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超细纤维净化水质的人工浮床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水处理设备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利用超细纤维净化水质的人工浮床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人口的剧增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N、P元素输入到水环境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华频繁爆发。水体生态环境恶化,透明度下降,水生植物分布面积减少,群落结构趋向单一化,生态系统已相当脆弱。因此,水体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迫在眉睫。其中,人工浮床技术是一项被广泛应用的水环境修复技术。人工浮床又称生态浮床,是按照无土栽培技术原理,将改良的陆生植物或水生植物种植到污染水域水面上,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去除富集在水体中的N、P及有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虽然生态浮床技术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但是生态浮床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如其去除效率容易受季节和浮床植物生长状况的影响、大量植物枯萎后的处置问题、水生植物的根系吸收污染物的能力有限等。因此,人工浮床技术需要进一步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超细纤维净化水质的人工浮床系统,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侧壁底部设有进水口,进水口所在侧壁的对侧壁顶部设有出水口;/n箱体底部设有曝气增氧区,曝气增氧区铺设有多列膜片式微孔曝气器,每列膜片式微孔曝气器通过曝气管与设于箱体外的旋涡鼓风机连通;/n所述曝气增氧区上方设有植物协同微生物修复区,所述植物协同微生物修复区包括至少1个支撑框架和设于支撑框架内的浮床,浮床和支撑框架浮于水面,所述浮床上表面间隔均匀开设有多个种植篮孔,种植篮孔内插有种植篮,种植篮内装有填料,且栽种有水生植物;/n所述支撑框架由多根多孔圆筒不锈钢管或者多孔烧结陶瓷管通过尼龙绳缠绕组合,设置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超细纤维净化水质的人工浮床系统,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侧壁底部设有进水口,进水口所在侧壁的对侧壁顶部设有出水口;
箱体底部设有曝气增氧区,曝气增氧区铺设有多列膜片式微孔曝气器,每列膜片式微孔曝气器通过曝气管与设于箱体外的旋涡鼓风机连通;
所述曝气增氧区上方设有植物协同微生物修复区,所述植物协同微生物修复区包括至少1个支撑框架和设于支撑框架内的浮床,浮床和支撑框架浮于水面,所述浮床上表面间隔均匀开设有多个种植篮孔,种植篮孔内插有种植篮,种植篮内装有填料,且栽种有水生植物;
所述支撑框架由多根多孔圆筒不锈钢管或者多孔烧结陶瓷管通过尼龙绳缠绕组合,设置在浮床外轮廓的四周,所述植物协同微生物修复区下方设有超细纤维人工水草修复区,所述超细纤维人工水草修复区包括多个间隔均匀竖直设置的超细纤维立体人工水草,所述超细纤维立体人工水草上端与支撑框架连接,使其围绕浮床设置;
所述浮床下方还设有多个管式曝气器,所述多个管式曝气器竖直设置,且分别通过曝气管与所述旋涡鼓风机连通;所述管式曝气器上还缠绕有超细纤维立体人工水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超细纤维净化水质的人工浮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由遗态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超细纤维净化水质的人工浮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细纤维人工立体水草由长度为5-15cm的超细纤维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超细纤维净化水质的人工浮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是由不锈钢材料或水泥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超细纤维净化水质的人工浮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协同微生物修复区包括1个支撑框架和设于支撑框架内的浮床,浮床的种植篮内栽种有挺水植物,且所述浮床上、位于种植篮孔之间设有通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利用超细纤维净化水质的人工浮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浮床正下方还设有1个第二浮床,所述第二浮床上表面通过2根可伸缩的连接杆与浮床下表面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超细纤维净化水质的人工浮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浮床上表面间隔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种植篮孔,所述第二种植篮孔内插有第二种植篮,第二种植篮内栽种有沉水植物,第二种植篮孔之间设有第二通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超细纤维净化水质的人工浮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浮床下方还设有生物吸附剂过滤网,所述生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城,韦春满,王华鹏,钟溢健,李路祥,殷剑琦,周姣,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江苏金舵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