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调整试管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8678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8: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调整试管盒,包括试管盒本体,试管盒本体上设有试管架板,试管架板上设有排成行列的试管插孔,试管盒本体上还设有触压式试管夹持机构,自调整试管夹持机构包括可夹持试管周面的试管夹持部、位于试管插孔下方并可驱动试管夹持部的触压驱动部、连接试管夹持部和触压驱动部的连接部以及夹持控制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根据试管的管径提供相应的夹持力,因此本自调整试管盒对不同规格的试管都适用,具有良好的通用性,这样可以减少试管盒的持有种类,降低器材闲置率,方便管理。

A self-adjusting tube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调整试管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实验仪器,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自调整试管盒。
技术介绍
试管是生化领域的一种常用实验器皿,实验时常常需要多份、多批次采样、配样装进试管,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用试管盒放置、储存大量的试管。但是,在日常工作中所用到的试管规格较多,为此存放试管的试管盒也有不同的尺寸,以匹配对应的试管,否则要么试管无法放进试管盒,要么放进后太松旷,导致试管盒搬移时试管剧烈晃动、碰撞、试样飞溅。现有的试管盒孔位尺寸固定,不能同时适应多种规格的试管,为此使用者必须准备多种规格的试管盒,甚至对于平时使用频率较低的不常用规格试管也不得不配备相应的试管盒,致使此类实验器材种类多,整体利用率低,通用性差,管理不便。公开号为CN208591874U的技术专利于2019年3月12日公开了一种检验科室用试管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顶部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盒盖,所述盒体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两侧分别与盒体内腔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固定板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固定板的表面开设有通槽。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板、第一弹簧、通槽、连接杆、弧形夹块、第一滑块、第一滑槽和拉板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检验科室用试管盒固定效果差的问题,该检验科室用试管盒,具备固定效果好的优点,在使用的过程中,待检测的液体不容易出现倾斜洒落的现象,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便于医护人员的使用,值得推广使用。但该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也并非提高试管盒的通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的试管盒种类多,整体利用率低,通用性差,管理不便,为克服这些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根据试管规格自行调整夹持力,确保不同规格试管都能适用的自调整试管盒。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调整试管盒,包括试管盒本体,试管盒本体上设有试管架板,试管架板上设有排成行列的试管插孔,试管盒本体上还设有触压式试管夹持机构,自调整试管夹持机构包括可夹持试管周面的试管夹持部、位于试管插孔下方并可驱动试管夹持部的触压驱动部、连接试管夹持部和触压驱动部的连接部以及夹持控制装置。使用本自调整试管盒时,将试管插入试管插孔内,用力下压,触压驱动部受到触压后,通过连接部驱动试管夹持部,将试管夹紧,而夹持控制装置则可保持或解除试管夹持部对试管的夹持。由于具有触压式试管夹持机构,本自调整试管盒不是像普通试管盒一样通过试管插孔的边缘约束实现对试管的姿态保持,而是根据试管的管径提供相应的夹持力,因此本自调整试管盒对不同规格的试管都适用,具有良好的通用性,这样可以减少试管盒的持有种类,降低器材闲置率,方便管理。作为优选,所述触压驱动部为一充气的气囊,所述试管夹持部为若干弧形气囊瓣,所述连接部为气道,气道与气囊、弧形气囊瓣均连接。气囊受到试管触压后,气囊内的气体被排挤,经由气道进入弧形气囊瓣使弧形气囊瓣膨胀,弧形气囊瓣扩张后占据试管四周空间,从而夹紧试管,夹持控制装置可保持弧形气囊瓣的气体压力和膨胀状态,提供持久的夹持力,即使管径小于试管插孔孔径的试管也能确保被可靠地夹持。切换夹持控制装置的工作状态后,弧形气囊瓣则气体回流气囊,泄压收缩,解除对试管的夹持。作为优选,所述夹持控制装置包括单向阀和单向阀开关,单向阀设于气道与气囊连接部,单向阀开关设于试管架板顶部且与单向阀连接。气囊受压后,气囊内气体经单向阀流出,此时的气体流动为单向流动,气体只从气囊流向弧形气囊瓣而不会相反,这样当停止挤压气囊后,单向阀逆止,弧形气囊瓣保持压力和体积。直到单向阀开关切换,弧形气囊瓣内气体才会回流气囊,泄压收缩。作为优选,所述单向阀包括阀筒和阀芯,阀芯滑动连接在阀筒的中心腔内,阀筒上设有气囊接头和气道接头,气囊接头与气囊连接,气道接头与气道连接,气囊接头和气道接头沿阀筒的中心腔轴向错位,阀筒的中心腔分别通过气囊接头、气道接头与气囊、气道连通。当用力下压试管时,气囊压缩,内压增大到足以推动阀芯滑动,让出一定的阀筒中心腔空间,连通气囊接头和气道接头,气囊内被排挤的气体流向弧形气囊瓣,实现单向气体流动。作为优选,阀筒底部固定在试管盒本体的底板上,阀芯与底板间设有压簧。压簧使得阀芯可以自行复位,有利于单向阀单向通气功能的实现。作为优选,单向阀开关底部固连有连杆,连杆连接在阀芯上,连杆与阀筒顶部密封滑动连接。如需释放试管,按压单向阀开关,单向阀开关通过连杆强行推动阀芯滑动,使阀筒中心腔空间再次连通气囊接头和气道接头,这样可使弧形气囊瓣内气体回流气囊,弧形气囊瓣泄压收缩,解除对试管的夹持力。作为优选,试管架板底部固设有定形支撑架,定形支撑架与气囊外缘抵接,弧形气囊瓣固定在定形支撑架上。定形支撑架可将气囊定位,防止气囊移位,同时也为弧形气囊瓣提供安装支撑。作为优选,气囊上设有补气接头,补气接头上设有锁帽。气囊即使密封,也仍会缓慢漏气,因此需要定期通过补气接头补气,并锁紧锁帽。作为优选,相邻行的对应试管插孔错位设置。不同行的相邻试管孔间错位布置,避免试管孔间过于紧凑,便于有充裕空间设置单向阀开关。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用性好,适用于不同规格试管。本专利技术可根据试管的管径提供相应的夹持力,因此本自调整试管盒对不同规格的试管都适用,具有良好的通用性,这样可以减少试管盒的持有种类,降低器材闲置率,方便管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纵剖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单向阀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1-试管盒本体,2-试管插孔,3-试管架板,4-气囊,5-弧形气囊瓣,6-气道,7-阀筒,8-阀芯,9-气囊接头,10-气道接头,11-底板,12-压簧,13-单向阀开关,14-连杆,15-定形支撑架,16-连杆穿孔,17-试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自调整试管盒,包括试管盒本体1,试管盒本体1顶部敞口设有台阶,试管架板3架设在台阶上,试管架板3上设有排成行列的试管插孔2,以及与试管插孔2一一对应的连杆穿孔16,相邻两行的对应试管插孔2错位设置,即一行中的第一个试管插孔2与另一行中的第一个试管插孔2间并非正对。试管盒本体1上还设有触压式试管夹持机构,每个试管插孔2对应一触压式试管夹持机构。自调整试管夹持机构包括可夹持试管周面的试管夹持部、位于试管插孔2下方可驱动试管夹持部的触压驱动部、连接试管夹持部和触压驱动部的连接部以及夹持控制装置。所述触压驱动部为一充气的气囊4,所述试管夹持部为三个弧形气囊瓣5,弧形气囊瓣5围绕试管插孔2轴线周向均布。气囊4、弧形气囊瓣5均用橡胶制成。所述连接部为PU管构成的气道6,气道6由四通接头分成的三路气路构成,三路气路分别通向三个弧形气囊瓣5,使得气道6与气囊4、弧形气囊瓣5均连接。所述夹持控制装置包括单向阀和单向阀开关13,单向阀设于气道6与气囊4连接部,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调整试管盒,包括试管盒本体(1),试管盒本体(1)上设有试管架板(3),试管架板(3)上设有排成行列的试管插孔(2),其特征是试管盒本体(1)上还设有触压式试管夹持机构,自调整试管夹持机构包括可夹持试管周面的试管夹持部、位于试管插孔(2)下方可驱动试管夹持部的触压驱动部、连接试管夹持部和触压驱动部的连接部以及夹持控制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调整试管盒,包括试管盒本体(1),试管盒本体(1)上设有试管架板(3),试管架板(3)上设有排成行列的试管插孔(2),其特征是试管盒本体(1)上还设有触压式试管夹持机构,自调整试管夹持机构包括可夹持试管周面的试管夹持部、位于试管插孔(2)下方可驱动试管夹持部的触压驱动部、连接试管夹持部和触压驱动部的连接部以及夹持控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调整试管盒,其特征是所述触压驱动部为一充气的气囊(4),所述试管夹持部为若干弧形气囊瓣(5),所述连接部为气道(6),气道(6)与气囊(4)、弧形气囊瓣(5)均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调整试管盒,其特征是所述夹持控制装置包括单向阀和单向阀开关(13),单向阀设于气道(6)与气囊(4)连接部,单向阀开关(13)设于试管架板(3)顶部且与单向阀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调整试管盒,其特征是所述单向阀包括阀筒(7)和阀芯(8),阀芯(8)滑动连接在阀筒(7)的中心腔内,阀筒(7)上设有气囊接头(9)和气道接头(10),气囊接头(9)与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