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栀子立体扦插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8312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黄栀子立体扦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立体扦插装置与基质准备;(2)插穗准备;(3)插穗处理液的制备;(3)插穗处理;(4)扦插;(5)扦插后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透气性好,能够充分利用垂直空间,提高了扦插育苗效率;便于运输与移栽,能够实现随移随栽,确保苗木移栽成活率,弥补了传统扦插因气温变化和移栽需要而移动难度较大的缺陷,另外苗木的生根95%以上为皮部生根,着生牢固,成活率较高,弥补了传统扦插愈伤组织分化生根的不足;所用材料均可回收重复利用,所用的生根剂是利用柳枝超声波浸提液配制而成,纯天然且环保无污染,大大降低了扦插育苗的成本。

A solid cutting method of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栀子立体扦插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培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栀子立体扦插方法。
技术介绍
黄栀子作为传统中药材的一种,不仅花、果实、叶和根均可入药,而且由黄桅子提取的天然色素桅子黄、桅子蓝还可作为食品色素和工艺品的染色素,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医药、食品、农业、化妆领域应用潜力巨大。黄栀子为常绿小灌木常以种子繁殖居多,但因种子繁殖萌芽率不稳定,苗木生产受季节影响且种子繁育的苗木容易发生变异,母本的优良性状难以保持,而无性繁殖则弥补了此种不足。扦插作为无性繁殖的一种,不仅能够保持优良的目标性状,且与嫁接繁殖方式相比既不用考虑砧木筛选与培育的繁琐,也不会受季节以及繁殖地点的限制,是黄栀子理想的无性繁殖途径。目前黄栀子扦插繁殖多为大田扦插和营养杯育苗盘扦插,大田扦插虽然操作简单,但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育苗具有季节性,根系发育因地温的影响一般生根较迟且生根不均匀,同时大田扦插还存在因气温变化和移栽需要而移动难度较大的缺陷;营养杯扦插育苗虽然能够弥补大田扦插的不足,但和大田扦插一样比较占地方,不能充分利用立体空间,且育苗成本较高。除此之外,目前很多苗木扦插生根方式多为愈伤组织分化生根,根系着生不牢,生根面积小且多集中在插穗切口位置,根系分布不均匀,苗木吸收营养物质的空间小,不利于苗木质量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黄栀子当前扦插育苗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皮部生根型,能节省育苗空间和成本、移动方便且利于移栽成活的经济适用且绿色生态型立体扦插育苗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黄栀子立体扦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扦插准备:将中空管放入无纺布圆筒中,往中空管和无纺布圆筒之间填充扦插基质,边填充边浇水,形成以中空管为中心轴的基质圆柱,在基质圆柱外围包裹育苗海绵,基质圆柱下端固定于容器中。(2)扦插:将插穗通过育苗海绵的孔斜向下插于扦插基质中,插穗间距3~7cm。所述中空管直径不小于4cm,长度不小于40cm;扦插基质厚度为10cm~20cm。所述无纺布很薄,不影响插穗斜向下插于基质中。进一步地,所述中空管管壁上有孔,孔径在5~10mm之间,孔间距在20-50mm之间。进一步地,扦插基质由泥炭土、珍珠岩与黄心土按重量比2:1:1混合制成。进一步地,步骤(2)中扦插采取轮状扦插方式,轮与轮之间相隔3-6cm,插穗茎段间距为3-6cm。进一步地,黄栀子立体扦插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半木质化枝条作为插穗,将下切口放入维生素C与磷酸二氢钾浓度总和为0.1%~0.3%的水溶液中浸泡2-4h,浸泡时保持叶面湿润,,然后将插穗下半部浸泡于插穗处理液中,浸泡0.5-1h;所述插穗处理液由天然生根剂和石膏粉按照重量比2~4:1混合而成。所述维生素C与磷酸二氢钾重量比为1~2:1~2。优选地,维生素C与磷酸二氢钾浓度总和为0.1%,维生素C与磷酸二氢钾重量比为1:1。优选地,插穗处理包括插穗下切口用0.05‰高锰酸钾浸泡0.5-1.5h。优选地,所述插穗处理液由天然生根剂和石膏粉按重量比3:1混合而成。优选地,所述天然生根剂为柳枝超声浸提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的立体扦插方法,透气性好,能够充分利用垂直空间,弥补了大田扦插的不足,改善了扦插苗的生根环境;相同的占地面积能够培育出传统扦插方法约2.5倍的苗木,提高了扦插育苗效率,改善了苗木质量。2、成本低,扦插苗木便于运输与移栽,能够实现随移随栽,确保苗木移栽成活率,弥补了传统扦插因气温变化和移栽需要而移动难度较大的缺陷,是一种经济适用且绿色生态型立体扦插育苗方法。3、本专利技术中苗木的生根95%以上为皮部生根,皮部生根型的根是由维管形成层的薄壁细胞直接分裂形成的根原基发育而成的不定根,一般从皮层深处和木质部的外髓射线处生出,生根面积广、均匀,生根时间短,在相同的苗木培育时间里,根系发育更加成熟,且着生牢固,苗木生长健壮,利于苗木移栽成活,弥补了传统扦插愈伤组织分化生根根系多集中于穗条切口,根系面积小且着生不牢的不足。4、本专利技术在插穗处理环节中,引入了维生素C和磷酸二氢钾溶液浸泡的程序,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保鲜的作用,而磷酸二氢钾能够促进植物组织分化,二者混合既能改善插穗的生活力,又能促进插穗根系分化,为插穗后期快速生根及生长发育储备养分,提升苗木质量。5、本专利技术所用材料均可回收重复利用,所用的生根剂是利用柳枝超声波浸提液配制而成,纯天然且环保无污染,大大降低了扦插育苗的成本,积极响应了党和国家的绿色生态发展的理念。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立体扦插装置图。图2为实施例1中带孔PVC管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中育苗海绵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对比例1和对比例2的生根苗对比图,其中A:实施例1生根苗;B:对比例2生根苗;C对比例1生根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方式以教导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如何实施和再现本专利技术。为了教导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规方面。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实施方式的变型或替换将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下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组合以形成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变型。由此,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下述可选实施方式,而仅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实施例1:(1)立体扦插装置与基质准备取一根内径为40mm(壁厚2mm)的PVC管,切割成每段50cm长;再用打孔器具沿PVC管“十”字的四个点对应的直线进行打孔,每个孔宽5mm,长10mm,每条直线上的孔间距为40mm;取白色重20g、长10m一卷的无纺布,裁剪并缝制成长70cm、直径25cm的圆筒,剪裁好备用。扦插基质采用泥炭土、珍珠岩与黄心土按2:1:1混合均匀配制而成。将PVC管置入缝制好的无纺布圆筒中,以PVC管为中心往PVC管和无纺布圆筒之间填充扦插基质,边填充边浇水,形成以PVC管为中心轴的基质圆柱。在基质圆柱外围包裹一层2cm厚的圆孔育苗海绵,用于保湿,基质圆柱下端固定于装有沙子的容器中。最后,用0.05%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淋基质,直到淋透,以达到对基质柱进行消毒的目的。(2)插穗准备根据培育目标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半木质化枝条或嫩枝20-30cm,枝条上的叶片均剪去一半,下切口插于0.05‰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h;之后放入维生素C与磷酸二氢钾(重量比1:1)0.1%水溶液中浸泡4h(嫩枝浸泡2h),每隔1小时叶面喷水1次,以保持叶面湿润,备用。(3)插穗处理液的制备选取抽绿展叶的柳枝嫩条,去叶剪成6cm左右的短枝,用皮锤将柳枝砸扁,然后将柳枝与清水按重量1:1.5的比例混合,浸泡1天,再在超声波功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黄栀子立体扦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扦插准备:将中空管放入无纺布圆筒中,往中空管和无纺布圆筒之间填充扦插基质,边填充边浇水,形成以中空管为中心轴的基质圆柱,在基质圆柱外围包裹育苗海绵,基质圆柱下端固定于容器中;/n(2)扦插:将插穗通过育苗海绵的孔斜向下扦插于扦插基质中;/n所述中空管直径不小于3cm,长度不小于40cm;扦插基质厚度为10cm~20c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栀子立体扦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扦插准备:将中空管放入无纺布圆筒中,往中空管和无纺布圆筒之间填充扦插基质,边填充边浇水,形成以中空管为中心轴的基质圆柱,在基质圆柱外围包裹育苗海绵,基质圆柱下端固定于容器中;
(2)扦插:将插穗通过育苗海绵的孔斜向下扦插于扦插基质中;
所述中空管直径不小于3cm,长度不小于40cm;扦插基质厚度为10cm~20c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栀子立体扦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管管壁上有孔,孔径在5~10mm之间,孔间距在20-50mm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栀子扦插方法,其特征在于,扦插基质由泥炭土、珍珠岩与黄心土按重量比2:1:1混合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栀子立体扦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扦插采取轮状扦插方式,轮与轮之间相隔3-6cm,插穗茎段间距为3-6cm。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黄栀子立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艳汤玉喜唐洁刘强李永进李昌珠黎蕾尹梦雅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