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割机底盘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8479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收割机底盘升降装置,包括底盘机架、两个行走梁和两个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底盘机架上的导轨、设置在导轨上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一端与第一滑块铰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一端与第二滑块铰接的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与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的液压油缸,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行走梁铰接,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行走梁铰接,液压油缸设置在行走梁上,并位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收割机单边履带发生下陷时,调整底盘离地间隙,使得收割机保持平衡,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升降机构在调整底盘离地间隙时,整机的重心不会产生纵向位移,避免了收割机侧翻。

A lifting device of harvester chas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收割机底盘升降装置
本技术属于农用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收割机地盘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在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温暖,雨水充足,多数种植三季稻和双季稻,在收割作业时田间泥脚较深,甚至在收割水稻时,很多稻田里还存在大量的积水,这种情况下,稻田里的积水和淤泥,很容易使得收割机在工作过程中发生下陷,从而不能正常行进,因此收割机普遍不能正常下田作业,特别是当粮箱装满时,整机重心转移一侧,还有可能产生单边履带下陷。目前解决上述问题主要是通过加宽履带来减小接地压强,但减小收割机的接地比压范围有限,并且加宽履带使得与地面接触摩擦力增大,行走负荷加大。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履带收割机可升降底盘装置,通过设计升降底盘装置来调节离地间隙,包括底盘机架、两根行走梁和两个升降机构;两个升降机构分别位于底盘机架和行走梁之间,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摆臂、连杆、第二摆臂和油缸,第一摆臂包括第一上杆和第一下杆,第二摆臂包括第二上杆和第二下杆,第一上杆、连杆和第二上杆铰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第一下杆、行走梁和第二下杆铰接成另一个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并且从结构上,是两个平行四边形机构铰接在一起。该底盘装置能够调整底盘机架的离地间隙,但是由于该底盘的调节机构采用的是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的形式,当调节底盘的高低时,整个四边形机构的会在收割机纵向上同步产生位移,使得底盘升降过程中,不但收割机重心高低发生变化,同时在纵向也产生偏移,对收割机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由于收割机的粮食存储箱多设置在收割机的后部,装满粮食后,收割机后部的重量相比前部较大,因此相比收割机空载时,重心会后移。如果在收割机上坡过程中调节底盘高度提高通过性,收割机重心会在纵向上后移,容易造成收割机后仰甚至后翻。如果收割机左右两侧的地面高度不同或者发生单边履带下陷的情况,收割机会向路面低或者履带下陷的一侧倾斜,同时粮食存储箱中的粮食会向低的一侧集中,从而使得收割机重心向较低一侧偏移的趋势增强,此时为了提高通过性,以及恢复底盘左右两侧的平衡,会调节单侧的升降机构,升高较低一侧的底盘高度,或者降低较高一侧的底盘高度,但由于被调节一侧的重心会产生后移,使得收割机在左右两侧没有恢复平衡的情况下又产生纵向的重心不平衡,从而使得收割机失稳,容易引发收割机侧翻。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收割机底盘离地间隙的高低变化的、能够提高收割机田间通过率的、防止收割机陷泥、且底盘升降过程中不会产生水平位移的收割机底盘升降装置。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收割机底盘升降装置,包括底盘机架、设置在所述底盘机架下方的两个行走梁和两个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底盘机架与行走梁之间;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盘机架上的导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铰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铰接的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的液压油缸,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行走梁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行走梁铰接,所述液压油缸设置在行走梁上,并位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本技术的收割机底盘升降装置的另一种结构形式,包括底盘机架、设置在所述底盘机架下方的两个行走梁和两个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底盘机架与行走梁之间;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行走梁上的导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铰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铰接的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的液压油缸,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底盘机架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底盘机架铰接,所述液压油缸设置在底盘机架上,并位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的第一连杆和第四连杆的长度相等。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的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的长度相等。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的第二连杆与导轨的夹角γ,以及第三连杆与导轨的夹角δ均为锐角。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的第一连杆与导轨的夹角α,以及第四连杆与导轨的夹角β均为锐角。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的第一连杆与导轨的夹角α,以及第四连杆与导轨的夹角β均为钝角。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的导轨为凸形导轨或凹形导轨。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的导轨的截面形状为矩形、三角形、燕尾形或圆形。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底盘机架上的导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铰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铰接的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的液压油缸,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行走梁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行走梁铰接,所述液压油缸设置在行走梁上。提升底盘高度时,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伸长驱动第二连杆逆时针转动,同时驱动第三连杆顺时针转动,分别带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沿导轨背向运动,进而驱动第一连杆逆时针转动,第四连杆顺时针转动,从而升高了底盘高度。调低底盘高度时,液压油缸的活塞杆收缩驱动第二连杆顺时针转动,同时驱动第三连杆逆时针转动,分别带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沿导轨相向运动,进而驱动第一连杆顺时针转动,第四连杆逆时针转动,从而降低了底盘高度。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中,收割机两侧的升降机构能够独立工作,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收割机单边履带下陷的问题。(2)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中,第一连杆与第四连杆长度相等,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长度相等,使得底盘升降装置的升降机构是一个关于液压油缸的轴线对称的结构,因此在调节收割机底盘高度的过程中,收割机重心不会产生纵向位移,提高了收割机的稳定性,无论是在满载上坡的过程,还是两边地面高度不同的情况,以及单边履带下陷的情况,收割机均能够保持较好的平衡性,避免了收割机在工作过程中后仰或侧翻。(3)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方式,包括设置在行走梁上的导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铰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铰接的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的液压油缸,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底盘机架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底盘机架铰接,所述液压油缸设置在底盘机架上。提升底盘高度时,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伸长驱动第二连杆顺时针转动,同时驱动第三连杆逆时针转动,分别带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沿导轨背向运动,进而驱动第一连杆顺时针转动,第四连杆逆时针转动,从而升高了底盘高度。调低底盘高度时,液压油缸的活塞杆收缩驱动第二连杆逆时针转动,同时驱动第三连杆顺时针转动,分别带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沿导轨相向运动,进而驱动第一连杆逆时针转动,第四连杆顺时针转动,从而降低了底盘高度。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中,收割机两侧的升降机构能够独立工作,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收割机单边履带下陷的问题。(4)本技术的升降机构的第一连杆与导轨的夹角γ,以及第四连杆与导轨的夹角δ均为锐角,因为工作过程中,液压油缸会驱动整个机构缓慢运动,如果γ和δ出现直角情况,液压油缸会在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收割机底盘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机架(1)、设置在所述底盘机架(1)下方的两个行走梁(2)和两个升降机构(3),所述升降机构(3)设置在底盘机架(1)与行走梁(2)之间;/n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设置在所述底盘机架(1)上的导轨(4)、设置在所述导轨(4)上的第一滑块(5)和第二滑块(6)、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5)铰接的第一连杆(7)和第二连杆(8)、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6)铰接的第三连杆(9)和第四连杆(10)、与所述第二连杆(8)和第三连杆(9)的另一端铰接的液压油缸(11),所述第一连杆(7)的另一端与行走梁(2)铰接,所述第四连杆(10)的另一端与行走梁(2)铰接,所述液压油缸(11)设置在行走梁(2)上,并位于第一滑块(5)和第二滑块(6)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收割机底盘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机架(1)、设置在所述底盘机架(1)下方的两个行走梁(2)和两个升降机构(3),所述升降机构(3)设置在底盘机架(1)与行走梁(2)之间;
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设置在所述底盘机架(1)上的导轨(4)、设置在所述导轨(4)上的第一滑块(5)和第二滑块(6)、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5)铰接的第一连杆(7)和第二连杆(8)、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6)铰接的第三连杆(9)和第四连杆(10)、与所述第二连杆(8)和第三连杆(9)的另一端铰接的液压油缸(11),所述第一连杆(7)的另一端与行走梁(2)铰接,所述第四连杆(10)的另一端与行走梁(2)铰接,所述液压油缸(11)设置在行走梁(2)上,并位于第一滑块(5)和第二滑块(6)之间。


2.一种收割机底盘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机架(1)、设置在所述底盘机架(1)下方的两个行走梁(2)和两个升降机构(3),所述升降机构(3)设置在底盘机架(1)与行走梁(2)之间;
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设置在所述行走梁(2)上的导轨(4)、设置在所述导轨(4)上的第一滑块(5)和第二滑块(6)、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5)铰接的第一连杆(7)和第二连杆(8)、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6)铰接的第三连杆(9)和第四连杆(10)、与所述第二连杆(8)和第三连杆(9)的另一端铰接的液压油缸(11),所述第一连杆(7)的另一端与底盘机架(1)铰接,所述第四连杆(10)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克玖李侦祥徐正华秦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久富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