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文物安全保护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026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文物安全保护支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设有支柱,所述支柱顶部设有支撑平板,所述支撑板的两端设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设有固定块和第一通孔,所述固定块底部设有顶丝,所述第一通孔与支撑平板的侧部形状相同,所述第二支撑板设有第二通孔,其余部分均与第一支撑板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于文物巡展,通过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将文物重心调整于平衡状态,展露出文物原本的优美姿态,整体支撑件均放置于文物本体内部,外观仅显示立柱和底座,不仅美观度高,同时支撑力强,完全承了担文物重量,减少文物损耗,延长文物寿命。

A support for cultural relic safety pro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文物安全保护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展览支架,具体涉及一种文物安全保护支架。
技术介绍
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其外观美观匀称,姿态动感强烈,一足踏鸟,三足腾空且保持稳定姿态,将力学平衡原理展现的淋漓尽致,反映出当时制作工匠的伟大,铜奔马作为我国国宝级文物之一,备受关注。在铜奔马发掘五十周年之际,即将参加展览,但是必须解决以下问题:1.铜奔马只有修复后的一蹄着地负重,若不另外使用展览支架,极易造成该蹄损坏;2.现有展览支架呈水平状,在展出时无法满足铜奔马这类具有倾斜角度的文物,无法展现出马头昂扬的姿态;3.现有支架大多设置在文物外部,无法满足美观要求;4.现有支架多为固定连接,占用空间较大,拆装灵活度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文物安全保护支架,以满足减轻文物负重和美观度高的要求。为此,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文物安全保护支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设有支柱,所述支柱顶部设有支撑平板,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设有固定块和第一通孔,所述固定块底部设有顶丝,所述第一通孔与支撑平板的侧部形状相同,所述第二支撑板设有第二通孔,其余部分均与第一支撑板相同,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区别仅在于第一通孔至第一支撑板顶部的高度与第二通孔至第二支撑板顶部的高度不同。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平板底部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底部设有限位片,所述连接块和限位片通过螺栓与支撑平板连接,所述连接块底部设有凹部,所述限位片底部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凹部、第三通孔与支柱顶部形状均相同。进一步地,所述支柱顶部呈方体或多边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主要应用于文物巡展,尤其是具有倾斜角度的文物展出,通过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将文物倾斜一定角度,同时支撑力强,完全承了担文物重量,减轻了文物自身负重,延长了文物寿命。2.本技术除底座和支柱外,其余部件均放置于马肚内,隐蔽性好,美观度高,同时本技术便于拆装,方便携带,节省空间,为文物巡展增添了便利,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支撑平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支撑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支撑板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支撑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支撑板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支柱,3-支撑平板,31-连接块,32-螺孔,33-螺栓,34-限位片,35-第三通孔,4-第一支撑板,41-固定块,42-第一固定螺栓,43-顶丝,44-第一通孔,5-第二支撑板,51-第二通孔,52-第二固定螺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文物安全保护支架,包括底座1,底座1呈圆盘状,底座1顶部设有支柱2,支柱2顶部设有支撑平板3,支撑平板3底部设有起配重作用的连接块31,连接块31底部设有限位片34,支撑平板3设有若干螺孔32,连接块31和限位片34上均设有与螺孔32位置对应的通孔,连接块31和限位片34均通过螺栓33插入通孔和螺孔32内与支撑平板3可拆卸连接;连接块31底部设有凹部,限位片34呈U型,其底部设有第三通孔35,连接块31凹部和第三通孔35均与支柱2顶部形状相同,即支柱2顶部、连接块31凹部和第三通孔35的截面均呈矩形,使用时支柱2分别插入第三通孔35、连接块31凹部内与支撑平板3可拆卸连接。如图3至图6所示,支撑平板3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穿设有第一支撑板4和第二支撑板5,第一撑板4设有固定块41和第一通孔44,固定块41通过第一固定螺栓42与第一支撑板4连接,固定块41底部设有起固定作用的顶丝43,第一通孔44与支撑平板3的侧部形状相同,第二支撑板5设有第二通孔51和第二固定螺栓52,其余部分均与第一支撑板4相同,第一通孔44与第二通孔51区别在于第一通孔44至第一支撑板4顶部的高度与第二通孔51至第二支撑板5顶部的高度不同,即第一支撑板4的顶部和第二支撑板5的顶部分别距离支撑平板3的高度不同,使文物展出时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具体实施方式以本技术和文物铜奔马的配合使用为例: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支撑平板3、第一支撑板4和第二支撑板5放入铜奔马的马肚内进行拼装,即将第一通孔44穿设于支撑平板3的一端,并通过旋拧顶丝43固定其位置,第二支撑板5与第一支撑板4的装配方法相同,通过调整第一支撑板4和第二支撑板5与支撑平板3几何中心的距离,让文物呈现不同角度的倾斜,最后将支柱2插入第三通孔35内完成拼装。本技术通过第一支撑板4和第二支撑5板将马头抬起一定角度,展露出铜奔马的昂扬姿态,整体支撑件均放置于马肚内,不仅美观度高,同时支撑力强,完全承了担文物重量,大幅度减轻了铜奔马右后蹄的负重,减少磨损,延长了文物寿命;另外,本技术通体采用防腐金属材质,使用寿命长,适用于任何在展出时需要倾斜角度的文物,适用范围广,且任一部件均可拆卸,方便文物巡展时携带,便于拆装,节省空间,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文物安全保护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设有支柱,所述支柱顶部设有支撑平板,所述支撑平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设有固定块和第一通孔,所述固定块底部设有顶丝,所述第一通孔与支撑平板的侧部形状相同,所述第二支撑板设有第二通孔,其余部分均与第一支撑板相同,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区别仅在于第一通孔至第一支撑板顶部的高度与第二通孔至第二支撑板顶部的高度不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文物安全保护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设有支柱,所述支柱顶部设有支撑平板,所述支撑平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设有固定块和第一通孔,所述固定块底部设有顶丝,所述第一通孔与支撑平板的侧部形状相同,所述第二支撑板设有第二通孔,其余部分均与第一支撑板相同,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区别仅在于第一通孔至第一支撑板顶部的高度与第二通孔至第二支撑板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鉴卿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博物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