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端带针的子宫切口缝合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2670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端带针的子宫切口缝合线,具体涉及子宫切口缝合技术领域,包括缝合线本体,所述缝合线本体两端均设有缝合针,所述缝合针包括针身段和针头段,所述针身段与针头段一体化设置,所述针身段远离针头段的一端设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底部设有两个引导孔,两个所述引导孔之间设有防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缝合线本体两端设置缝合针,引导孔和防滑杆使缝合线本体连接更稳定,从一个点向两端缝合,缩短进针缝合距离,降低患者的痛感,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防滑纹使缝合线本体连接稳定,避免缝合伤口时缝合线本体滑落,便于最终打结,针身段与针头段比例适中,针曲度合理,便于使用。

A suture of uterine incision with needle at both en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端带针的子宫切口缝合线
本技术涉及子宫切口缝合
,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两端带针的子宫切口缝合线。
技术介绍
在处理产后出血方面,我们常用子宫压迫缝合术,其常规的缝合不适合缝合步骤,缝合针的曲度过大,而子宫肌层相对厚,缝合有难度,因此需要调整合适的针的弧度。专利申请公布号CN20170124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微直缝合针,包括针体,针体的后端部设有针眼,针体由呈弧形的前针段和与前针段平滑过渡连为一体的后针段,后针段呈平直状态;前针段的弧度为80度;前针段的长度为15mm,后针段的长度为25mm。使用该微直缝合针在做止血缝合手术时,前针段可穿入子宫内,用持针器自子宫内夹住针体并将其自子宫切口牵出,平直后针段的设置有效增加了针体长度,使本技术更加适用于子宫肌层较厚的产妇,并且便于手术医师掌握出针方向,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止血,大大降低了术中产妇的输血及子宫切除的发生率。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一种微直缝合针在实际运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如现在的缝合手术中都只是在缝合线一端穿针,进针缝合距离延长,而且线滑,容易掉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端带针的子宫切口缝合线,包括缝合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线本体(1)两端均设有缝合针(2),所述缝合针(2)包括针身段(21)和针头段(22),所述针身段(21)与针头段(22)一体化设置;/n所述针身段(21)远离针头段(22)的一端设有穿线孔(23),所述穿线孔(23)底部设有两个引导孔(24),两个所述引导孔(24)之间设有防滑杆(25),所述防滑杆(25)外侧设有防滑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端带针的子宫切口缝合线,包括缝合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线本体(1)两端均设有缝合针(2),所述缝合针(2)包括针身段(21)和针头段(22),所述针身段(21)与针头段(22)一体化设置;
所述针身段(21)远离针头段(22)的一端设有穿线孔(23),所述穿线孔(23)底部设有两个引导孔(24),两个所述引导孔(24)之间设有防滑杆(25),所述防滑杆(25)外侧设有防滑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端带针的子宫切口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针(2)一端设有设有钳捏槽(26),所述钳捏槽(26)的边缘处设置为圆弧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两端带针的子宫切口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钳捏槽(26)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钳捏槽(26)对称分布在针身段(21)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端带针的子宫切口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线本体(1)设置为可吸收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楠侯福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