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装置及净水机、饮水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9128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装置及净水机、饮水机,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加热管为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加热管外壁设置加热组件,在加热组件外侧的加热管内设置用于检测加热管内是否存在液体的水浸传感器,水浸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通过控制器检测加热管内是否存在液体以防加热管首次通电出现干烧的现象;净水机包括原水箱,原水箱通过进水管与加热装置的进水端连通,加热装置的出水端与出水管连通,进水管上设置水泵,加热装置为上述的加热装置;饮水机包括上述的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加热装置内集成水浸传感器,水浸传感器能够检测加热管内是否有水流过,有效防止加热管首次通电或者加热管排空后再次通电时发生干烧的情况。

A heating device, a water purifier and a water dispens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装置及净水机、饮水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净水机,尤其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及净水机、饮水机。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加热液体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出现了许多电加热液体的装置。现有使用玻璃发热管的即热式热水器,干烧保护一般为两重保护,第一重为使用液位开关防止水管缺水;第二重为使用保险丝断电,当保险丝发生作用后,则产品无法正常工作。但是上述的保护中保险丝直接断电,切断与电源的连接容易损坏产品的性能;而利用液位开关检测水位的数据不够准确。而且传统电水壶防干烧方法为通过温控器或温度传感器判断加热体表面温度是否超过设定的安全温度点,从而切断电路。此种防干烧方法的缺点是:干烧断电时间受温控器或温度传感器感温反应延时影响,无法做到精确控温,若遇到功率密度较高的发热体,容易出现因温控器或温度传感器感温反应延时造成发热体温度过高。虽然上述防干烧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设备进行保护,然而在加热管首次通电或者加热管排空后再次通电的情况未做到有效防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装置及净水机、饮水机,以解决现有即热式加热装置无法对首次通电的情形进行有效的防干烧防护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加热装置及净水机、饮水机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为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加热管外壁设置加热组件,在所述加热组件外侧的加热管内设置用于检测加热管内是否存在液体的水浸传感器,所述水浸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通过所述控制器检测加热管内是否存在液体以防加热管首次通电出现干烧的现象。进一步的,所述水浸传感器包括探头和与探头连接的数据线,探头穿过加热管置于加热管内,数据线与控制器电连接,水浸传感器能够将加热管内是否存在水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实时传输至控制器。进一步的,在所述加热组件外侧的加热管内设置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加热管的管壁密封连接,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传输线与控制器相连。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水浸传感器设置在加热组件同侧的加热管内,或者温度传感器与水浸传感器设置在加热组件两侧的加热管内。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组件为螺旋缠绕在加热管外壁上的电阻丝,电阻丝的两端分别通过线缆与电源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组件为设置在加热管外壁上的电热膜,加热管外壁上设置与电热膜电导通的正、负电极,正、负电极分别通过线缆与电源电连接。一种净水机,包括原水箱,所述原水箱通过进水管与加热装置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加热装置的出水端与出水管连通,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水泵,所述加热装置为上述的加热装置。一种饮水机,包括上述的加热装置。本技术的一种加热装置及净水机、饮水机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所述的加热装置内集成水浸传感器,水浸传感器能够检测加热管内是否有水流过,控制器实时检测水浸传感器的电信号,当加热管首次通电时未存在水,能够及时关闭加热管,有效防止加热管首次通电或者加热管排空后再次通电时发生干烧的情况。进一步的,本技术所述的加热装置内集成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一方面能够检测加热管内是否存在异常,另一方面能够实时检测水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净水机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原水箱;2、进水管;3、水泵;4、加热管;41、进水端;52、出水端;43、线缆;5、水浸传感器;51、数据线;6、温度传感器;61、数据传输线;7、电源。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加热装置及净水机、饮水机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4,加热管4为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加热管4两端分别为进水端41和出水端52,加热管4外设置加热组件,在加热组件外侧的加热管4内设置用于检测加热管4内是否存在液体的水浸传感器5,水浸传感器5与控制器相连,通过控制器检测加热管4内是否存在液体以防加热管4首次通电出现干烧的现象,尤其适用于加热管4首次通电或者加热管4排空后再次加热的情形,大大提升了安全性。进一步的,水浸传感器5包括探头和与探头连接的数据线51,探头穿过加热管4置于加热管4内,数据线51与控制器电连接。加热管4的管壁上设置容纳探头的通孔,探头穿过通孔置于加热管4内,探头与加热管4的管壁密封连接,数据线51的端部与控制器相连,水浸传感器5能够将加热管4内是否存在水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实时传输至控制器。进一步的,在加热组件外侧的加热管4内设置温度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6通过数据传输线61与控制器相连,温度传感器6的温度探头穿过加热管4的管壁置于加热管4内,温度传感器6与加热管4的管壁密封连接。进一步的,温度传感器6可与水浸传感器5设置在加热组件同侧的加热管4内,也可与水浸传感器5设置在加热组件两侧的加热管4内。加热组件为螺旋缠绕在加热管4外壁上的电阻丝,电阻丝的两端分别通过线缆43与电源7电连接。电源7可为蓄电池或者接入市政的交流电。除此之外,加热组件还可为设置在加热管4外壁上的电热膜,加热管4外壁上设置与电热膜电导通的正、负电极,正、负电极分别通过线缆43与电源7电连接。一种净水机,包括原水箱1,原水箱1通过进水管2与加热装置的进水端41连通,加热装置的出水端52与出水管连通,进水管2上设置水泵3,加热装置为上述的加热装置。一种饮水机,包括上述的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内集成水浸传感器5,水浸传感器5能够检测加热管4内是否有水流过,控制器实时检测水浸传感器5的电信号,当加热管4首次通电时未存在水,能够及时关闭加热管4,有效防止加热管4首次通电或者加热管4排空后再次通电时发生干烧的情况。加热装置内集成有温度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6一方面能够检测加热管4内是否存在异常,另一方面能够实时检测水温。可以理解,本技术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技术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技术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管(4),所述加热管(4)为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加热管(4)外壁设置加热组件,在所述加热组件外侧的加热管(4)内设置用于检测加热管(4)内是否存在液体的水浸传感器(5),所述水浸传感器(5)与控制器相连,通过所述控制器检测加热管(4)内是否存在液体以防加热管(4)首次通电出现干烧的现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管(4),所述加热管(4)为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所述加热管(4)外壁设置加热组件,在所述加热组件外侧的加热管(4)内设置用于检测加热管(4)内是否存在液体的水浸传感器(5),所述水浸传感器(5)与控制器相连,通过所述控制器检测加热管(4)内是否存在液体以防加热管(4)首次通电出现干烧的现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浸传感器(5)包括探头和与探头连接的数据线(51),探头穿过加热管(4)置于加热管(4)内,数据线(51)与控制器电连接,水浸传感器(5)能够将加热管(4)内是否存在水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实时传输至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组件外侧的加热管(4)内设置温度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6)与加热管(4)的管壁密封连接,温度传感器(6)通过数据传输线(61)与控制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伟张明胡习平钟频鸿冯晓琴温珍岑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