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用药瓶自动开瓶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所述切割刀固定在切割刀支架上,所述第二液压缸安装在第三支架上,所述第二挡板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第五支架和第六支架相连接,所述推块安装在电磁铁的活塞上,所述切割刀安装在第四液压缸的活塞上,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液压缸的工作完成注射液药瓶在装置中高度的调节,从而通过第二液压缸的加紧,配合切割刀的切割过程,从而完成了对注射液药瓶瓶颈的划割过程;通过控制器控制电磁铁动作来带动推块移动,将注射液药瓶瓶颈以上的部分敲击,使注射液药瓶瓶颈以上的部分整体脱落,提高了注射液药瓶开瓶的质量,代替了手工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
An automatic bottle opening device for medical medicine bott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疗用药瓶自动开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用药瓶自动开瓶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通过夹紧片的夹持配合电磁铁带动推块对的移动来完成药瓶自动开启的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越来越大,去医院看病的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从而需要注射治疗的病人越来越多,从而需要的注射液数量也越来越多,每天有大量的注射药瓶需要医生开启,而医生开启注射液药瓶往往都是手工来完成的。目前医院里注射液开瓶的过程都是医生手工开启,首先是将装有注射液的玻璃瓶在瓶颈的位置用砂石划出一条痕迹,然后手持注射液瓶,用坚硬的物品将注射液瓶的上端敲击,脱离注射液瓶身来完成注射液药瓶的开启工作,医生开启药瓶的过程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药瓶的玻璃渣有可能落入药剂中,从而影响开瓶过程中工作的质量,医生手动开启注射液药瓶需要医生大量的人力投入,大大降低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疗用药瓶自动开瓶装置,以解决人工开启注射液药瓶效率低,手工开瓶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医疗用药瓶自动开瓶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液压缸、第一压力传感器、限位板、第二支架、开瓶装置、储存箱、工作台和控制器,所述第一支架安装在开瓶装置的上方,其与开瓶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安装在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安装在第一液压缸的主轴上,其位置位于第一液压缸的正下方,所述限位板固定在第一压力传感器的正下方,所述第二支架安装在工作台上,其位置位于工作台后部,所述开瓶装置安装在第二支架上,其位置位于第二支架的正前方,所述储存箱安装在工作台上,其位置位于开瓶装置的正下方,所述工作台连接储存箱和第二支架,所述控制器安装在工作台上方,其位置位于储存箱的后方。所述开瓶装置包括第三支架、第四支架、第二液压缸、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五支架、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夹紧片、第六支架、第七支架、电磁铁支架、电磁铁、推块、智能相机、智能相机基座、切割刀、第三液压缸、第八支架和第四液压缸,所述第三支架固定在第四支架一端,所述第四支架与第二支架相固定,所述第二液压缸安装在第三支架上,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与第二液压缸的相固定,所述第五支架与固定在第二压力传感器上,其连接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安装在第二挡板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挡板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第五支架和第六支架相连接,所述夹紧片数量为两个,分别与两个第二挡板相固定,所述第六支架固定在第七支架上,所述第七支架安装在第四支架一端,所述电磁铁支架安装在第七支架的正上方,所述电磁铁固定在电磁铁支架上,所述推块安装在电磁铁的活塞上,所述智能相机固定在智能相机基座上,所述智能相机基座连接智能相机和第四支架,所述切割刀安装在第四液压缸的活塞上,所述第三液压缸固定在第八支架上,所述第八支架连接第三液压缸和第四支架,所述第四液压缸与第三液压缸的活塞相固定。所述夹紧片的外径与第二挡板的内径相等,其外径为4厘米,其厚度为8毫米,其材料为橡胶。所述推块为凹字型结构,其圆弧的直径为1厘米。所述储存箱为耐腐蚀材料,其底部为磁性材料,其厚度为5毫米,所述工作台的材料为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智能相机对图像信息的采集,经过控制器的处理识别完成对药瓶位置的定位,然后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液压缸的工作完成注射液药瓶在装置中高度的调节,从而通过第二液压缸的加紧,完成了装置对注射液药瓶的精准定位,配合切割刀的切割过程,从而完成了对注射液药瓶瓶颈的划割过程,代替了医生手工划割的过程,大大的减少了人的工作量;通过控制器控制电磁铁动作,从而电磁铁带动推块运动,从而将注射液药瓶瓶颈以上的部分敲击,使注射液药瓶瓶颈以上的部分整体脱落,提高了注射液药瓶开瓶的质量,提高了工作质量,代替了医生手工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轴测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后上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开瓶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开瓶装置右下方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限位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支架,2、第一液压缸,3、第一压力传感器,4、限位板,5、第二支架,6、开瓶装置,601、第三支架,602、第四支架,603、第二液压缸,604、第二压力传感器,605、第五支架,606、第一挡板,607、第二挡板,608、夹紧片,609、第六支架,610、第七支架,611、电磁铁支架,612、电磁铁,613、推块,614、智能相机,615、智能相机基座,616、切割刀,617、第三液压缸,618、第八支架,619、第四液压缸,7、储存箱,8、工作台,9、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医疗用药瓶自动开瓶装置,包括第一支架1、第一液压缸2、第一压力传感器3、限位板4、第二支架5、开瓶装置6、储存箱7、工作台8和控制器9,所述第一支架1安装在开瓶装置6的上方,其与开瓶装置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2安装在第一支架1上,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3安装在第一液压缸2的主轴上,其位置位于第一液压缸2的正下方,所述限位板4固定在第一压力传感器3的正下方,所述第二支架5安装在工作台8上,其位置位于工作台8后部,所述开瓶装置6安装在第二支架5上,其位置位于第二支架5的正前方,所述储存箱7安装在工作台8上,其位置位于开瓶装置6的正下方,所述工作台8连接储存箱7和第二支架5,所述控制器9安装在工作台8上方,其位置位于储存箱7的后方。所述开瓶装置6包括第三支架601、第四支架602、第二液压缸603、第二压力传感器604、第五支架605、第一挡板606、第二挡板607、夹紧片608、第六支架609、第七支架610、电磁铁支架611、电磁铁612、推块613、智能相机614、智能相机基座615、切割刀616、第三液压缸617、第八支架618和第四液压缸619,所述第三支架601固定在第四支架602一端,所述第四支架602与第二支架5相固定,所述第二液压缸603安装在第三支架601上,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604与第二液压缸603的相固定,所述第五支架605与固定在第二压力传感器604上,其连接第二压力传感器604和第二挡板607,所述第一挡板606安装在第二挡板607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挡板607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第五支架605和第六支架609相连接,所述夹紧片608数量为两个,分别与两个第二挡板607相固定,所述第六支架609固定在第七支架610上,所述第七支架610安装在第四支架602一端,所述电磁铁支架611安装在第七支架610的正上方,所述电磁铁612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疗用药瓶自动开瓶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液压缸、第一压力传感器、限位板、第二支架、开瓶装置、储存箱、工作台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安装在开瓶装置的上方,其与开瓶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安装在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安装在第一液压缸的主轴上,其位置位于第一液压缸的正下方,所述限位板固定在第一压力传感器的正下方,所述第二支架安装在工作台上,其位置位于工作台后部,所述开瓶装置安装在第二支架上,其位置位于第二支架的正前方,所述储存箱安装在工作台上,其位置位于开瓶装置的正下方,所述工作台连接储存箱和第二支架,所述控制器安装在工作台上方,其位置位于储存箱的后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用药瓶自动开瓶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液压缸、第一压力传感器、限位板、第二支架、开瓶装置、储存箱、工作台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安装在开瓶装置的上方,其与开瓶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安装在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安装在第一液压缸的主轴上,其位置位于第一液压缸的正下方,所述限位板固定在第一压力传感器的正下方,所述第二支架安装在工作台上,其位置位于工作台后部,所述开瓶装置安装在第二支架上,其位置位于第二支架的正前方,所述储存箱安装在工作台上,其位置位于开瓶装置的正下方,所述工作台连接储存箱和第二支架,所述控制器安装在工作台上方,其位置位于储存箱的后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用药瓶自动开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瓶装置包括第三支架、第四支架、第二液压缸、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五支架、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夹紧片、第六支架、第七支架、电磁铁支架、电磁铁、推块、智能相机、智能相机基座、切割刀、第三液压缸、第八支架和第四液压缸,所述第三支架固定在第四支架一端,所述第四支架与第二支架相固定,所述第二液压缸安装在第三支架上,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与第二液压缸的相固定,所述第五支架与固定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文平,赵宝运,李婷,
申请(专利权)人:袁文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