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种手套翻面机构,包括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的上部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顶杆,所述顶杆可向靠近或远离固定套筒的方向往复运动,所述固定套筒上设置有翻面驱动机构;本手套翻面机构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翻面效率高,安全可靠,翻面效果好,能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A glove turn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套翻面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套翻面用的装置,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手套翻面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所有缝制类的手套,在加工制作过程中都采用缝纫缝合技术,将衔接处缝合在一起,为了使手套达到使用要求及手套的美观,缝制后的手套要把缝制面翻转进去,使外表平整的那一面作为正面,缝合处则隐藏在里面。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是人工翻面,用一只硬杆和一只管搭配逐个的将每个手指头翻面,再整体整理,耗时间,耗力气,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特别是厚度较大的皮革类手套、布类手套等,其翻面难度更大,翻面效率更低,由于手套厚度较大,使用硬杆和管翻面时,需要使用较大的力才能翻过来,工人劳动强度太大,每天每人翻面的手套数量较小,为满足生产的需要,只能增加工作人员,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翻面效率高、省时省力、降低生产成本的手套翻面机构。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套翻面机构,包括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的上部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顶杆,所述顶杆可向靠近或远离固定套筒的方向往复运动,所述固定套筒上设置有翻面驱动机构。使用时,将手套的单个手指或多个手指套装在单个或者多个固定套筒上,通过顶杆将手套的手指部定位和固定,然后翻面驱动机构向上运动,同时顶杆向下运动将手指部的一部分翻面后顶入固定套筒内,通过翻面驱动机构使剩余的手套的手掌部或单个手指部在翻杆的共同作用下继续向上完成翻面,然后翻面驱动机构回位,顶杆回位,翻面后的手套位于固定套筒上,翻面效率大大提高,每天手套的翻面数量远大于手工翻面的数量,工作人员只需将手套套装在固定套筒上和从固定套筒上取下即可,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工,降低了生产成本。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固定套筒和顶杆的数量均为四个,所述顶杆向靠近固定套筒的方向运动时可插入固定套筒内。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翻面驱动机构包括套装在固定套筒上并可沿固定套筒的轴向往复运动的升降架,所述升降架上铰接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推板,两个推板相对的面上均设置有容纳固定套筒穿过的缺口。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升降架包括套装在固定套筒上的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立板,所述推板与立板铰接。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升降架连接有驱动其运动的动力驱动装置。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动力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升降座和与第一升降座连接的滑轨,所述滑轨与升降架固定连接,所述滑轨连接有与其相配合的导向座,所述第一升降座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套,所述第一螺纹套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升降座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连接有与其相配合的第一导轨。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第一升降座上连接有驱动座,所述驱动座上固定连接有驱动板,所述滑轨上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驱动板与驱动座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挡板位于间隙内。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动力驱动装置为气缸或油缸,所述气缸或油缸的活塞杆与升降架连接。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顶杆连接有可以上升或下降的第二升降座,所述第二升降座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套,所述第二螺纹套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升降座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连接有与其相配合的第二导轨。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顶杆连接有驱动其上升或下降的的气缸或油缸。本技术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手套翻面机构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翻面效率高,安全可靠,翻面效果好,能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手套翻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左视图。附图3为附图2的俯视图。附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手套翻面机构的立体图。附图5为附图4中升降板、立板和推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本技术另外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手套翻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7为附图6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和附图5所示,一种手套翻面机构,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立柱2,底座1水平设置,立柱2竖直设置,立柱2通过焊接固定在底座1上,立柱2的横截面形状为方形或矩形,立柱2上固定连接有支撑座10,支撑座10的形状为矩形板状,支撑座10水平设置,附图4中支撑座10和固定座13未示出,支撑座10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筒17,所述固定套筒17的上部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顶杆18,所述顶杆18可向靠近或远离固定套筒17的方向往复运动,所述固定套筒17上设置有翻面驱动机构,固定套筒17和顶杆18均竖直设置,支撑座10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的形状为矩形,连接板11上设置有通孔,通孔形状为长条形,支撑座10上设置有与连接板11上的通孔相对应的长条形通孔,固定套筒17的下部穿过连接板11和支撑座10与螺母螺纹连接,通过螺母将固定套筒17固定在连接板11和支撑座10上,可以将螺母松开,调整固定套筒17的位置,调整好后,将螺母锁紧即可。所述固定套筒17和顶杆18的数量均为四个,顶杆18与固定套筒17的轴线重合,四个顶杆18的长度相等,四个固定套筒17的长度不相等,固定套筒17的长度与手套手指的长度相对应,中间的固定套筒17高度高,往两边的固定套筒17依次降低,四个顶杆18的长度也可以不相等,其长度与固定套筒17相适应,中间的顶杆18长度短,往两边的顶杆18长度依次增大,固定套筒17为圆筒状,中间为中空结构,顶杆18为圆柱状,其直径小于固定套筒17的内径,顶杆18插入固定套筒17后,顶杆18与固定套筒17之间具有间隙,翻面后的手套的手指部部分位于间隙内,顶杆18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中空结构的圆筒状部件,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固定套筒17和顶杆18的数量,所述顶杆18向靠近固定套筒17的方向运动时可插入固定套筒17内。所述翻面驱动机构包括套装在固定套筒17上并可沿固定套筒17的轴向往复运动的升降架,所述升降架上铰接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推板29,推板29的形状为矩形,两个推板29相对的面上均设置有容纳固定套筒17穿过的缺口33,缺口33的底部为圆弧形与固定套筒17相适应,缺口33的宽度大于固定套筒17的直径,缺口33形状为长条形,以容纳多根固定套筒17,两个推板29呈水平状态时,其两者之间具有间隙,间隙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所述升降架包括套装在固定套筒17上的升降板28,升降板28呈水平状态,升降板28上设置有通孔32容纳固定套筒17通过,通孔32形状为长条形,升降板28形状为矩形,所述升降板28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立板15,立板15与升降板28相垂直设置,升降板28和立板15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焊接连接,两个立板15相平行设置,两个立板15的高度相等,立板15的高度小于固定套筒17的高度,所述推板29与立板15铰接,推板29的形状为矩形,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套翻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套筒(17),所述固定套筒(17)的上部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顶杆(18),所述顶杆(18)可向靠近或远离固定套筒(17)的方向往复运动,所述固定套筒(17)上设置有翻面驱动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套翻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套筒(17),所述固定套筒(17)的上部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顶杆(18),所述顶杆(18)可向靠近或远离固定套筒(17)的方向往复运动,所述固定套筒(17)上设置有翻面驱动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套翻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筒(17)和顶杆(18)的数量均为四个,所述顶杆(18)向靠近固定套筒(17)的方向运动时可插入固定套筒(17)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套翻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面驱动机构包括套装在固定套筒(17)上并可沿固定套筒(17)的轴向往复运动的升降架,所述升降架上铰接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推板(29),两个推板(29)相对的面上均设置有容纳固定套筒(17)穿过的缺口(3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套翻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包括套装在固定套筒(17)上的升降板(28),所述升降板(28)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立板(15),所述推板(29)与立板(15)铰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套翻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连接有驱动其运动的动力驱动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手套翻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升降座(3)和与第一升降座(3)连接的滑轨(9),所述滑轨(9)与升降架固定连接,所述滑轨(9)连接有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传英,迟凯,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希诺特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