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滇重楼育苗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8515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滇重楼育苗盘,包括育苗盘本体,所述育苗盘本体的顶部开设有种植槽,所述种植槽内壁内表面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育苗盘本体、种植槽、支撑板、连接板和挡板的配合使用,手柄拉动挡板向上移动,挡板拉动连接板向上移动,连接板拉动支撑板向上移动,支撑板带动顶部的泥土与幼苗向上移动,解决了现有的育苗盘在使用时由于网格过多,间距过小,从而导致使用者移植滇重楼幼苗时会对相邻的滇重楼造成损伤的问题,该新型滇重楼育苗盘,具备移植时防止相邻幼苗损坏的优点,提高了育苗盘的实用性,便于使用者移植滇重楼。

A new type of nursery tray of Paris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滇重楼育苗盘
本技术涉及滇重楼
,具体为一种新型滇重楼育苗盘。
技术介绍
滇重楼,别名独角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粗壮,茎高20-2500px,无毛,常带紫红色,基部有1~3片膜质叶鞘抱茎,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之功效,用于痈肿、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打伤痛、惊风抽搐等症。滇重楼培育幼苗时会使用到育苗盘,但是现有的育苗盘在使用时由于网格过多,间距过小,从而导致使用者移植滇重楼幼苗时会对相邻的滇重楼造成损伤,降低了育苗盘的实用性,不便于使用者移植滇重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滇重楼育苗盘,具备移植时防止相邻幼苗损坏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育苗盘在使用时由于网格过多,间距过小,从而导致使用者移植滇重楼幼苗时会对相邻的滇重楼造成损伤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滇重楼育苗盘,包括育苗盘本体,所述育苗盘本体的顶部开设有种植槽,所述种植槽内壁内表面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手柄。优选的,所述种植槽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种植槽呈均匀分布。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的底部与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育苗盘本体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插片,所述第一插片的底部贯穿至育苗盘本体的内部,所述第一插片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环。优选的,所述种植槽内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底部与种植槽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垫的顶部与支撑板的底部紧密接触。优选的,所述育苗盘本体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第二插片,所述第二插片的底部开设有配合连接板使用的凹槽,所述第二插片的底部贯穿至育苗盘本体的内部,所述第二插片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育苗盘本体、种植槽、支撑板、连接板和挡板的配合使用,手柄拉动挡板向上移动,挡板拉动连接板向上移动,连接板拉动支撑板向上移动,支撑板带动顶部的泥土与幼苗向上移动,解决了现有的育苗盘在使用时由于网格过多,间距过小,从而导致使用者移植滇重楼幼苗时会对相邻的滇重楼造成损伤的问题,该新型滇重楼育苗盘,具备移植时防止相邻幼苗损坏的优点,提高了育苗盘的实用性,便于使用者移植滇重楼。2、本技术通过设置种植槽,便于使用者在种植槽内部种植滇重楼幼苗,同时一个种植槽内种植一个幼苗可以保证幼苗不会互相争夺养分,通过设置加固板,能够加固连接板和支撑板的连接处,防止连接板和支撑板出现断裂的现象,通过第一插片和第一拉环的设置,能够在移植幼苗时分离种植槽内壁与土壤,从而便于使用者提起幼苗,通过设置缓冲垫,能够防止支撑板与种植槽内壁发生碰撞,从而导致支撑板或者种植槽内壁出现破损的现象,通过第二插片、凹槽和第二拉环的设置,能够填补第一插片不能分离连接板一侧土壤的问题,可以让使用者省力的提起支撑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育苗盘本体局部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插片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插片示意图。图中:1育苗盘本体、2种植槽、3支撑板、4连接板、5挡板、6手柄、7加固板、8第一插片、9第一拉环、10缓冲垫、11第二插片、12凹槽、13第二拉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一种新型滇重楼育苗盘,包括育苗盘本体1,育苗盘本体1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插片8,第一插片8的底部贯穿至育苗盘本体1的内部,第一插片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环9,通过第一插片8和第一拉环9的设置,能够在移植幼苗时分离种植槽2内壁与土壤,从而便于使用者提起幼苗,育苗盘本体1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第二插片11,第二插片11的底部开设有配合连接板4使用的凹槽12,第二插片11的底部贯穿至育苗盘本体1的内部,第二插片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拉环13,通过第二插片11、凹槽12和第二拉环13的设置,能够填补第一插片8不能分离连接板4一侧土壤的问题,可以让使用者省力的提起支撑板3,育苗盘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种植槽2,种植槽2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种植槽2呈均匀分布,通过设置种植槽2,便于使用者在种植槽2内部种植滇重楼幼苗,同时一个种植槽2内种植一个幼苗可以保证幼苗不会互相争夺养分,种植槽2内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垫10,缓冲垫10的底部与种植槽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缓冲垫10的顶部与支撑板3的底部紧密接触,通过设置缓冲垫10,能够防止支撑板3与种植槽2内壁发生碰撞,从而导致支撑板3或者种植槽2内壁出现破损的现象,种植槽2内壁内表面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支撑板3,支撑板3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连接板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固板7,加固板7的底部与支撑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加固板7,能够加固连接板4和支撑板3的连接处,防止连接板4和支撑板3出现断裂的现象,连接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5,挡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手柄6。使用时,使用者通过第一拉环9移动第一插片8,使第一插片8竖着贴紧种植槽2内壁的两侧插入种植槽2底部,从而分离种植槽2内壁两侧粘黏的泥土,然后使用者通过第二拉环13移动第二插片11,横着将第二插片11插入种植槽2内壁的前侧和后侧分离种植槽2内壁前侧和后侧粘黏的泥土,然后使用者向上移动手柄6,手柄6拉动挡板5向上移动,挡板5拉动连接板4向上移动,连接板4拉动支撑板3向上移动,支撑板3带动顶部的泥土与幼苗向上移动,即可使幼苗与种植槽2轻松分离,较小的动作可以防止损坏到相邻幼苗,从而实现移植时防止相邻幼苗损坏的效果。综上所述:该新型滇重楼育苗盘,通过设置育苗盘本体1、种植槽2、支撑板3、连接板4和挡板5的配合使用,手柄6拉动挡板5向上移动,挡板5拉动连接板4向上移动,连接板4拉动支撑板3向上移动,支撑板3带动顶部的泥土与幼苗向上移动,解决了现有的育苗盘在使用时由于网格过多,间距过小,从而导致使用者移植滇重楼幼苗时会对相邻的滇重楼造成损伤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滇重楼育苗盘,包括育苗盘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盘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种植槽(2),所述种植槽(2)内壁内表面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5),所述挡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手柄(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滇重楼育苗盘,包括育苗盘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盘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种植槽(2),所述种植槽(2)内壁内表面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顶部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5),所述挡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手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滇重楼育苗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槽(2)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种植槽(2)呈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滇重楼育苗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固板(7),所述加固板(7)的底部与支撑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滇重楼育苗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星宇
申请(专利权)人:丽江星宇生物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