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供电切换电路及便携式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8210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路供电切换电路及便携式电子设备,该多路供电切换电路主要包括多个电源接口和多个开关电路。通过多个不同类型的电源接口分别连接对应的开关电路再连接到负载,用于解决电子设备不能兼容多个不同类型的电源接口的问题,以及解决多路供电时因电源之间互相影响而造成供电电压不稳定的问题。

Multiple power supply switching circuit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路供电切换电路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源
,具体涉及一种多路供电切换电路及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绝大部分都是采用单一的电源接口,不能兼容其他不同接口类型的电源适配器;即使有些设备配备了双电源接口,其双接口一般通过简单的并联方式,当两个接口同时连接不同的电源适配器时并不能自动切换成单电源供电,电源之间会互为彼此的负载,容易造成电源供电不稳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路供电切换电路,旨在解决电子设备不能兼容多个不同类型的电源接口的问题,以及解决因多路供电造成供电电压不稳定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多路供电切换电路,该多路供电切换电路包括第一电源接口、第二电源接口、第三电源接口、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及第三开关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受控端与所述第二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受控端与所述第三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受控端与所述第二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及第三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出端相互连接作为所述多路供电切换电路的总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源接口输入的信号进行导通或关断;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电源接口输入的信号进行导通或关断;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用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输入的信号进行导通或关断;所述第一电源接口、第二电源接口及第三电源接口至少包括两种接口类型。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及第三开关电路在处于关断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及第三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出端均转换为高阻态。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及第一电容,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作为所述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入端,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作为所述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出端,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之间,所述第一PMOS管和第二PMOS管的栅极公共端与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的公共端还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五电阻连接于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电源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作为所述开关电路的受控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中还包括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出端和地线之间,用于滤波。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第一PMOS管和第二PMOS管的型号为QM3003M。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中还包括延时模块,所述延时模块连接于所述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的公共端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之间,用于对所述第二电源接口输入至所述开关电路的控制信号进行延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延时模块包括串联连接的第六电阻和第二电容,所述第六电阻的自由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的公共端,所述第二电容的自由端接地,所述第六电阻和第二电容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和/或所述第三开关电路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电路结构相同。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多路供电切换电路。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本技术提供的多路供电切换电路通过设置多个不同类型的电源接口分别通过对应的开关电路连接到后级负载,可以解决电子设备不能兼容多个不同类型的电源接口的问题。每一电源接口对应的开关电路的受控端受控于其他电源接口输入的信号,该开关电路在受到控制时会关断,而且处于关断状态时其电源输出端呈高阻态,高阻态可以隔离该电源通路对其他通路的影响,当多路供电切换电路只有其中的一个电源接口连接对应的电源适配器时,可以为后级负载正常供电;当多路供电切换电路的任意两个电源接口连接对应的电源适配器时会自动切换为单路供电;当三个电源接口均连接对应的电源适配器时,出于供电稳定和安全的考虑,每一电源接口对应的开关电路均受控于其他电源接口连接的电源适配器输入的高电平信号的控制而关断,此时用户应主动断开其中一路或两路电源,电路方可正常供电。本技术提供的多路供电切换电路可以解决多路供电中因各电源通路之间互相影响造成供电电压不稳定的问题,可以起到保护后级负载的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多路供电切换电路的电路原理框图;图2为本技术多路供电切换电路的一个开关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多路供电切换电路一实施例的总电路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PQ1第一PMOS管CTRL受控端NQ1第一NMOS管10延时模块PQ2第二PMOS管R6第六电阻NQ2第二NMOS管C2第二电容R1第一电阻C3第三电容R2第二电阻AD1第一电源接口R3第三电阻AD2第二电源接口R4第四电阻AD3第三电源接口R5第五电阻SW1第一开关电路C1第一电容SW2第二开关电路POW-IN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入端SW3第三开关电路POW-OUT开关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路供电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源接口、第二电源接口、第三电源接口、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及第三开关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及第三开关电路各自具有电源输入端、电源输出端及受控端,/n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受控端与所述第二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受控端与所述第三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受控端与所述第二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及第三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出端相互连接作为所述多路供电切换电路的总输出端;/n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源接口输入的信号进行导通或关断;/n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电源接口输入的信号进行导通或关断;/n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源接口输入的信号进行导通或关断;/n所述第一电源接口、第二电源接口及第三电源接口至少包括两种接口类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路供电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源接口、第二电源接口、第三电源接口、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及第三开关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及第三开关电路各自具有电源输入端、电源输出端及受控端,
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受控端与所述第二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受控端与所述第三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受控端与所述第二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及第三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出端相互连接作为所述多路供电切换电路的总输出端;
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源接口输入的信号进行导通或关断;
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电源接口输入的信号进行导通或关断;
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源接口输入的信号进行导通或关断;
所述第一电源接口、第二电源接口及第三电源接口至少包括两种接口类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路供电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及第三开关电路在处于关断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及第三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出端均转换为高阻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路供电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及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作为所述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入端,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作为所述开关电路的电源输出端,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之间,所述第一PMOS管和第二PMOS管的栅极公共端与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接地;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立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宝龙达信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