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儿护理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9252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9:51
一种小儿护理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儿童胸透检查困难的问题;包括上下方向的固定板,固定板上侧设有两个可前后移动且开口向后的U型杆,两个U型杆后端分别贯穿固定板且固定有上下方向的连接板,两个连接板后侧分别固定有左右轴向的齿条,固定板经定位板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且位于齿条正下方的从动轴,从动轴左右两侧分别同轴设有与其对应侧的齿条啮合的直齿轮,固定板前侧设有位于U型杆正下方的防尘盒,防尘盒内转动连接有两个上下轴向且贯穿其上端面的螺纹轴,两个螺纹轴上侧螺纹连接有左右方向且可上下移动的升降板;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A fixed device for children's ca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儿护理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儿科检查辅助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小儿护理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儿童抵抗力弱,容易感染疾病,特别是肺部呼吸道疾病,属于儿童多发性疾病,胸透检查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检查手段得到医护人员的广泛使用。由于患者年龄较小,儿科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胸透检查时患者活泼好动,不利于检查的进行,现在一般通过陪同人员的搂抱固定来进行检查,但是容易造成结果不准确,需要多次检查,既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又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对人力物力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小儿护理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胸透检查过程中患者易动,影响检查结果,增加医务人员工作强度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上下方向的固定板,固定板上侧设有两个可前后移动且开口向后的U型杆,两个U型杆后端分别贯穿固定板且固定有上下方向的连接板,两个连接板后侧分别固定有左右轴向的齿条,固定板经定位板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且位于齿条正下方的从动轴,从动轴左右两侧分别同轴设有与其对应侧的齿条啮合的直齿轮,固定板前侧设有位于U型杆正下方的防尘盒,防尘盒内转动连接有两个上下轴向且贯穿其上端面的螺纹轴,两个螺纹轴上侧螺纹连接有左右方向且可上下移动的升降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进行胸透检查时,医护人员可经转动主手轮使升降板上下移动,适应不同身高患者的需求,经转动副手轮使固定板前侧的两个U型杆将患者固定到正确的检查位置,不需要陪同人员的搂抱固定,可快速为患者检查,结果准确,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强度,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防尘盒半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去掉箱体的轴测图。图4是本技术的防尘盒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上下方向的固定板1,固定板1上侧设有两个可前后移动且开口向后的U型杆2,两个U型杆2后端分别贯穿固定板1且固定有上下方向的连接板3,两个连接板3后侧分别固定有左右轴向的齿条4,固定板1经定位板5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且位于齿条4正下方的从动轴6,从动轴6左右两侧分别同轴设有与其对应侧的齿条4啮合的直齿轮7,固定板1前侧设有位于U型杆2正下方的防尘盒8,防尘盒8内转动连接有两个上下轴向且贯穿其上端面的螺纹轴9,两个螺纹轴9上侧螺纹连接有左右方向且可上下移动的升降板10。为了使齿条4可前后移动,所述的从动轴6右端同轴固定有蜗轮11,固定板1后侧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且与蜗轮11啮合的蜗杆12,蜗杆12前端贯穿固定板1且同轴固定有副手轮13。为了使螺纹轴9的转动稳定,所述的防尘盒8内设有左右方向的分隔板14,螺纹轴9上端贯穿分隔板14且与其转动连接在一起。为了使升降板10可上下移动,所述的防尘盒8内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且位于两个螺纹轴9右方的光轴15,两个螺纹轴9下侧与光轴15下侧分别同轴固定有带轮16,三个带轮16经副齿型带17连接在一起。为了使光轴15转动,所述的光轴15上端贯穿分隔板14且同轴固定有第二锥齿轮18,光轴15上端与分隔板14转动连接在一起,固定板1前侧转动连接前后轴向且位于光轴15正上方的旋转轴19,旋转轴19前端同轴固定有与第二锥齿轮18啮合的第一锥齿轮20,旋转轴19后端贯穿固定板1且同轴固定有从动带轮21,固定板1后侧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且位于蜗杆12右上方的自转轴22,自转轴22前端贯穿固定板1且同轴固定有主手轮23,自转轴22后端同轴固定有自转带轮24,自转带轮24经主齿型带25与从动带轮21连接在一起。为了使固定板1后侧零件不误伤人体,所述的固定板1后侧设有箱体26。本技术在使用时,使患者站在升降板10上,逆时针转动主手轮23,经自转轴22同轴带动自转带轮24转动,经主齿型带25带动从动带轮21同步转动,此时旋转轴19转动,经旋转轴19同轴带动第二锥齿轮18转动,经啮合使第一锥齿轮20顺时针转动,同时带动光轴15转动,经光轴15同轴带动其下侧的带轮16转动,经副齿型带17带动两个螺纹轴9下侧的带轮16转动,此时螺纹轴9转动并使升降板10向上移动,在升降板10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停止转动主手轮23,设置螺纹轴9较小的螺纹升角,可实现自锁功能,升降板10不会由于患者造成的外部压力而下降,此时患者所在的高度被确定;使患者背靠固定板1,两侧手臂分别穿过左右两侧的的U型杆2,逆时针转动副手轮13,此时蜗杆12转动,经啮合带动蜗轮11顺时针转动,并带动从动轴6转动,从动轴6同轴带动直齿轮7转动,经啮合使齿条4向后移动,使连接板3与U型杆2同步向后移动,设置蜗杆12较小的展开螺旋角,可实现自锁功能,U型杆2不会由于患者挣扎造成松动,从而使患者手臂从U型杆2内挣脱,此时患者位置被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进行胸透检查时,医护人员可经转动主手轮使升降板上下移动,适应不同身高患者的需求,经转动副手轮使固定板前侧的两个U型杆将患者固定到正确的检查位置,不需要陪同人员的搂抱固定,可快速为患者检查,结果准确,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强度,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儿护理固定装置,包括上下方向的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固定板(1)上侧设有两个可前后移动且开口向后的U型杆(2),两个U型杆(2)后端分别贯穿固定板(1)且固定有上下方向的连接板(3),两个连接板(3)后侧分别固定有左右轴向的齿条(4),固定板(1)经定位板(5)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且位于齿条(4)正下方的从动轴(6),从动轴(6)左右两侧分别同轴设有与其对应侧的齿条(4)啮合的直齿轮(7),固定板(1)前侧设有位于U型杆(2)正下方的防尘盒(8),防尘盒(8)内转动连接有两个上下轴向且贯穿其上端面的螺纹轴(9),两个螺纹轴(9)上侧螺纹连接有左右方向且可上下移动的升降板(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儿护理固定装置,包括上下方向的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固定板(1)上侧设有两个可前后移动且开口向后的U型杆(2),两个U型杆(2)后端分别贯穿固定板(1)且固定有上下方向的连接板(3),两个连接板(3)后侧分别固定有左右轴向的齿条(4),固定板(1)经定位板(5)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且位于齿条(4)正下方的从动轴(6),从动轴(6)左右两侧分别同轴设有与其对应侧的齿条(4)啮合的直齿轮(7),固定板(1)前侧设有位于U型杆(2)正下方的防尘盒(8),防尘盒(8)内转动连接有两个上下轴向且贯穿其上端面的螺纹轴(9),两个螺纹轴(9)上侧螺纹连接有左右方向且可上下移动的升降板(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护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从动轴(6)右端同轴固定有蜗轮(11),固定板(1)后侧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且与蜗轮(11)啮合的蜗杆(12),蜗杆(12)前端贯穿固定板(1)且同轴固定有副手轮(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护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尘盒(8)内设有左右方向的分隔板(14),螺纹轴(9)上端贯穿分隔板(14)且与其转动连接在一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莉安慧张世梅孙莉雯宋婧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