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速互连的线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7972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6: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线缆端接,其甚至在高频率下提供低信号失真。线缆的导电元件被熔接至端接线缆的线缆连接器或其他部件中的信号导体的边缘。为了端接差分对,可以在线缆端接中将线缆的导电元件端接至一对信号导体的相对边缘。导电元件可以被成形为使得穿过线缆的导电元件并且进入线缆端接的信号导体中的信号路径之间的间距是均匀的。

Cable connector for high speed interconn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高速互连的线缆连接器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专利申请要求2017年8月3日提交且标题为“CONNECTORFORLOWLOSSORTHOGONALINTERCONNECTIONSYSTEM”的序号为62/541,017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及权益,该美国临时专利申请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介绍
本专利申请总体上涉及用于使电子组件互连的互连系统,比如包括电连接器的互联系统。电连接器用在许多电子系统中。将系统制造为可以与电连接器接合在一起的单独的电子组件如印刷电路板(“PCB”)通常是容易的且更节省成本的。用于接合一些印刷电路板的已知布置是具有一个用作底板的印刷电路板。可以通过底板来连接被称为“子板”或“子卡”的其他印刷电路板。底板是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上可以安装有许多连接器。底板中的导电迹线可以电连接至连接器中的信号导体使得信号可以在连接器之间路由。子卡也可以具有安装在其上的连接器。子卡连接器可以插入安装在底板上的连接器。以这种方式,信号可以通过底板在子卡之间路由。子卡可以以直角插入底板。因此,用于这些应用的连接器包括直角弯折部并且通常被称为“直角连接器”。连接器也可以在用于将印刷电路板互连的其他配置中使用。一些系统使用中板配置。类似于底板,中板具有通过中板内的导电迹线互连的安装在一个表面上的连接器。中板另外具有安装在第二侧上的连接器,使得子卡插入中板的两侧。从中板的相对侧插入的子卡通常具有正交取向。此取向将每个印刷电路板的一个边缘定位成邻近插入中板的相对侧中的每一个电路板的边缘。将中板的一侧上的电路板连接至中板的另一侧上的电路板的中板内的迹线可以很短,得到期望的信号完整性特性。中板配置的变体被称作“直接附接”。在此配置中,子卡从包围系统的印刷电路板的机架的相对侧插入。这些电路板同样正交定向,使得从机架的一侧插入的电路板的边缘邻近从系统的相对侧插入的电路板的边缘。这些子卡也具有连接器。然而,每个子卡上的连接器并非插入中板上的连接器,而是直接插入从系统的相对侧插入的印刷电路板上的连接器。该配置的连接器有时被称作正交连接器。正交连接器的示例在美国专利7354274、7331830、8678860、8057267及8251745中示出。还已知其他连接器配置。例如,RAM连接器有时包括在连接器产品系列中,其中子卡连接器具有与插座的配合接口。RAM连接器可以具有如在子卡连接器中那样以直角弯折的导电元件。然而,与常规的子卡连接器不同,RAM可以具有与配合接触元件的配合接口,该配合接触元件与插座互补且与插座配合。例如,RAM可能具有针对插针或叶片的配合接口或可能在底板连接器中使用的其他配合接触件。RAM连接器可能安装在子卡的边缘附近,并且接纳安装至另一子卡的子卡连接器。替代性地,可以将线缆连接器插入RAM连接器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各方面涉及一种低损耗互连系统。在另一方面中,一些实施方式可以涉及一种具有线缆和线缆端接部件的线缆组件。线缆可以包括两个导电元件。线缆端接部件可以包括具有接触尾的一对信号导体。接触尾可以具有宽边及将宽边接合的边缘。信号导体可以与接触尾保持为边缘对边缘配置,其中一对信号导体的第一信号导体的第一边缘面向该一对信号导体的第二信号导体的第二边缘。线缆的两个导电元件可以各自附接至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中的相应边缘。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制造线缆组件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将导电件冲压成结构。该结构可以包括第一信号导体和第二信号导体以及连结杆。第一信号导体和第二信号导体可以通过连结杆接合。第一信号导体和第二信号导体中的每个可以包括接触尾,该接触尾具有宽边和将宽边接合的边缘。在将导电件冲压成该结构之后,线缆的两个导电元件可以分别熔接至该结构的第一信号导体和第二信号导体的相对边缘。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将连结杆切下。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方法也可以包括在该结构上方模制壳体。一些实施方式可以涉及一种制造包括第一信号导体和第二信号导体的线缆组件的方法。第一信号导体和第二信号导体中的每个可以包括接触尾,该接触尾具有宽边和将宽边接合的边缘。该方法可以包括将线缆的两个导电元件分别附接至第一信号导体和第二信号导体的边缘。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将线缆的两个导电元件的一部分成形为减少线缆附接处的阻抗不连续性。前述
技术实现思路
通过说明的方式提供,并且并不旨在为限制性的。附图说明附图并不旨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附图中说明的每个相同或几乎相同的部件可以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出于清楚的目的,并非每一个部件皆会在每个附图中标记出来。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被配置为直角底板连接器的说明性电互连系统的等距视图;图2是图1的底板连接器的部分切去的等距视图;图3是图2的底板连接器的插针组件的等距视图;图4是图1的子卡连接器的部分分解的等距视图;图5是图4的子卡连接器的薄片(wafer)组件的等距视图;图6是图5的薄片组件的薄片模块的等距视图;图7是图5的薄片组件的绝缘壳体的一部分的等距视图;图8是图5的薄片组件的薄片模块的部分分解的等距视图;图9是图5的薄片组件的薄片模块的一部分的部分分解的等距视图;图10是图5的薄片组件的薄片模块的一部分的部分分解的等距视图;图11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延伸器模块的等距视图;图12A是图11的延伸器模块的一部分的等距视图;图12B是图11的延伸器模块的一部分的等距视图;图12C是图11的延伸器模块的一部分的等距视图;图13是图11的延伸器模块的部分分解的等距视图;图14是以180度旋转定向的两个延伸器模块的等距视图;图15A是图14的两个延伸器模块的组件的等距视图;图15B是沿着线B-B截取的图15A的组件的一端的示意性表示;图15C是沿着线C-C截取的图15A的组件的一端的示意性表示;图16是图15A的连接器及延伸器模块的组件的等距视图;图17A是延伸器外壳的等距视图;图17B是图17A的延伸器外壳的部分切去的透视图;图18A是正交连接器的部分分解的等距视图;图18B是经组装的正交连接器的等距视图;图19是图18B的正交连接器的截面图;图20是图18B的正交连接器的一部分的等距视图;图21是包括图18B的正交连接器和图4的子卡连接器的电子系统的部分分解的等距视图;图22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说明性电互连系统的等距视图;图23A是图22的电互连系统的连接器的等距视图,示出连接器的配合接口;图23B是图23A的连接器的等距视图,示出连接器的安装接口;图24A至图24C是图23A的连接器的部分分解的等距视图;图24D是图23A的连接器的连接器单元的等距视图;图24E是图23B的连接器的连接器单元的等距视图;图25A是根据一些实施方式的线缆组件的等距视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组件,包括:/n线缆,其包括两个导电元件;/n线缆端接部件,包括:/n一对信号导体,所述信号导体具有接触尾,所述接触尾包括宽边和将所述宽边接合的边缘,其中,所述信号导体与所述接触尾保持为边缘对边缘配置,其中,所述一对信号导体中的第一信号导体的第一边缘面向所述一对信号导体中的第二信号导体的第二边缘;并且/n所述线缆的所述两个导电元件各自附接至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中的相应边缘。/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803 US 62/541,0171.一种线缆组件,包括:
线缆,其包括两个导电元件;
线缆端接部件,包括:
一对信号导体,所述信号导体具有接触尾,所述接触尾包括宽边和将所述宽边接合的边缘,其中,所述信号导体与所述接触尾保持为边缘对边缘配置,其中,所述一对信号导体中的第一信号导体的第一边缘面向所述一对信号导体中的第二信号导体的第二边缘;并且
所述线缆的所述两个导电元件各自附接至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中的相应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件,其中,所述线缆的所述两个导电元件通过焊接附接至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件,其中,与所述线缆的导电元件附接的信号导体的接触尾的边缘具有端接厚度,与在没有与所述线缆的所述导电元件附接的情况下所述信号导体的所述接触尾的所述边缘的厚度相比,所述端接厚度不多过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件,其中:
所述一对信号导体中的每个信号导体具有配合接触部和在所述接触尾与所述配合接触部之间延伸的中间部;
所述一对信号导体的所述接触尾分开第一距离;并且
所述一对信号导体的所述接触部分开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使得在附接位置处的间隔与所述第一距离相差不超过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件,其中,所述线缆的所述两个导电元件与所述一对信号导体的附接位置之间的间隔被配置成产生与所述线缆的阻抗匹配的阻抗。


6.一种制造线缆组件的方法,包括:
将导电件冲压成结构,所述结构包括第一信号导体和第二信号导体以及连结杆,所述第一信号导体和所述第二信号导体通过所述连结杆接合,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导体和所述第二信号导体中的每个包括接触尾,所述接触尾包括宽边和将所述宽边接合的边缘;
将线缆的两个导电元件分别熔接至所述结构的所述第一信号导体和所述第二信号导体的相对边缘;以及
将所述连结杆切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熔接步骤包括将所述线缆的所述两个导电元件焊接至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的相对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结构上方模制壳体。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
熔接所述两个导体元件包括形成两个圆角接头。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与导电元件熔接的信号导体的接触尾的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约翰·罗伯特·邓纳姆小马克·B·卡蒂埃阿兰·阿斯特伯里马克·盖尔卢斯大卫·曼特维萨·西瓦拉詹
申请(专利权)人:安费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