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8001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6:09
提高从换能器得到的声音的声压或从换能器得到的电信号的振幅。在耳机101中,框体1是中空圆筒形状的部件,通过连接管11与耳塞2连接。圆筒形的框体1的内壁面中成为圆筒的侧面的侧面部被仅由侧面部3S组成的中空圆筒形的片状压电元件3a覆盖。在交流信号施加于片状压电元件3a时,片状压电元件3a在厚度方向上发生振动。由此片状压电元件3a所面向的框体1内的空气的体积发生变化,在框体1内的声学空间内产生空气压力变化的波动。该空气压力波经由放音孔12、音道13以及耳塞2内的音道向用户的外耳道传播,作为声音被用户听取。

transduc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换能器
该公开涉及进行电信号向声音的转换或声音向电信号的转换的换能器。
技术介绍
作为这种换能器,存在利用了压电元件的换能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耳机中,在耳机的框体内设有振动板,在该振动板上固定有压电元件。而且,通过向压电元件施加电信号,使压电元件和振动板发生振动,由此产生的空气的疏密波经由耳机的音道向用户的外耳道传播。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8639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上述现有的换能器存在难以使作为发声体的压电元件的面积增大、难以得到大的声压的问题。并且,上述示例涉及进行从电信号向声音的转换的换能器,但在通过压电元件进行从声音向电信号的转换的麦克风等的换能器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即,由于难以增大压电元件的面积,因此难以得到大振幅的电信号。该公开是鉴于以上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从换能器得到的声音的声压或从换能器得到的电信号的振幅的技术手段。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该公开提供一种换能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中空的框体和片状压电元件,所述片状压电元件覆盖所述框体的至少内壁的一部分,并且面向声学空间。根据该公开,片状压电元件覆盖框体的至少内壁的一部分地设置,因此能够增大其面积。因此,在进行从电信号向声音的转换的换能器中,能够增大通过片状压电元件的振动施加于声学空间的声压。并且,在进行从声音向电信号的转换的换能器中,能够使通过在声学空间中产生的声学振动而从片状压电元件得到的电信号的振幅增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该公开的换能器的第一实施方式即耳机的构成的图。图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片状压电元件的构成例的剖面图。图3是表示该公开的换能器的第二实施方式即耳机的构成的图。图4是表示该公开的换能器的第三实施方式即耳机的构成的图。图5是表示该公开的换能器的第四实施方式即耳机的构成的图。图6是表示该公开的换能器的第五实施方式即耳机的构成的图。图7是表示该公开的换能器的第六实施方式即耳机的构成的图。图8是表示该公开的换能器的第七实施方式即耳机的构成的图。图9是表示该公开的换能器的第八实施方式即耳机的构成的图。图10是用于对该公开的各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该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的(a)和(b)是表示该公开的换能器的第一实施方式即耳机101的构成的图。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的(a)表示的是该耳机101的框体1及其内部的纵剖面构造,图1的(b)表示的是图1(a)的I-I'线剖面构造。在耳机101中,框体1是中空圆筒形状的部件。该框体1通过连接管11与耳塞2连接。连接管11是中空的管,其一端与在图1的(a)中右侧图示的框体1的第一底面部的大致中心设置的放音孔12连接。连接管11的内侧的中空区域即音道13经由该放音孔12与框体1内的中空区域相连。框体1和连接管11的材料是任意的,例如可以是树脂。耳塞2是插入到用户的外耳道内的大致半球状的部件,通过柔软的材料构成。在该耳塞2贯穿有与连接管11的音道13相连的音道(省略图示)。如图1的(a)和(b)所示,圆筒形的框体1的内壁面中成为圆筒的侧面的侧面部被仅由侧面部3S构成的中空圆筒形的片状压电元件3a覆盖。具体地说,片状压电元件3a粘接于框体1的内侧壁。换言之,圆筒形的框体1的内壁中的筒状部的内表面的全部区域被片状压电元件3a覆盖。并且,框体1的内壁中的筒状部的内表面之外的内表面、即圆形的底面(第一面的一个例子)和与底面相对的圆形的面(第二面的一个例子)、即形成有放音孔12的面不被片状压电元件3a覆盖。需要说明的是,片状压电元件3a可以不形成在筒状部的内表面的所有区域,而是仅覆盖筒状部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区域。图2是表示片状压电元件3a的构成例的剖面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为使片状压电元件3a与框体1的关系容易理解,与片状压电元件3a一起表示了框体1。片状压电元件3a具有挠性。如图2所示,片状压电元件3a具有多孔质膜31以及在多孔质膜31的两面层叠的一对膜状的电极32,33。片状压电元件3a是一对电极32,33构成最外层的3层层叠体。而且,一对电极32,33的一方(在图示的示例中为电极32)粘接于框体1的内壁。并且,片状压电元件3a具有与向外部输出电信号的导线连接的端子(省略图示)。在片状压电元件3a中,通过经由导线对一对电极32,33之间施加交流电压,多孔质膜31在厚度方向上振动而发出声音。多孔质膜31具有柔性。多孔质膜31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聚丙烯等合成树脂为主成分。并且,多孔质膜31通过极化处理而驻极化。作为极化处理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能够举出施加直流或脉冲状的高电压而注入电荷的方法、照射γ线或电子束等电离性放射线而注入电荷的方法、通过电晕放电处理而注入电荷的方法等。需要说明的是,“主成分”是指含量最多的成分,例如是指含有量为50质量%以上的成分。以上是本实施方式的耳机101的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交流信号施加于片状压电元件3a时,片状压电元件3a在厚度方向上振动。在这里,固定有片状压电元件3a的框体1可以视为是刚体,其内侧的容积不发生变化。因此,在片状压电元件3a在厚度方向上发生振动时,片状压电元件3a所面向的框体1内的空气的体积发生变化,在框体1内的声学空间内产生空气压力变化的波动。该空气压力波、即音波经由放音孔12、音道13以及耳塞2内的音道向用户的外耳道传播,作为声音被用户听取。根据本实施方式,片状压电元件3a覆盖框体1的内壁(内侧壁)的侧面地设置。因此,能够增大片状压电元件3a的面积,提高向声学空间内供给的声压。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片状压电元件3a粘接于作为刚体的框体1的内壁(内侧壁),因此能够实现稳定的放音。并且,在能够充分地确保片状压电元件3a的面积的情况下,可以以覆盖框体1的内壁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配置片状压电元件3a。<第二实施方式>图3是表示该公开的换能器的第二实施方式即耳机102的构成的图。与前述图1的(a)相同,图3表示的是该耳机102的框体1及其内部的纵剖构造。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对与前述图1的(a)和(b)所示的部分对应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耳机102中,设有由覆盖圆筒形的框体1的内壁中的内侧面的侧面部3S、覆盖第一底面(在图3中为右侧的底面部、两个底面部中形成有放音孔12的一方的底面部、第一面的一个例子)的第一底面部3D1、覆盖第二底面(在图3中为左侧的底面部、两个底面部中未形成有放音孔12的一方的底面部、第二面的一个例子)的第二底面部3D2组成的片状压电元件3b。该片状压电元件3b粘接于框体1的内壁。片状压电元件3b的构成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片状压电元件3a的构成(参照图2)相同。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能器,其特征在于,具有:/n中空的框体;/n片状压电元件,其覆盖所述框体的至少内壁的至少一部分,并且面向声学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01 JP 2017-2122291.一种换能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中空的框体;
片状压电元件,其覆盖所述框体的至少内壁的至少一部分,并且面向声学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能器,其中,
所述片状压电元件固定于所述框体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能器,其中,
具有在所述框体的内部配置的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能器,其中,
所述块固定于所述框体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能器,其中,
所述片状压电元件以覆盖所述框体的内壁中的第一部分的方式设置,
所述块固定于所述框体的内壁中的不被所述片状压电元件覆盖的部分、即与所述第一部分不同的第二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换能器,其中,
所述框体为圆筒形,
所述片状压电元件以覆盖所述框体的筒状部的内表面的方式设置,
所述块固定于所述框体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即与所述筒状部的所述内表面不同的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能器,其中,
所述框体具有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面即第二面,
所述块固定于所述第二面,
在所述第一面形成有能够使声波从所述框体的内部空间向所述框体的外部空间放出的放音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土桥优宫田智矢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