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柏毅专利>正文

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8299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8:30
一种散热装置,适用于导出热源的热能,并包含承载单元,及连接所述承载单元的导热单元。所述承载单元包括适用于供所述热源设置的本体。所述导热单元包括连接所述本体的连接件,及多个由所述连接件彼此间隔向外延伸且垂直地面的鳍片件,每两个相邻的所述鳍片件间隔界定出纵向贯通的导热通道。通过所述垂直于地面的鳍片件,因烟囱效应而垂直向上的上升气流将不受遮挡地纵向通过所述导热通道并带走热能,达成有效散热的功效。

Heat si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配件,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参阅图1,热能总是伴随着负载产品的运作产生,若是没有好好处理,热能的累积将会影响负载产品的效能及其寿命。而现有一个散热装置9,适用于设置在前述的负载产品8上,所述散热装置9包含一个连接所述负载产品8顶面的基板91,及多个由所述基板91彼此平行且相间隔而向上延伸的散热鳍片92。所述负载产品8所产生的热能将通过所述基板91向上传导至所述散热鳍片92而散发至空气中,如环境中有空气流动,则更能增加散发热能的效率。现有的所述散热装置9确实能通过所述散热鳍片92,提升散热的表面积来达成散热的效果,但若是所述负载产品8设置于室内,较少的自然风将降低空气吹拂带走热能的效率;另一方面,若是所述负载产品8设置于室内的相对高处,由于室内容易产生空气对流垂直上升的烟囱效应,使得由下往上流动的空气会先被所述基板91所遮蔽,而完全无法吹拂至所述散热鳍片92,散热效率将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垂直对流散热的散热装置。本技术散热装置适用于导出热源的热能,并包含适用于供所述热源设置的承载单元,及连接所述承载单元的导热单元。所述承载单元包括适用于供所述热源设置的本体。所述导热单元包括连接所述本体的连接件,及多个由所述连接件彼此间隔向外延伸且垂直于地面的鳍片件,每两个相邻的所述鳍片件间隔界定出纵向贯通的导热通道。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较佳地,前述散热装置,其中,所述本体具有呈三角形的底壁部,及由所述底壁部向所述热源延伸的导热部,所述导热部形成有三个分别由所述底壁部的三边向所述热源延伸的侧面,而所述连接件则具有三个分别盖接所述侧面的递移部。较佳地,前述散热装置,其中,所述本体具有呈四边形的底壁部,及由所述底壁部向所述热源延伸的导热部,所述导热部形成有四个分别由所述底壁部的四边向所述热源延伸的侧面,而所述连接件则具有四个分别盖接所述侧面的递移部。较佳地,前述散热装置,其中,所述本体具有呈五边形的底壁部,及由所述底壁部向所述热源延伸的导热部,所述导热部形成有五个分别由所述底壁部的五边向所述热源延伸的侧面,而所述连接件则具有五个分别盖接所述侧面的递移部。较佳地,前述散热装置,其中,所述递移部分别由所述侧面向外渐缩延伸,而所述鳍片件的纵向长度则分别对应所述递移部渐缩。较佳地,前述散热装置,其中,所述本体具有呈四边形的底壁部,及由所述底壁部向所述热源延伸的导热部,所述导热部形成有四个分别由所述底壁部的四边向所述热源延伸的侧面,而所述连接件具有两个分别平行地盖接其中两相反侧的所述侧面的递移部。较佳地,前述散热装置,其中,所述承载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适用于供至少一个热源设置的本体,所述至少一个本体分别具有呈四边形的底壁部,及由所述底壁部向所述热源延伸的导热部,所述导热部形成有四个分别由所述底壁部的四边向对应的所述热源延伸的侧面,而所述连接件具有两个分别平行且彼此相间隔地连接所述本体的递移部。本技术的有益的效果在于:通过所述垂直于地面的鳍片件间隔出的导热通道,因为烟囱效应而垂直向上流动的空气将顺畅地通过所述导热通道,进而带走位于室内相对高处的热源的热能,达成提升散热效率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现有的一个散热装置;图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技术散热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图3是一示意图,说明本技术散热装置的散热机制;图4是一立体图,说明本技术散热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图5是一立体图,说明本技术散热装置的第三实施例;图6是一立体图,说明本技术散热装置的第四实施例;图7是一立体图,说明本技术散热装置的第五实施例;及图8是一立体图,说明本技术散热装置的第六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2、3,本技术散热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包含一个适用于供所述热源H设置的承载单元1,及一个连接所述承载单元1的导热单元2。所述承载单元1包括一个适用于供所述热源H设置的本体11,所述本体11具有一个呈四边形的底壁部111,及一个由所述底壁部111向所述热源H延伸的导热部112,所述导热部112表面形成有四个分别由所述底壁部111的四边向所述热源H延伸的侧面113。所述导热单元2包括一个连接所述本体11的连接件21,及多个由所述连接件21彼此间隔向外延伸且垂直于地面的鳍片件22。所述连接件21具有四个分别盖接所述侧面113的递移部211,而每两个相邻的所述鳍片件22间隔界定出一个纵向贯通的导热通道23。具体来说,在制造及组装上,可以将所述鳍片件22与所述递移部211一体制造并分为四组,再将四组所述递移部211分别盖接于所述侧面113,即可完成所述第一实施例的组装。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述承载单元1及所述导热单元2的材质皆选用导热性佳、耐锈蚀,且具有高强度的铜、铝金属的其中一个或其组合。参阅图3,以下将具体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导出所述热源H的热能的机制,所述热源H所产生的热能将经由所述导热部112,沿所述递移部211(因视角被遮蔽而未绘示)传导至所述鳍片件22,同时间,因为烟囱效应而垂直上升的气流将纵向通过所述导热通道23,与所述鳍片件22进行热交换后继续垂直上升流动,达成利用烟囱效应来纵向带走热能的效果。参阅图4,本技术散热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差别在于所述本体11的形状,所述递移部211及对应的所述鳍片件22的数量,在本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1具有一个呈三角形的底壁部111(因视角被遮蔽而未绘示),及一个由所述底壁部111向所述热源H延伸的导热部112,所述导热部112形成有三个分别由所述底壁部111的三边向所述热源H延伸的侧面113,而所述连接件21则具有三个分别盖设所述侧面113的递移部211。参阅图5,本技术散热装置的第三实施例,同样地,所述第三实施例与所述第一实施例及所述第二实施例的差别在于所述本体11的形状,所述递移部211及对应的所述鳍片件22的数量。在所述第三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1具有一个呈五边形的底壁部111(因视角被遮蔽而未绘示),及一个由所述底壁部111向所述热源H延伸的导热部112,所述导热部112形成有五个分别由所述底壁部111的五边向所述热源H延伸的侧面113,而所述连接件21则具有五个分别盖设所述侧面113的递移部211。从所述第一实施例到所述第三实施例的设置差异可知,通过改变所述递移部211及所述鳍片件22的组数,能够对应热源种类、成品外观、散热效率、施用环境,或是成本控管等多种需求进行设置。参阅图6,本技术散热装置的第四实施例,考虑到热能在由内而外的过程中,将受到空气流动而递减,也就是说远离所述本体11的所述递移部211及所述鳍片件22的区域211A,相较于邻近所述本体11的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适用于导出热源的热能,并包含:/n承载单元,包括适用于供所述热源设置的本体;及/n导热单元,包括连接所述本体的连接件,及多个由所述连接件彼此间隔向外延伸且垂直于地面的鳍片件,每两个相邻的所述鳍片件间隔界定出纵向贯通的导热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适用于导出热源的热能,并包含:
承载单元,包括适用于供所述热源设置的本体;及
导热单元,包括连接所述本体的连接件,及多个由所述连接件彼此间隔向外延伸且垂直于地面的鳍片件,每两个相邻的所述鳍片件间隔界定出纵向贯通的导热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呈三角形的底壁部,及由所述底壁部向所述热源延伸的导热部,所述导热部形成有三个分别由所述底壁部的三边向所述热源延伸的侧面,而所述连接件则具有三个分别盖接所述侧面的递移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呈四边形的底壁部,及由所述底壁部向所述热源延伸的导热部,所述导热部形成有四个分别由所述底壁部的四边向所述热源延伸的侧面,而所述连接件则具有四个分别盖接所述侧面的递移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呈五边形的底壁部,及由所述底壁部向所述热源延伸的导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柏毅
申请(专利权)人:蔡柏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