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许辉专利>正文

第一颈椎复位螺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287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第一颈椎复位螺钉,包括钉座(1)和万向球头钉(3),万向球头钉(3)通过球形环(2)安装在钉座(1)中,钉座(1)上端连接有导向座(5),钉座(1)与导向座(5)为一体式结构,钉座(1)与导向座(5)相连处设置有沿周向分布的折槽(6),导向座(5)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内固定棒的槽孔(4),钉座(1)底端设有前后对称的限位块(7),限位块(7)之间形成水平槽(8),万向球头钉(3)沿水平槽(8)作水平方向摆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不仅满足了手术中螺钉在与棒的垂直平面可摆动的要求,而且通过设置有可折式长尾固定导向座,避免了因钉座太短会产生位移以及会出现误差或很难固定的问题。

First cervical reduction scre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第一颈椎复位螺钉[
]本技术涉及手术用医疗器具
,具体地说是一种第一颈椎复位螺钉。[
技术介绍
]目前,对脊柱创伤、滑脱、变性疾病和其它脊柱不稳的疾病,多采用脊柱固定器固定。现有的脊柱固定器种类较多,主要有哈氏棒,鲁戈氏棒等器械,通过椎弓根钉或万向螺钉、骨钩等安装组成。根据目前的使用情况,现有的复位螺钉主要包括钉座和球头钉,球头钉为实芯的自攻丝,其可实现上下摆动,但无法作水平摆动,且由于钉座比较短,手术时会产生位移,从而会出现误差或很难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第一颈椎复位螺钉,不仅满足了手术中螺钉在与棒的垂直平面可摆动的要求,而且通过设置有可折式长尾固定导向座,避免了因钉座太短会产生位移以及会出现误差或很难固定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第一颈椎复位螺钉,包括钉座1和万向球头钉3,所述万向球头钉3通过球形环2安装在钉座1中,所述万向球头钉3顶部设有球形头部,所述万向球头钉3的球形头部连接在球形环2的球窝孔内,所述钉座1上端连接有导向座5,所述钉座1与导向座5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钉座1与导向座5相连处设置有沿周向分布的折槽6,所述导向座5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内固定棒的槽孔4,所述钉座1底端设有前后对称的限位块7,所述限位块7之间形成水平槽8,所述万向球头钉3沿水平槽8作水平方向摆动。所述槽孔4纵截面呈U型,所述槽孔4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槽孔4与设有相应外螺纹的顶丝配合连接。所述万向球头钉3上的螺纹间距为从球形头部到自由端逐渐增大。<br>所述顶丝包括内顶丝和外顶丝,所述内顶丝中心设有六角孔,所述内顶丝外壁与外顶丝内壁螺纹连接,所述外顶丝外壁与槽孔4内壁螺纹连接。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结构新颖、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在钉座上端连接有导向座,钉座与导向座相连处设置有沿周向分布的折槽,并在钉座底端设有前后对称的限位块,限位块之间形成水平槽,使得万向球头钉沿水平槽作水平方向摆动,从而满足手术中螺钉在与棒的垂直平面可摆动的要求,且通过设置有可折式长尾固定导向座,避免了因钉座太短会产生位移以及会出现误差或很难固定的问题,便于扳手导向,且固定好后,可将其沿折槽扳掉即可,使用非常方便,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球形环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B-B剖视图;图中:1、钉座2、球形环3、万向球头钉4、槽孔5、导向座6、折槽7、限位块8、水平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以下进一步说明:如附图所示,本技术包括:钉座1和万向球头钉3,万向球头钉3通过球形环2安装在钉座1中,万向球头钉3顶部设有球形头部,万向球头钉3的球形头部连接在球形环2的球窝孔内,钉座1上端连接有导向座5,钉座1与导向座5为一体式结构,钉座1与导向座5相连处设置有沿周向分布的折槽6,导向座5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内固定棒的槽孔4,钉座1底端设有前后对称的限位块7,限位块7之间形成水平槽8,万向球头钉3沿水平槽8作水平方向摆动,满足了螺钉在与棒的垂直平面可摆动的手术要求,且可折式长尾固定导向座,则避免了因钉座太短所出现的会产生位移以及会出现误差或很难固定的问题,通过本技术所述的改进后,则便于扳手导向,待固定好后,只需将其沿折槽扳掉即可,且留在人体内的还是很短的,使用可靠,适用于脊柱矫形和复位,安全有效。其中,槽孔4纵截面呈U型,槽孔4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槽孔4与设有相应外螺纹的顶丝配合连接;顶丝包括内顶丝和外顶丝,内顶丝中心设有六角孔,内顶丝外壁与外顶丝内壁螺纹连接,外顶丝外壁与槽孔4内壁螺纹连接,而现有的螺钉一般只配合一个顶丝使用,其缺点是会同时固定平面移动和纵向移动,而采用本技术所述的双顶丝(内顶丝和外顶丝),则能够分开配合扳手,从而可分别固定平面和纵向,使得螺栓复位和移动更加方便。本技术中,万向球头钉3上的螺纹间距为从球形头部到自由端逐渐增大。这是由于当做颈椎复位手术时,需通过人的椎体结构由内部的松质骨和外部的椎弓根皮质骨构成,现有的螺钉螺纹密度、螺纹间距均一样,打进椎体内易出现松动,而本技术根据对松质骨和椎弓根皮质骨的骨质了解,因椎弓根皮质骨密,松质骨松,从而设置螺纹位于松质骨的螺纹间距大,而位于椎弓根皮质骨的螺纹间距小,即,万向球头钉上的螺纹间距为从球形头部到自由端逐渐增大,从而咬合力大,不易松动。本技术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第一颈椎复位螺钉,其特征在于:包括钉座(1)和万向球头钉(3),所述万向球头钉(3)通过球形环(2)安装在钉座(1)中,所述万向球头钉(3)顶部设有球形头部,所述万向球头钉(3)的球形头部连接在球形环(2)的球窝孔内,所述钉座(1)上端连接有导向座(5),所述钉座(1)与导向座(5)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钉座(1)与导向座(5)相连处设置有沿周向分布的折槽(6),所述导向座(5)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内固定棒的槽孔(4),所述钉座(1)底端设有前后对称的限位块(7),所述限位块(7)之间形成水平槽(8),所述万向球头钉(3)沿水平槽(8)作水平方向摆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第一颈椎复位螺钉,其特征在于:包括钉座(1)和万向球头钉(3),所述万向球头钉(3)通过球形环(2)安装在钉座(1)中,所述万向球头钉(3)顶部设有球形头部,所述万向球头钉(3)的球形头部连接在球形环(2)的球窝孔内,所述钉座(1)上端连接有导向座(5),所述钉座(1)与导向座(5)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钉座(1)与导向座(5)相连处设置有沿周向分布的折槽(6),所述导向座(5)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内固定棒的槽孔(4),所述钉座(1)底端设有前后对称的限位块(7),所述限位块(7)之间形成水平槽(8),所述万向球头钉(3)沿水平槽(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许辉
申请(专利权)人:周许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