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机头用斜向导杆受力式抽壳机构,包括机头体、拉壳钩簧和拉壳钩,拉壳钩通过拉壳钩轴连接在机头体上,机头体的杆部沿拉壳钩槽左右对称设有斜向导引孔,导引孔为阶梯孔,导引孔的大径孔向拉壳钩尾部倾斜延伸,导引孔内设置有拉壳钩簧导杆,拉壳钩簧套设在拉壳钩簧导杆上,并置于导引孔的大径孔内,拉壳钩尾部向左斜下方延伸设有工作斜面,拉壳钩簧导杆的头部始终顶在拉壳钩尾部的工作斜面上,用于消除拉壳钩在机头体上轴向和径向的间隙,防止拉壳钩翻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斜向导杆受力式抽壳机构,可大幅度减小枪械体积,在减小全枪重量的同时,提高抽壳机构容簧空间,降低拉壳钩簧所需应力,提高自动武器抓壳和抽壳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机头用斜向导杆受力式抽壳机构
本技术涉及枪械的抽壳机构
,具体涉及一种小型机头用斜向导杆受力式抽壳机构。
技术介绍
国外AR系列步枪如M16、M4等,抽壳机构中采用的受力方式为无导杆垂直于机头体轴心线抽壳机构结构,其优点是机头直径尺寸小,但是拉壳钩簧簧力小,部分类M4的拓展产品只能在拉壳钩簧中心增加小型橡胶柱来增加拉壳钩簧簧力。且不能消除在机头轴向的间隙,工作时机头的拉壳钩钩距不稳定,在闭锁时对拉壳钩抓壳不利。国外AK系列和国内56冲系列、81式步系列、95/95-1式班用枪族,抽壳机构采用的受力方式为无导杆平行于机头体轴心线抽壳机构结构,其优点是能消除拉壳钩在机头体上轴向和径向两个方向的间隙,在闭锁时对拉壳钩抓壳有利,但是拉壳钩轴中心距拉壳钩钩齿距离小,抱弹距变化大,同时机头结构尺寸较大,导致整枪结构大、重量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小型机头用斜向导杆受力式抽壳机构,可大幅度减小枪械体积,在减小全枪重量的同时,提高抽壳机构容簧空间,降低拉壳钩簧所需应力,同时消除拉壳钩在机头体轴向和径向的间隙,提高自动武器抓壳和抽壳稳定性和可靠性,增加自动机工作可靠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小型机头用斜向导杆受力式抽壳机构,包括机头体、设置在机头体内的拉壳钩簧和连接在机头体拉壳钩槽内的拉壳钩,所述拉壳钩通过拉壳钩轴连接在机头体上,机头体的杆部沿拉壳钩槽左右对称设有斜向导引孔,所述导引孔为阶梯孔,导引孔的大径孔向拉壳钩尾部倾斜延伸,导引孔内设置有拉壳钩簧导杆,拉壳钩簧套设在拉壳钩簧导杆上,并置于导引孔的大径孔内,所述拉壳钩的尾部向左斜下方延伸设有工作斜面,拉壳钩簧导杆的头部始终顶在拉壳钩尾部的工作斜面上,用于消除拉壳钩在机头体上轴向和径向的间隙,防止拉壳钩翻转。优选的,所述拉壳钩簧导杆呈阶梯圆柱体,包括头部、圆柱部和杆部,所述圆柱部置于导引孔的大径孔内,与导引孔的大径孔配合,用于对拉壳钩簧导向,所述头部为球头状,通过拉壳钩簧始终顶在拉壳钩尾部的工作斜面上,所述拉壳钩簧套在拉壳钩簧导杆的杆部,一端抵在大径孔内,另一端抵在拉壳钩簧导杆的圆柱部。优选的,所述导引孔与机头体轴心线夹角为40°±10°。将导引孔设计布置在机头体杆部上,无需增大机头体杆部外径,其杆部外圆直径能控制在φ14.2毫米以下。优选的,所述拉壳钩尾部的工作斜面与机头体轴心线夹角为40°±10°。在不增大机头体杆部外径的条件下,有利于增大拉壳钩簧力与拉壳钩轴心的距离,用较小簧力就能达到实现大扭距效果,提升了抽壳机构抱弹力。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在机头体上对称设置斜向导引孔,并在导引孔内设置拉壳钩簧和拉壳钩簧导杆,将拉壳钩尾部设置为倾斜的工作斜面,拉壳钩簧导杆的头部设置为球头状,对称设置的拉壳钩簧导杆头部顶在拉壳钩的工作斜面上,为拉壳钩提供一定扭矩,防止拉壳钩翻转,同时消除拉壳钩在机头体上轴向和径向两个方向的间隙,提升拉壳钩工作的平衡性和稳定性。2、机头体的两个斜向导杆受力方式,从结构上有利于增大拉壳钩簧与拉壳钩轴心的距离,用较小簧力就能实现大扭距效果,提升了抽壳机构抱弹力。3、拉壳钩簧套设在拉壳钩簧导杆上,进一步改善了拉壳钩簧工况,提升了拉壳钩簧工作寿命。4、将导引孔斜向设置在机头体的杆部,不增加现有机头体杆部尺寸,同时提高了抽壳机构的容簧空间,降低拉壳钩簧应力,能保证拉壳钩的钩距和抱弹距的稳定性即保证抽壳机构结构在拉壳钩抓壳和抛壳时的可靠性。5、本技术人机功效好,不占用机头体外围尺寸,并且不增加枪械整体体积,有利于枪械减重量,提高机动性。6、可在同类武器设计中广泛采用,移植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B-B剖视示意图;图3为机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E-E剖视图;图5为拉壳钩结构示意图;图6为拉壳钩剖视图;图7为拉壳钩簧导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机头体;2、拉壳钩;3、拉壳钩轴;4、拉壳钩簧;5、拉壳钩簧导杆;101、导引孔;201、工作斜面;202、拉壳钩尾部;501、拉壳钩簧导杆头部;502、拉壳钩簧导杆圆柱部;503、拉壳钩簧导杆杆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小型机头用斜向导杆受力式抽壳机构,包括机头体1、设置在机头体1内的拉壳钩簧4和连接在机头体拉壳钩槽内的拉壳钩2,拉壳钩2通过拉壳钩轴3连接在机头体1上,拉壳钩轴安装在机头体拉壳钩连接孔内,并穿过拉壳钩,对拉壳钩起到前后上下限位作用,拉壳钩仅能绕拉壳钩轴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旋转,在机头体的杆部沿拉壳钩槽左右对称设有斜向导引孔101,所述导引孔101为阶梯孔,导引孔的大径孔向拉壳钩尾部202倾斜延伸,导引孔101内设置有拉壳钩簧导杆5,拉壳钩簧4套设在拉壳钩簧导杆5上,并置于导引孔的大径孔内,所述拉壳钩的尾部202向左斜下方延伸设有工作斜面201,拉壳钩簧导杆5的头部始终顶在拉壳钩尾部的工作斜面201上,用于消除拉壳钩在机头体上轴向和径向的间隙,防止拉壳钩翻转。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拉壳钩簧导杆5呈阶梯圆柱体,包括头部501、圆柱部502和杆部503,所述圆柱部502置于导引孔101的大径孔内,与导引孔的大径孔配合,用于对拉壳钩簧导向,保证拉壳钩簧4工作状态稳定,所述头部501为球头状,通过拉壳钩簧4始终顶在拉壳钩尾部的工作斜面201上,所述拉壳钩簧4套在拉壳钩簧导杆的杆部503,一端抵在大径孔内,另一端抵在拉壳钩簧导杆的圆柱部。如图3所示,所述导引孔101与机头体1轴心线夹角设定为40°±10°,将导引孔101设计布置在机头体杆部上,无需增大机头体杆部外径,其杆部外圆直径能控制在φ14.2毫米以下,大幅度减小了枪械的体积。如图6所示,所述拉壳钩尾部的工作斜面201与机头体轴心线夹角为40°±10°,在不增大机头体杆部外径的条件下,采用该结构有利于增大拉壳钩簧力与拉壳钩轴心的距离,用较小簧力就能达到实现大扭距效果,提升了抽壳机构抱弹力。如图5所示,本技术中的拉壳钩尾部设计为宽大型尾部,更有力于两个拉壳钩簧导杆头部的球面始终顶在尾部的工作斜面上,给拉壳钩提供一定扭矩,防止拉壳钩翻转,同时消除拉壳钩在机头体上轴向和径向两个方向的间隙,保证拉壳钩的钩距和抱弹距的稳定性即保证抽壳机构结构在拉壳钩抓壳和抛壳时的可靠性。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当枪弹进入拉壳钩过程中,枪弹挤压拉壳钩钩部前端的倾斜圆弧面,拉壳钩绕拉壳钩轴转动,转动过程中,拉壳钩尾部的工作斜面挤压拉壳钩簧导杆上的球形头部,拉壳钩簧导杆在机头体的导引孔内沿倾斜方向压缩拉壳钩簧,当枪弹进入拉壳钩后,在拉壳钩簧的作用下,按上述反向运动,直到拉壳钩定位并维持稳定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机头用斜向导杆受力式抽壳机构,包括机头体、设置在机头体内的拉壳钩簧和连接在机头体拉壳钩槽内的拉壳钩,所述拉壳钩通过拉壳钩轴连接在机头体上,其特征在于:机头体的杆部沿拉壳钩槽左右对称设有斜向导引孔,所述导引孔为阶梯孔,导引孔的大径孔向拉壳钩尾部倾斜延伸,导引孔内设置有拉壳钩簧导杆,拉壳钩簧套设在拉壳钩簧导杆上,并置于导引孔的大径孔内,所述拉壳钩的尾部向左斜下方延伸设有工作斜面,拉壳钩簧导杆的头部始终顶在拉壳钩尾部的工作斜面上,用于消除拉壳钩在机头体上轴向和径向的间隙,防止拉壳钩翻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机头用斜向导杆受力式抽壳机构,包括机头体、设置在机头体内的拉壳钩簧和连接在机头体拉壳钩槽内的拉壳钩,所述拉壳钩通过拉壳钩轴连接在机头体上,其特征在于:机头体的杆部沿拉壳钩槽左右对称设有斜向导引孔,所述导引孔为阶梯孔,导引孔的大径孔向拉壳钩尾部倾斜延伸,导引孔内设置有拉壳钩簧导杆,拉壳钩簧套设在拉壳钩簧导杆上,并置于导引孔的大径孔内,所述拉壳钩的尾部向左斜下方延伸设有工作斜面,拉壳钩簧导杆的头部始终顶在拉壳钩尾部的工作斜面上,用于消除拉壳钩在机头体上轴向和径向的间隙,防止拉壳钩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机头用斜向导杆受力式抽壳机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光富,蔡崧,朱开钰,黄俊,罗波,雷枫桥,王冲,叶云凯,宋维东,张渝,龙建华,李小平,刘科言,王驰,王胜利,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