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永新专利>正文

改进的冷气机冷凝水排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8163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的冷气机冷凝水排放装置,利用虹吸连通及相互水平的安装及蓄水密闭的装置与结构,以自然的水平及水压的改变,作为排水的动力来源,包括有两个结构一样且可视液面高度的蓄水装置与一连通水管。所述两个蓄水装置通过连通水管来作连结,且在连通水管内充满水,以及在两蓄水装置内注入适当高度的水,通过连通水管使两蓄水装置保持相同的水位;当两个蓄水装置内部的水位于同一高度水平时(即水压一样时),其中一蓄水装置若再排入水,将造成蓄水装置内部压力改变,驱动该蓄水装置内的水流向另一蓄水装置,而另一蓄水装置亦会同时排出同样容量大小的水,从而达到自动排水功能。(*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冷气机冷凝水排放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免用马达,免用电力的自动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目前用在分离式冷气的室内机,承接运转时产生的冷凝水排出装置,都是另外通过马达来作抽取的动力来源。其运作方式是在室内机的下缘,设置一储水盒,在储水盒的内部装有浮桶感知器及一抽水马达。当室内机运转时,所产生出来的水会排在该储水盒内,当盒内的水汇集到一定高度时,浮桶上升触动电磁开关,便会激活抽水马达做抽取的动作,将水排出至室外,直至储存盒内的水位降至一定高度才停止。因此,传统的排水装置需要装设抽水马达来作动力来源,需要耗用额外的电力,这在使用上多少是一种负担也不符经济效益。也因为泠气机在运作时会持续地凝结产生水,使得抽水马达需断断续续地运转作抽取。这种运转一下子就停而停没多久又开始运转的过程,容易使抽水马达损坏减少其使用年限。加上马达是一种电路结构,常因近距离的接触水分,而造成内部结构氧化、短路、生锈或马达转子、轴承咬死等情形。再者,分离式冷气的室内机,一般家庭为了室内循环及冷房效果,一般都装在室内墙壁的中高位置,而注重居家装潢者,则普遍装设于天棚下的墙壁上,可是分离式冷气的运转必需有电路及冷媒铜管与室外机相联接,必须在外墙凿一小孔,以利管线穿透,此孔开凿的位置为了安全及美观的考量,一般都开在楼板与天棚之间,也因此形成了一个如ㄇ字型的回路,而一般排水的管路也是通过此ㄇ字型的回路排到外面,可是这种回路的高度及排水管的长度,也相当的限制了目前的常用技术,亦即抽水马达的马力大小。上述种种限制及缺点,使得抽水马达的马力不足,或是马达的损坏与故障,常常因此使排放水回流至冷气室内机中,使得内部零件短路、故障,或是从储水盒溢流至室内,造成家俱、装潢或是地板的损坏。以上种种的现有技术及作法,有些缺点或是不完美性,如需要抽水马达的协助才能将水排出,及随之而来的额外电力耗用,使得开发一种可以替代传统技术而无须利用马达及电力的新装置,成为极有意义的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用抽水马达及额外电力的冷气机冷凝水排水装置。其运作方式是利用虹吸连通及相互水平的安装及蓄水密闭的装置与结构,以自然的水平及水压的改变,作为排水的动力来源,以取代传统利用抽水马达为动力的排水装置,达到节省能源之目的又可省下装置及维修抽水马达的花费。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利用连通管原理所设计出来的排水装置可以通过排水管的长度延长,突破传统抽水马达方式的距离限制。只要将连接两个蓄水装置的排水管延长,便可以增加其排水的距离而又不降低其排水的效能。此外,本技术主要使用于分离式泠气机的室内机,将泠气机产生的冷凝水排出,变成泠气机的排水装置,也可以装设在其它需要排水功能的装置上,是一种应用范围广泛的排水装置。基于此,本技术的主要技术手段,是提供两个构造完全一样且可视液面高度的蓄水装置,在两蓄水装置上方设有通水管口,而于侧边分别设有进、出水孔。在上方的通水管口向内向下延伸出一轴管,该轴管管口延伸至接近蓄水装置底部,而该通水管口接上一通水管与另一蓄水装置的上方通水管口连接。另外在该通水管内部及轴管内预先注满水,通过该通水管的连通管作用,得以使两蓄水装置内部的水处于同一高度(此时两边水压相等)。实际安装时,务必使此二相同排水装置水平安装,因此,从其中一个蓄水装置的进水孔注入水时,另一个蓄水装置的水位在到达出水孔位置后,将自动排出水。通过本技术的实施,由于两个蓄水装置内部通过连通管的作用而总是保持在同一高度水位(即水压相通),虽然水有往低处流的特性,但以此装置及特性,使水也能流经高处,自动流向低水压的一边。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冷气机冷凝水排放装置的剖视图。图2表示本技术冷气机冷凝水排放装置的立体图。图3表示本技术其中一蓄水装置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附图及附图标记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是提供两个结构一样的方形体第一蓄水装置5a及第二蓄水装置5b,所述第一及第二蓄水装置5a及5b在上方分别设有通水管口2a及2b;于侧边约五分之四高度位置分别设有进水孔1a及出水孔1b。其中通水管口2a及2b分别向内向下延伸出一轴管4a及4b,且使轴管管口延伸至接近蓄水装置底部。在两个蓄水装置之间连接一通水管3,通水管3的一端连接第一蓄水装置5a的通水管口2a,另一端连接第二蓄水装置5b的通水管口2b。另外在该通水管3内及轴管4a、4b内注满水,并于两个蓄水装置装满约少于五分四高度的水,通过通水管3的连通管作用,得以使第一蓄水装置5a与第二蓄水装置5b内的水位处于相同的高度,即两边水压达到平衡。为使此二蓄水装置5a、5b内的水能确实处于相同高度,因此装置外观采可视液面设计。本技术主要应用于冷气机的排水系统,并可应用于其它排水系统等多种用途。于安装使用时,必须使二相同蓄水装置5a及5b水平安装。当冷气机所产生的冷凝水从进出水口1a注入第一蓄水装置5a时,会造成两蓄水装置内部的水压不平衡,而根据连通管原理,此时通水管3会将第一蓄水装置5a内的水输送到第二蓄水装置5b内,直到两蓄水装置内的水位达到平衡;而由于第二蓄水装置5b的液面随着水的输入而升高,当液面到达出水口1b时,便能将水自动排出装置外部。参考图2,本图是整个排水装置外观立体图。图中第一蓄水装置5a与第二蓄水装置5b置于同一水平高度,再通过通水管3的连接,使两个蓄水装置5a与5b可以形成一利用连通管原理的泠气排水装置。而图3表示第一蓄水装置5a其外观立体图,以便了解所述通水孔的外观结构进出水孔1a设置于该蓄水装置的侧边约五分至四高度的位置,而通水管口2a设置在其蓄水装置的上端一处。以上所述仅为用以解释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具以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有在相同的技术精神下所作有关本技术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技术意图保护的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冷气机冷凝水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蓄水装置,该两蓄水装置上方分别设置一通水管口,而该通水管口向内向下延伸出一轴管,所述轴管管口接近该蓄水装置底部;其中一蓄水装置的侧边具有一进水孔,另一蓄水装置侧边设置一出水孔,该两蓄水装置内盛装有水,以水平方式安装固定;通水管,其两端分别连结于所述两蓄水装置上方的通水管口,该通水管内充满水。2.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冷气机冷凝水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蓄水装置外观为可视内部液面高度。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冷气机冷凝水排放装置,利用虹吸连通及相互水平的安装及蓄水密闭的装置与结构,以自然的水平及水压的改变,作为排水的动力来源,包括有两个结构一样且可视液面高度的蓄水装置与一连通水管。所述两个蓄水装置通过连通水管来作连结,且在连通水管内充满水,以及在两蓄水装置内注入适当高度的水,通过连通水管使两蓄水装置保持相同的水位;当两个蓄水装置内部的水位于同一高度水平时(即水压一样时),其中一蓄水装置若再排入水,将造成蓄水装置内部压力改变,驱动该蓄水装置内的水流向另一蓄水装置,而另一蓄水装置亦会同时排出同样容量大小的水,从而达到自动排水功能。文档编号F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冷气机冷凝水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蓄水装置,该两蓄水装置上方分别设置一通水管口,而该通水管口向内向下延伸出一轴管,所述轴管管口接近该蓄水装置底部;其中一蓄水装置的侧边具有一进水孔,另一蓄水装置侧边设置一出水孔,该 两蓄水装置内盛装有水,以水平方式安装固定;通水管,其两端分别连结于所述两蓄水装置上方的通水管口,该通水管内充满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新
申请(专利权)人:张永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