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石症手术复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8480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耳石症手术复位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复位床板和用于安装复位床板的安装支架,复位床板包括底板、下身板、背板、头板、第一调节组件以及第二调节组件,安装支架包括安装罩筒、套设于安装罩筒外壁上的两个固定座以及安装在安装罩筒与固定座之间的轴承,两个固定座包括水平方向贯通的用于容纳安装罩筒的滑孔,底板沿安装罩体的轴心方向固定设置在安装罩体的内壁上,固定座内设置有第三调节组件,第三调节组件用于带动安装罩筒旋转,下身板和背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人体的绑带,下身板和背板相对人体左右两侧设置有侧靠板,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该复位装置代替人工对患者头部进行转动并定位。

A surgical reduction device for otoli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石症手术复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耳石症手术复位装置。
技术介绍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发病机理主要是内耳半规管壶腹嵴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刺激淋巴液引起前庭神经冲动导致眩晕症状。现在针对耳石症已经有了很好的治疗方法,不需服药,效果奇特,可以说是立竿见影,这种治疗方法叫做“手法复位治疗”,具体就是医生通过改变患者头部位置,让脱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使它不能再刺激神经末梢,自然也就不会头晕了,人工复位过程中有任何不适医生随时可以暂停治疗,在患者有恶心症状前随时调整治疗的力度和节奏,但人工复位需要医生亲力亲为,医生的手部在保持患者头部相对躯干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还需要医护人员人力帮扶,使得患者从俯卧位变成侧卧位,极大的增加了医护人员工作负担的同时,也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石症手术复位装置,该复位装置代替人工对患者头部进行转动并定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耳石症手术复位装置,包括复位床板,所述复位床板包括底板、下身板、背板、头板、第一调节组件以及第二调节组件,所述下身板设置在底板上,所述背板铰接在下身板的一端上,所述头板铰接在背板远离下身板的一端上,所述头板远离底板的一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人体头部的头盔,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用于控制头板与背板的角度,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用于控制背板的立起或下放,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复位床板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安装罩筒、套设于安装罩筒外壁上的两个固定座以及安装在安装罩筒与固定座之间的轴承,两个所述固定座包括水平方向贯通的用于容纳安装罩筒的滑孔,所述轴承的内圈与安装罩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滑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底板沿安装罩体的轴心方向固定设置在安装罩筒的内壁上,一个所述固定座内设置有第三调节组件,所述第三调节组件用于带动安装罩筒旋转,所述下身板和背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人体的绑带,所述下身板和背板相对人体左右两侧设置有侧靠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调节组件包括驱动杆、旋转电机以及若干个抵触块,一个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垂直于安装罩筒的轴心方向贯通的安装槽,该固定座上设置有贯通安装槽与滑孔的第一导槽,所述旋转电机位于安装槽内,所述驱动杆一端连接在旋转电机的输出端上,另一端向安装槽延伸,所述驱动杆的外壁上固定套设有驱动盘,所述驱动盘的远离安装罩筒的一侧穿过第一导槽进入安装槽内,所述驱动盘的外壁沿周向方向凹设有环形槽,若干个所述抵触块沿安装罩筒的外壁的周向方向设置,一个所述抵触块嵌入环形槽内,所述环形槽包括上环壁和下环壁,所述环形槽中段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两端分别连接在上环壁和下环壁上,并与驱动盘的轴心呈倾斜设置,上环壁在靠近导向板位置设置有第一缺口,形成一与环形槽贯通的入口,所述下环壁在靠近导向板位置设置第二缺口,形成一与环形槽贯通的出口,当旋转电机启动时,驱动杆和驱动盘转动,导向板转动至与位于环形槽内的抵触块抵触时,带动该抵触块从出口中脱离环形槽,同时,安装罩筒转动,下一个抵触块从入口进入环形槽中。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头板与背板之间设置有铰接杆,所述背板远离下身板的一面上设置有滑移槽,所述铰接杆一端位于滑移槽内,另一端从滑移槽内伸出,所述头板设置有用于容纳铰接杆的安装孔,所述头板套设在铰接杆伸出滑移槽的一端上,所述头板与铰接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涡轮、蜗杆以及锁定件,所述锁定件用于锁定头板和连接杆,所述涡轮连接在铰接杆伸入滑移槽的一端上,该涡轮的轴心转动连接在滑移槽内壁上,所述背板靠近底板的一面上设置有与滑移槽相通的第二导槽,所述蜗杆与涡轮啮合,其一端转动设置在滑移槽内壁上,另一端向第二导槽延伸,所述蜗杆伸出第二导槽的一端设置有手动旋钮,当手动旋钮转动时,蜗杆转动,带动涡轮转动,头板靠近或远离下身板转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定件包括锁定杆和弹簧,所述铰接杆远离背板的一面上设置有若干个限位孔,若干个所述限位孔以铰接杆的轴心为中心呈环形分布,所述头板远离背板的一面上设置有滑孔,所述滑孔与安装孔相互贯通,所述锁定杆与滑孔滑动连接,其一端伸出滑孔,所述弹簧一端连接在锁定杆上,另一端连接在滑孔的内壁上,所述弹簧用于保持锁定杆伸入一个限位孔中。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铰接杆的外壁沿其周向方向设置有环形滑槽,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环形滑槽滑动连接的滑块。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设置在底板上,所述背板面向底板的一面铰接有铰接球,所述液压杆的输出端连接在铰接球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头盔设有用于暴露人体面部的透视窗口,所述透视窗口内设置有单向可视玻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调节组件来控制头板与背板的角度,由于患者头部固定于头盔,而头盔又与头板同步转动,通过第一调节组件能准确控制患者头部转动的角度,通过第二调节组件来控制背板的立起和下放,来控制患者平躺或坐立,通过第三调节组件控制安装罩筒的旋转,使得患者在俯卧位和侧卧位之间转换,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人工复位时,医生在控制患者头部转动后,由于患者眩晕,头部不由自主改变角度,需要医生重新进行调整的情形,此外,在将患者从俯卧位变成侧卧位,不需要医护人员人力帮扶,减少了医护人员工作负担。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侧面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正面视图;图3为抵触块与环形槽的示意图;图4为图1中A处放大视图;附图标记:1、复位床板;11、底板;12、下身板;13、背板;130、滑移槽;131、第二导槽;14、头板;140、安装孔;141、滑孔;15、头盔;16、绑带;17、侧靠板;18、铰接杆;180、限位孔;181、环形滑槽;182、滑块;2、第一调节组件;21、涡轮;22、蜗杆;23、锁定件;231、锁定杆;232、弹簧;24、手动旋钮;3、第二调节组件;31、液压缸;32、铰接球;4、安装支架;41、安装罩筒;42、固定座;421、安装槽;422、第一导槽;5、第三调节组件;51、驱动杆;52、旋转电机;53、抵触块;54、驱动盘;540、环形槽;541、;524、;55、导向板;543、入口;544、出口;8、单向可视玻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耳石症手术复位装置,包括复位床板1,所述复位床板1包括底板11、下身板12、背板13、头板14、第一调节组件2以及第二调节组件3,所述下身板12设置在底板11上,所述背板13铰接在下身板12的一端上,所述头板14铰接在背板13远离下身板12的一端上,所述头板14远离底板11的一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人体头部的头盔15,所述第一调节组件2用于控制头板14与背板13的角度,所述第二调节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耳石症手术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复位床板(1),所述复位床板(1)包括底板(11)、下身板(12)、背板(13)、头板(14)、第一调节组件(2)以及第二调节组件(3),所述下身板(12)设置在底板(11)上,所述背板(13)铰接在下身板(12)的一端上,所述头板(14)铰接在背板(13)远离下身板(12)的一端上,所述头板(14)远离底板(11)的一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人体头部的头盔(15),所述第一调节组件(2)用于控制头板(14)与背板(13)的角度,所述第二调节组件(3)用于控制背板(13)的立起或下放,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复位床板(1)的安装支架(4),所述安装支架(4)包括安装罩筒(41)、套设于安装罩筒(41)外壁上的两个固定座(42)以及安装在安装罩筒(41)与固定座(42)之间的轴承,两个所述固定座(42)包括水平方向贯通的用于容纳安装罩筒(41)的滑孔(141),所述轴承的内圈与安装罩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滑孔(14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1)沿安装罩体的轴心方向固定设置在安装罩筒(41)的内壁上,一个所述固定座(42)内设置有第三调节组件(5),所述第三调节组件(5)用于带动安装罩筒(41)旋转,所述下身板(12)和背板(1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人体的绑带(16),所述下身板(12)和背板(13)相对人体左右两侧设置有侧靠板(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石症手术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复位床板(1),所述复位床板(1)包括底板(11)、下身板(12)、背板(13)、头板(14)、第一调节组件(2)以及第二调节组件(3),所述下身板(12)设置在底板(11)上,所述背板(13)铰接在下身板(12)的一端上,所述头板(14)铰接在背板(13)远离下身板(12)的一端上,所述头板(14)远离底板(11)的一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人体头部的头盔(15),所述第一调节组件(2)用于控制头板(14)与背板(13)的角度,所述第二调节组件(3)用于控制背板(13)的立起或下放,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复位床板(1)的安装支架(4),所述安装支架(4)包括安装罩筒(41)、套设于安装罩筒(41)外壁上的两个固定座(42)以及安装在安装罩筒(41)与固定座(42)之间的轴承,两个所述固定座(42)包括水平方向贯通的用于容纳安装罩筒(41)的滑孔(141),所述轴承的内圈与安装罩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滑孔(14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1)沿安装罩体的轴心方向固定设置在安装罩筒(41)的内壁上,一个所述固定座(42)内设置有第三调节组件(5),所述第三调节组件(5)用于带动安装罩筒(41)旋转,所述下身板(12)和背板(1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人体的绑带(16),所述下身板(12)和背板(13)相对人体左右两侧设置有侧靠板(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石症手术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调节组件(5)包括驱动杆(51)、旋转电机(52)以及若干个抵触块(53),一个所述固定座(42)上设置有垂直于安装罩筒(41)的轴心方向贯通的安装槽(421),该固定座(42)上设置有贯通安装槽(421)与滑孔(141)的第一导槽(422),所述旋转电机(52)位于安装槽(421)内,所述驱动杆(51)一端连接在旋转电机(52)的输出端上,另一端向安装槽(421)延伸,所述驱动杆(51)的外壁上固定套设有驱动盘(54),所述驱动盘(54)的远离安装罩筒(41)的一侧穿过第一导槽(422)进入安装槽(421)内,所述驱动盘(54)的外壁沿周向方向凹设有环形槽(540),若干个所述抵触块(53)沿安装罩筒(41)的外壁的周向方向设置,一个所述抵触块(53)嵌入环形槽(540)内,所述环形槽(540)包括上环壁(541)和下环壁(542),所述环形槽(540)中段设置有导向板(55),所述导向板(5)两端分别连接在上环壁(541)和下环壁(542)上,并与驱动盘(54)的轴心呈倾斜设置,上环壁(541)在靠近导向板(55)位置设置有第一缺口,形成一与环形槽(540)贯通的入口(543),所述下环壁(542)在靠近导向板(55)位置设置第二缺口,形成一与环形槽(540)贯通的出口(544),当旋转电机(52)启动时,驱动杆(51)和驱动盘(54)转动,导向板(55)转动至与位于环形槽(540)内的抵触块(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国吴程程林一均李熹林显达陈依依郑炎焱杨晓凯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