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无人机用移动轮,包括顶板和移动轮本体,顶板的底部固定有外筒,外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内杆,内杆的底端固定有底板,外筒的底端与底板之间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套设在内杆上;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用于增强缓冲效果的缓冲机构。该无人机用移动轮接触地面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旋转向外扩张,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带动套环沿着中心杆上升,压缩第一弹簧,增强缓冲作用,减小冲击力;利用第二弹簧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通过插杆与插槽的配合,利用第三弹簧进一步增强了缓冲效果,大大减小了无人机降落时移动轮本体受到的冲击力,延长了移动轮本体的使用寿命。
A mobile wheel for UA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用移动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
,具体是一种无人机用移动轮。
技术介绍
无人机在底部通常设置移动轮,以便移动。但是,现有的无人机移动轮在无人机降落时,遭受很大的冲击力,缩短了移动轮的使用寿命。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无人机用移动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用移动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用移动轮,包括顶板和移动轮本体,顶板上固定有安装立板,安装立板的顶部固定有安装横板,安装横板和安装立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有外筒,外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内杆,内杆的底端固定有底板,外筒的底端与底板之间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套设在内杆上;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用于增强缓冲效果的缓冲机构;通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便于安装固定在无人机上,通过外筒与内杆的滑动配合,利用第二弹簧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再通过缓冲机构增强缓冲效果,大大减小了无人机降落时移动轮本体受到的冲击力,延长了移动轮本体的使用寿命。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支撑组件和连杆组件。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轮座;所述底板的底部安装有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端铰接的支座,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下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安装脚和第二安装脚,第一安装脚和第二安装脚的底部均安装有轮座,移动轮本体安装在轮座上;通过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与支座的铰接配合,使得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可以旋转。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中心杆;所述中心杆固定在底板的底面中心处,中心杆的底端设有挡块,中心杆上滑动套设有套环,套环与底板之间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套设在中心杆上;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杆和套环铰接,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撑杆与套环铰接;无人机在降落时,移动轮本体首先接触地面,带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旋转向外扩张,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带动套环沿着中心杆上升,压缩第一弹簧,增强缓冲作用,减小冲击力。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筒内固定有插杆,内杆上开设有与插杆配合的插槽,内杆的顶端与外筒的内顶壁之间设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套设在插杆上;通过插杆与插槽的配合,利用第三弹簧进一步增强了缓冲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上固定有滑杆,外筒的侧面上设有固定块,滑杆贯穿固定块并与其滑动连接,内杆的顶端固定有支杆,外筒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支杆穿过的导向通口,滑杆的上端与支杆连接;通过滑杆与固定块的滑动配合及支杆与导向通口的配合,无人机在降落时,滑杆沿着固定块上下滑动,支杆在导向通口内移动,为内杆的上下移动增强稳固性。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安装脚和第二安装脚的底部均开设有用于嵌入轮座的凹槽,第一安装脚和第二安装脚的底面上均固定有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上穿设有螺栓,螺栓上螺纹套设有螺母,轮座上开设有供螺栓穿过的通孔;通过将轮座的顶部嵌入第一安装脚和第二安装脚的凹槽内,再将螺栓依次穿过第一固定块、轮座和第二固定块,并旋紧螺母,即可将轮座安装固定在第一安装脚和第二安装脚的底部,安装方便,便于更换轮座和移动轮本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无人机用移动轮通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便于安装固定在无人机上,无人机在降落时,移动轮本体首先接触地面,带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旋转向外扩张,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带动套环沿着中心杆上升,压缩第一弹簧,增强缓冲作用,减小冲击力;通过外筒与内杆的滑动配合,利用第二弹簧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通过插杆与插槽的配合,利用第三弹簧进一步增强了缓冲效果,大大减小了无人机降落时移动轮本体受到的冲击力,延长了移动轮本体的使用寿命。2.该无人机用移动轮通过滑杆与固定块的滑动配合及支杆与导向通口的配合,无人机在降落时,滑杆沿着固定块上下滑动,支杆在导向通口内移动,为内杆的上下移动增强稳固性。3.该无人机用移动轮通过将轮座的顶部嵌入第一安装脚和第二安装脚的凹槽内,再将螺栓依次穿过第一固定块、轮座和第二固定块,并旋紧螺母,即可将轮座安装固定在第一安装脚和第二安装脚的底部,安装方便,便于更换轮座和移动轮本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外筒和内杆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顶板、2-安装立板、3-第一安装孔、4-安装横板、5-第二安装孔、6-外筒、7-导向通口、8-支杆、9-固定块、10-内杆、11-滑杆、12-底板、13-第一安装脚、14-轮座、15-移动轮本体、16-第一支撑杆、17-第一连杆、18-套环、19-挡块、20-第二连杆、21-第二安装脚、22-第二支撑杆、23-支座、24-第一弹簧、25-中心杆、26-第二弹簧、27-插槽、28-插杆、29-第三弹簧、30-凹槽、31-螺栓、32-第一固定块、33-通孔、34-螺母、35-第二固定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实施例1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无人机用移动轮,包括顶板1和移动轮本体15,顶板1上固定有安装立板2,安装立板2的顶部固定有安装横板4,安装横板4和安装立板2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和第二安装孔5;所述顶板1的底部固定有外筒6,外筒6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内杆10,内杆10的底端固定有底板12,外筒6的底端与底板12之间设有第二弹簧26,第二弹簧26套设在内杆10上;所述底板12的底部设有用于增强缓冲效果的缓冲机构;通过第一安装孔3和第二安装孔5便于安装固定在无人机上,通过外筒6与内杆10的滑动配合,利用第二弹簧26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再通过缓冲机构增强缓冲效果,大大减小了无人机降落时移动轮本体15受到的冲击力,延长了移动轮本体15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支撑组件和连杆组件。具体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16、第二支撑杆22和轮座14;所述底板12的底部安装有与第一支撑杆16和第二支撑杆22上端铰接的支座23,第一支撑杆16和第二支撑杆22的下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安装脚13和第二安装脚21,第一安装脚13和第二安装脚21的底部均安装有轮座14,移动轮本体15安装在轮座14上;通过第一支撑杆16、第二支撑杆22与支座23的铰接配合,使得第一支撑杆16和第二支撑杆22可以旋转。具体的,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17、第二连杆20和中心杆25;所述中心杆25固定在底板12的底面中心处,中心杆25的底端设有挡块19,中心杆25上滑动套设有套环18,套环18与底板12之间设有第一弹簧24,第一弹簧24套设在中心杆25上;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用移动轮,包括顶板(1)和移动轮本体(15),顶板(1)上固定有安装立板(2),安装立板(2)的顶部固定有安装横板(4),安装横板(4)和安装立板(2)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和第二安装孔(5),其特征在于:/n所述顶板(1)的底部固定有外筒(6),外筒(6)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内杆(10),内杆(10)的底端固定有底板(12),外筒(6)的底端与底板(12)之间设有第二弹簧(26),第二弹簧(26)套设在内杆(10)上;/n所述底板(12)的底部设有用于增强缓冲效果的缓冲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用移动轮,包括顶板(1)和移动轮本体(15),顶板(1)上固定有安装立板(2),安装立板(2)的顶部固定有安装横板(4),安装横板(4)和安装立板(2)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和第二安装孔(5),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板(1)的底部固定有外筒(6),外筒(6)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内杆(10),内杆(10)的底端固定有底板(12),外筒(6)的底端与底板(12)之间设有第二弹簧(26),第二弹簧(26)套设在内杆(10)上;
所述底板(12)的底部设有用于增强缓冲效果的缓冲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用移动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支撑组件和连杆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用移动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16)、第二支撑杆(22)和轮座(14);
所述底板(12)的底部安装有与第一支撑杆(16)和第二支撑杆(22)上端铰接的支座(23),第一支撑杆(16)和第二支撑杆(22)的下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安装脚(13)和第二安装脚(21),第一安装脚(13)和第二安装脚(21)的底部均安装有轮座(14),移动轮本体(15)安装在轮座(1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用移动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17)、第二连杆(20)和中心杆(25);
所述中心杆(25)固定在底板(12)的底面中心处,中心杆(25)的底端设有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红伟,焦建锋,刘霞,吴胜,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