结,可将诊断导管与大单本体固定,避免诊断导管脱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固定绳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隔离巾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大单本体,2-塑料透明膜,3-颈内静脉穿刺孔,4-锁骨下静脉穿刺孔,5-左侧股动静脉穿刺孔,6-右侧股动静脉穿刺孔,7-吸水材质覆盖层,8-隔离巾,9-固定绳结,10-覆盖膜,11-鞘管,12-诊断导管,13-尾线,14-盐水灌注泵管,15-盐水加压管路,16-消融导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一次性心脏电生理检查治疗手术大单,包括大单本体1,及其上部开设的穿刺孔和大单本体1在下部设置的吸水材质覆盖层7,所述大单本体1底部设置有塑料透明膜2,所述吸水材质覆盖层7上设置有隔离巾8;所述隔离巾8单侧固定在吸水材质覆盖层7的中间;所述穿刺孔的下侧设置有固定绳结9;所述大单本体1上部左侧开设有颈内静脉穿刺孔3,所述大单本体1上部右侧开设有锁骨下静脉穿刺孔4,所述大单本体1中部开设有左侧股动静脉穿刺孔5和右侧股动静脉穿刺孔6,且均在穿刺孔上粘连有覆盖膜10;所述吸水材质覆盖层7设置在左侧股动静脉穿刺孔5和右侧股动静脉穿刺孔6的下端;所述固定绳结9设置在所述锁骨下静脉穿刺孔4的下侧;所述固定绳结9设置有两个;所述大单本体1为无纺布材料构成。本技术在心脏电生理检查治疗手术时,先将大单本体以左右侧股动静脉穿刺孔为中心,对应患者身体的左右侧腹股沟区域,按照大单左侧对应患者右侧,大单右侧对应患者左侧的方式平铺展开。用塑料透明膜覆盖在检查床上的操作面板上,便于在手术中观察面板和触摸按钮。撕开对应患者身体需穿刺部位上穿刺孔的覆盖膜,即可进行穿刺操作,不需穿刺的部位可保留穿刺孔上的覆盖膜,来保持大单本体的完整性,避免污染手术台面。如图2所示,如拟穿刺患者的左侧锁骨下静脉,可将锁骨下静脉穿刺孔4上的覆盖膜10撕下,依次进行血管穿刺和置入鞘管11,经鞘管11放置相应诊断导管12后,将诊断导管12末端与电生理仪连接线的尾线13连接,并将诊断导管12应用两个固定绳结9与大单本体1固定,避免诊断导管12脱落。同理,如拟穿刺患者的右侧颈内静脉,也可将诊断导管12应用固定绳结9与大单本体1固定。由于在手术中,电生理仪在患者左侧锁骨下静脉一侧,将固定绳结9设置在锁骨下静脉穿刺孔4单侧,一方面利于诊断导管与电生理仪相连接,另一方面可方便医师在患者右侧操作,可以充分空出操作视野,同时避开心前区,避免影响心影内透视。如图3所示,左侧股动静脉穿刺孔5处穿刺后,常规放置三根血管鞘管11,经鞘管11置入两根诊断导管12至心腔内目标位置,并将诊断导管12分别与电生理仪连接线的尾线13连接后,可将隔离巾8掀起,盖住不需操作的诊断导管12,将消融导管16与盐水灌注泵管14连接通过第三根鞘管送入心腔内目标位置,并将该鞘管与盐水加压管路15相连接,最后在消融导管16上连接尾线13。让先置入的两根诊断导管,不会影响手术过程中对消融导管的操作,使手术台面整洁,便于管路的分辨,避免导管之间互相影响,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同理,需再次操作诊断导管时,只需将隔离巾掀起盖住消融导管。将隔离巾8单侧固定在吸水材质覆盖层7的中间,可便于将隔离巾8反向掀起,在右侧股动静脉穿刺孔6处按上述方式进行操作。其中,所述隔离巾8的长度与吸水材质覆盖层7的宽度相等,便于全面覆盖吸水材质覆盖层上的管路。其中,所述大单本体1一侧的底角截取有矩形的缺口,并在缺口处用配套的塑料透明膜2补齐大单本体,手术中用塑料透明膜覆盖在检查床上的操作面板上,便于在手术中观察面板和触摸按钮。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次性心脏电生理检查治疗手术大单,包括大单本体,及其上部开设的穿刺孔和大单本体在下部设置的吸水材质覆盖层,所述大单本体底部设置有塑料透明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材质覆盖层上设置有隔离巾;所述隔离巾单侧固定在吸水材质覆盖层的中间;所述穿刺孔的下侧设置有固定绳结;所述大单本体上部左侧开设有颈内静脉穿刺孔,所述大单本体上部右侧开设有锁骨下静脉穿刺孔,所述大单本体中部开设有左侧股动静脉穿刺孔和右侧股动静脉穿刺孔,且均在穿刺孔上粘连有覆盖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心脏电生理检查治疗手术大单,包括大单本体,及其上部开设的穿刺孔和大单本体在下部设置的吸水材质覆盖层,所述大单本体底部设置有塑料透明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材质覆盖层上设置有隔离巾;所述隔离巾单侧固定在吸水材质覆盖层的中间;所述穿刺孔的下侧设置有固定绳结;所述大单本体上部左侧开设有颈内静脉穿刺孔,所述大单本体上部右侧开设有锁骨下静脉穿刺孔,所述大单本体中部开设有左侧股动静脉穿刺孔和右侧股动静脉穿刺孔,且均在穿刺孔上粘连有覆盖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性心脏电生理检查治疗手术大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材质覆盖层设置在左侧股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利,稂与恒,王禹,刘博江,刘迎午,张荣春,肖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