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旁移动式粒子防护输液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8479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7: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床旁移动式粒子防护输液车,涉及输注器械领域,包括:车体、外套和万向轮。所述外套是由全透明的含铅防辐射有机玻璃组成,位于输液车的前侧、左侧和右侧,其最高处高出操作平面80cm,在输液车的前档玻璃处距离操作平面上方有一36cm直径的半圆形开口,使患者的手臂得以伸到输液车内,所述万向轮为减震万向轮,所述有机玻璃通过预聚合和微乳聚合工艺制备。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护士能够给有粒子辐射的患者进行输液或采血等处置而不被辐射损伤,同时也减轻患者穿戴隔离衣的负担,有效避免其透气性差所引发的伤口感染。经临床实践证明,安全可靠,效果良好,且生产成本较低廉,工艺简单,社会效益可观,市场前景广阔。

Bed side mobile particle protection infusion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床旁移动式粒子防护输液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注器械领域,尤其是床旁移动式粒子防护输液车。
技术介绍
恶性肿瘤是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组织间内照射是一种新兴的恶性肿瘤治疗手段。它的疗效明显优于外照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辐射量小、治疗位点精确、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在前列腺的粒子植入治疗已成为一种高度精确的适形近距离放疗的典范,近期在美国己成为一种标准的治疗手段。国内外学者不断尝试放射性粒子在其它实体肿瘤中的运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尤其在我国近年来在恶性肺肿瘤、肝肿瘤、复发性鼻咽癌、中晚期头颈部肿瘤、胰腺癌等方面的探索,给这些临床治疗上很棘手的恶性肿瘤带来新的希望,随着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的快速推广。然而患者在未采取辐射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当患者体内的放射性粒子达到一定剂量时,通过体表释放的的β和Υ射线及X线会对其周围密切接触的人员产生辐射损伤。目前在临床上关于粒子的防护措施主要有患者穿刺部位铅衣、铅围脖、铅帽子、铅围裙、铅口罩等,可是上述铅防护产品较重材质较硬不透气,患者佩戴会感觉沉重,喘不过气来,导致患者的依从性欠缺。当患者不积极配合时,医护人员输液操作时要避免辐射损伤就得穿一整套含铅装备,给处置操作带来很大不便。为了避免穿戴铅衣等防辐射产品给患者和护士带来的不适,防止医护人员产生辐射损伤,研制一种适用于组织间照射患者处置的床旁移动式粒子防护输液车是十分必要的。例如,申请号201821088956.1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可移动式输液辐射防护屏风,包括屏风,所述屏风设有观察窗和操作窗,所述观察窗包括防辐射玻璃,所述操作窗布置在观察窗下方,操作窗包括旋转翻板,所述旋转翻板与操作窗尺寸相同,所述屏风底部安装有滑轮。所述操作窗的竖直边布置限位装置和锁紧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和锁紧装置位于所述屏风同侧。该装置虽然移动方便,安装简单,但是作为屏风的隔离面积不足,作为防辐射输液车来使用,患者在输液时胳膊缺少平放的空间,容易引起肘部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床旁移动式粒子防护输液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到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方式实现的:床旁移动式粒子防护输液车,包括:车体、外套和万向轮,所述外套是由含铅有机玻璃组成,位于输液车的前侧、左侧和右侧,其最高处高于操作平面80cm;所述车体中间安装有操作平面,在输液车的前档玻璃处操作平面上方设有一个36cm直径的半圆形开口使患者的手臂得以伸到粒子防护输液车内,以便输液、采血等处置。优选地,所述含铅有机玻璃为制成的输液车的外套为透明材质,其透光率大于等于95%,使护士可以清楚看到患者及外界的情况。优选地,所述万向轮为四个减震万向轮。优选地,输液车内置主体材质采用ABS工程塑料结构组成,坚固且轻便无毒。床旁移动式粒子防护输液车,其含铅防辐射有机玻璃外套的优点是含铅量高,铅含量大于等于26%,因而防辐射性能强,并且耐氧化,无杂质,无气泡,透光率和折光率好,制备工艺简单,具体制备方法如下:(1)预聚合:将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水、甲基丙烯酸、苯乙烯、铅盐和引发判按配方的比例配成微乳液,在65℃预聚合40min;原料配方:甲基丙烯酸甲酯8%-50%,表面活性剂2%-109%,助表面活性剂109%-650%,水含量5%-25%,甲基丙烯酸5%-30%,苯乙烯3%-8%,铅盐5%-30%,引发剂0.29%。(2)微乳聚合:将预聚合后的物料在平板玻璃模具中灌模,在恒温水槽程序升温聚合:聚合的条件为80℃聚合24h,然后升温至120℃,继续反应1h降温至室温脱模,即得成品含铅防辐射有机玻璃,所述表面活性剂选用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所述助表面活性剂选用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或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所述铅盐选用甲基丙烯酸铅Pb(MA)2或辛酸铅Pb(OA)2;所述引发剂选用偶氮二异丁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将粒子防护输液车所装的透明的铅防护有机玻璃,只将无辐射的穿刺侧肢体置入操作平面之上的半圆形窗口,解决患者输液和采血时护士不被辐射损伤的问题。使护士即能给有粒子辐射的患者输液也能够采血等处置而不被辐射损伤。消除了护士免受粒子辐射之危害,同时也减轻患者穿戴隔离衣带来之沉重甚至不透气导致伤口感染之苦。而且经临床实践证明,安全可靠,效果良好,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社会效益可观,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①左侧外套;②前方外套;③右侧外套;④操作平面;⑤备品台;⑥万向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显然,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确定。床旁移动式粒子防护输液车,包括:车体、外套和万向轮⑥,所述外套①②③是由含铅有机玻璃组成,分别位于输液车的左侧、前侧和右侧,其最高处高于操作平面④80cm;所述车体中间安装有操作平面④,所述操作平面④的圆形弧度半径30cm护士等操作者进入防护区域,以便输液、采血等处置。所述含铅有机玻璃为是几乎全透明的,透光率超过95%;所述万向轮⑥为四个减震万向轮。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适用于床旁移动式粒子防护输液车,其含铅防辐射有机玻璃外套的优点是含铅量高,铅含量大于等于26%,因而防辐射性能强,并且耐氧化,无杂质,无气泡,透光率和折光率好,制备工艺简单,具体制备方法如下:(1)预聚合:将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水、甲基丙烯酸、苯乙烯、铅盐和引发判按配方的比例配成微乳液,在65℃预聚合40min;原料配方:甲基丙烯酸甲酯8%-50%,表面活性剂2%-109%,助表面活性剂109%-650%,水含量5%-25%,甲基丙烯酸5%-30%,苯乙烯3%-8%,铅盐5%-30%,引发剂0.29%。(2)微乳聚合:将预聚合后的物料在平板玻璃模具中灌模,在恒温水槽程序升温聚合:聚合的条件为80℃聚合24h,然后升温至120℃,继续反应1h降温至室温脱模,即得成品含铅防辐射有机玻璃,所述表面活性剂选用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所述助表面活性剂选用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或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所述铅盐选用甲基丙烯酸铅Pb(MA)2或辛酸铅Pb(OA)2;所述引发剂选用偶氮二异丁腈。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的粒子防护输液车的具体操作步骤:1).执行医嘱打印条码,查对医嘱、贴化验条码,备齐用物推车至病人床旁,核对患者身份,护士通过车的圆形孔处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洗手,戴口罩。2).再次核对患者身份,护士通过车的半圆形孔用EDA扫描患者腕带确定患者身份,然后扫描采血条码或输液条码。3).在操作平面④上铺治疗巾,患者采血侧肢体伸进粒子防护输液车的圆孔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床旁移动式粒子防护输液车,包括:车体、外套和万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是由含铅有机玻璃组成,位于输液车的前侧、左侧和右侧,其最高处高于操作平面80cm;所述车体中间安装有操作平面,在输液车的前档玻璃处操作平面上方设有一个36cm直径的半圆形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床旁移动式粒子防护输液车,包括:车体、外套和万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是由含铅有机玻璃组成,位于输液车的前侧、左侧和右侧,其最高处高于操作平面80cm;所述车体中间安装有操作平面,在输液车的前档玻璃处操作平面上方设有一个36cm直径的半圆形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床旁移动式粒子防护输液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铅有机玻璃的透光率大于等于9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床旁移动式粒子防护输液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为四个减震万向轮。


4.床旁移动式粒子防护输液车,其特征是,其外套的含铅有机玻璃通过以下方式制备:
(1)预聚合:将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水、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丽娟于军王喆王若雨周东鞠再双徐诗斯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