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及其面板,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其可至少部分解决现有的触控显示基板的触控线性度、触控精准度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具有触控区和与位于触控区周边的多个条状的布线区,触控显示基板包括:基底;位于基底上的多个触控单元,触控单元位于触控区中;位于基底上的多条连接线,每条连接线与一个触控单元连接,每个布线区中至少分布两条连接线,相邻两条连接线之间绝缘。
Touch display base plate and its pa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显示基板及其面板
本技术属于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及其面板。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个触控单元(图中未示出)、与触控单元一一对应连接的导线91、用于与触控单元形成寄生电容的电极层92。由于该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单元面积(Pitch)小其与电极层92形成的寄生电容较小,与柔性线路板IC可接受的负载(CpLoading)较小,即负载(CpLoading)有较大余量,这样可以将远端触控单元走线设置的较宽而降低通道电阻,从而降低触控单元充电过程中整体的负载(RCLoading)。由于每一个走线区(PDLGap)的宽度(如20-26μm)一定,则每一个走线区中只设置一条导线,这样使得所有走线区所占的面积太大,而使得触控显示面板的有效触控区(即触控单元所占的面积)比较小,进而会影响该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线性度、触控精准度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至少部分解决现有的触控显示基板的触控线性度、触控精准度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触控线性度、触控精准度好的触控显示基板。解决本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具有触控区和与位于所述触控区周边的多个条状的布线区,所述触控显示基板包括:基底;位于所述基底上的多个触控单元,所述触控单元位于所述触控区中;位于所述基底上的多条连接线,每条所述连接线与一个所述触控单元连接,每个所述布线区中至少分布两条连接线,相邻两条所述连接线之间绝缘。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触控单元呈阵列分布,所述布线区平行于所述触控单元的列方向,且所述连接线平行于所述布线区,每一列所述触控单元对应的连接线位于该列所述触控单元的同一侧,每条所述连接线靠近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端与其对应的所述触控单元连接,且所述连接线的第二端延伸至第二方向,在每一列所述触控单元中,靠近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触控单元对应的所述连接线比远离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触控单元对应的所述连接线更远离该列所述触控单元。进一步优选的是,每条所述连接线的第一端与其对应的所述触控单元靠近所述第二方向的边缘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是,每条所述连接线靠近所述第一方向的部分的宽度大于远离所述第一方向的部分的宽度。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连接线与所述触控单元同层设置。进一步优选的是,每个所述触控单元具有多个透光区域;所述触控显示基板还包括:像素结构,位于所述基底与所述触控单元之间,至少部分像素结构所述与所述触控单元的透光区域对应。进一步优选的是,相邻所述布线区之间具有间隔,至少部分所述像素结构与相邻所述布线区之间的间隔对应。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像素结构包括依次远离所述基底的第一电极层、发光层、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与所述触控单元形成电容。解决本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的触控显示基板。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触控显示面板为自容式触控显示面板。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区域的放大图;图4为图2中的B区域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基底;2、触控单元;21、透光区域;3、连接线;4、触控区;5、布线区;51、间隔;6、像素结构;61、第一电极层;62、发光层;63、第二电极层;7、绝缘层;91、导线;92、电极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在本技术中,两结构“同层设置”是指二者是由同一个材料层形成的,故它们在层叠关系上处于相同层中,但并不代表它们与基底间的距离相等,也不代表它们与基底间的其它层结构完全相同。在本技术中,“构图工艺”是指形成具有特定的图形的结构的步骤,其可为光刻工艺,光刻工艺包括形成材料层、涂布光刻胶、曝光、显影、刻蚀、光刻胶剥离等步骤中的一步或多步;当然,“构图工艺”也可为压印工艺、喷墨打印工艺等其它工艺。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此外,在图中可能未示出某些公知的部分。在下文中描述了本技术的许多特定的细节,例如部件的结构、材料、尺寸、处理工艺和技术,以便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但正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那样,可以不按照这些特定的细节来实现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具有触控区4和与位于触控区4周边的多个条状的布线区5,触控显示基板包括:基底1;位于基底1上的多个触控单元2,触控单元2位于触控区4中;位于基底1上的多条连接线3,每条连接线3与一个触控单元2连接,每个布线区5中至少分布两条连接线3,相邻两条连接线3之间绝缘。其中,也就是说触控单元2和连接线3是一一对应相连接的,且均位于基底1上。触控单元2位于触控区4中,连接线3位于布线区5中。每个布线区5中至少分布两条连接线3也就是说每个布线区5中可以分布两条及两条以上的连接线3,具体情况按照实际情况而定。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基板还可包括至少一个绝缘层,其中位于连接线3下面的绝缘层7具有用于分布连接线3的区域(PDLGap),也就是说绝缘层7的分布连接线3的区域与多个条状的布线区5,由于触控显示基板中其他结构和该绝缘层7的限制,使得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基板1以及现有技术的触控显示基板1的每个布线区5的宽度是一定的。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基板中,每个布线区5中至少分布两条连接线3,在连接线3的数量不变的前提下,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基板中的连接线3所占的面积远小于现有技术的触控显示基板(每个布线区5中只分布一条连接线3)的连接线3所占的面积,相对而言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基板的触控单元2所占面积的比例就会增大,从而增大触控面积(相当于降低盲区,如降低50%的盲区),进而提升触控线性度、触控精准度等性能。优选的,触控单元2呈阵列分布,布线区5平行于触控单元2的列方向,且连接线3平行于布线区5,每一列触控单元2对应的连接线3位于该列触控单元2的同一侧,每条连接线3靠近第一方向(如图2中的X所示)的第一端与其对应的触控单元2连接,且连接线3的第二一端延伸至第二方向(如图2中的Y所示),在每一列触控单元2中,靠近第一方向的触控单元2对应的连接线3比远离第一方向的触控单元2对应的连接线3更远离该列触控单元2。具体的,触控单元2与连接线3的分布如图2所示。通过“靠近第一方向的触控单元2对应的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具有触控区和与位于所述触控区周边的多个条状的布线区,所述触控显示基板包括:/n基底;/n位于所述基底上的多个触控单元,所述触控单元位于所述触控区中;/n位于所述基底上的多条连接线,每条所述连接线与一个所述触控单元连接,每个所述布线区中至少分布两条连接线,相邻两条所述连接线之间绝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具有触控区和与位于所述触控区周边的多个条状的布线区,所述触控显示基板包括:
基底;
位于所述基底上的多个触控单元,所述触控单元位于所述触控区中;
位于所述基底上的多条连接线,每条所述连接线与一个所述触控单元连接,每个所述布线区中至少分布两条连接线,相邻两条所述连接线之间绝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单元呈阵列分布,所述布线区平行于所述触控单元的列方向,且所述连接线平行于所述布线区,
每一列所述触控单元对应的连接线位于该列所述触控单元的同一侧,每条所述连接线靠近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端与其对应的所述触控单元连接,且所述连接线的第二端延伸至第二方向,在每一列所述触控单元中,靠近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触控单元对应的所述连接线比远离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触控单元对应的所述连接线更远离该列所述触控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连接线的第一端与其对应的所述触控单元靠近所述第二方向的边缘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薄赜文,祝文秀,贺兴龙,孙宝锋,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