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抛坠物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7664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高空抛坠物监测系统,包括: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基座和连接在基座上的臂杆,臂杆和基座形成呈角度设置;多个摄像装置,摄像装置沿臂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臂杆上;控制箱,控制箱安装在支撑机构上,控制箱内安装有视频分析主机,视频分析主机与各摄像装置通信连接;视频分析主机,用于存储视频信息外和向外部移动终端发送警报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利用主控模块连接通信摄像装置,能够实现抛坠物的自动捕捉。因此能够大幅度地提升监控的可靠度和质量,并减少人为误差,提高高空抛坠物案件的侦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空抛坠物监测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防监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空抛坠物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针对高空抛坠物的视频监控技术中硬件发展布局已多功能化,除视频获取外,附加追踪能力也在普及中,但仅限于利用不同的探测器来位移追踪,往往有误差或遗漏发生,芯片处理能力也有不及;而场景全时监控需要监控人员全时当值监控,对人员专注性要求也高;有鉴于高空抛坠物对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危害严重性及追责的困难度,因此要求有效的新型智能监控方法和系统,才能有效抓拍和迅速采证,安装后加上宣传工作也可以起阻吓威慑作用。现存的监控系统在实际使用中,场景建筑物背景复杂,摄像装置向下安装比较普及,场景在室外日间天晴天阴光暗变化大和晚上低照度所产生的背景干扰,飞鸟或被风吹起的杂物的移动干扰,任何监控范围内摇摆的物件皆对监控效果产生干扰。故此有必要加入智能监控系统提升过滤这些干扰因素以便系统可以可靠地侦测和追踪高空抛坠物。智能监控系统为实时监控系统,要求高准确度和实时追踪,利用视觉追踪原理,使用高性能计算机来处理视频硬盘储存、大量连续视频帧的复杂背景去除、比较、多个移动体侦测、多个移动体追踪、多个移动体轨迹判别和发现高空抛坠物的多路警报自动发报工作。在智能监控系统中,基本功能由适量的高清和高速摄像装置和支架组成的场景视频监控网、实时智能动态分析计算机和警报接收移动终端组成高效能、可靠和准确的全天候实时监控系统来协助有效采证是安防和公共卫生维护的一体化装置所极期待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空抛坠物监测系统,用于监控从建筑物抛出的抛坠物,包括:支撑机构,机构包括基座和连接在基座上的臂杆,臂杆和基座呈角度设置;多个摄像装置,摄像装置沿着臂杆的长度方向距离间隔设置在臂杆上;控制箱,控制箱安装在支撑机构的基座上,控制箱内安装有视频分析主机,视频监控主机与各摄像装置通信连接,视频分析主机亦带显示屏输出端口和外部设备的连接的通讯模块,供设定、维修、取读视频数据时使用。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的高空抛坠物监测系统利用了主控模块来控制摄像装置,能够实现抛坠物的自动捕捉。因此能够大幅度地提升监控的质量并减少人为误差,提高高空抛坠物案件的侦破效率。可选地,控制箱安装于基座上。可选地,各摄像装置倾斜向上设置,且各摄像装置的仰角在20°至45°之间。摄像装置的仰角在20°至45°之间能够拍摄到更好的监控场景,用足够的摄像装置使所监控的场景能够完全被覆盖,获得更佳取证效果。可选地,摄像装置可以使用PTZ的网络摄像装置,方便在视频管理模块中调节摄像装置不同的工作参数。另外,可选地,支撑机构还包括柱杆,柱杆设置在高空抛坠物监测系统所监控的建筑物周边的地面上,基座安装在足够高度的柱杆的顶端。安装在柱杆上的高空抛坠物监测系统,受到的人为滋扰、地面吹起的杂物和路灯等照明光线的干扰较小,因此具有更好的监测效果。进一步地,可选地,柱杆和基座之间通过手动或电动可转动旋转轴承连接,可方便调整柱杆的朝向,柱杆上有铰位可转动降下臂杆和控制箱,方便摄像装置和视频分析主机的维修和更换及采证读取储存信息以减小相应的高空工作。此外,可以通过调整旋转轴承的方向来调节臂杆的朝向。此外,可选地,系统被安装在建筑物的雨棚檐篷上。设置在雨棚檐篷上的高空抛坠物监测系统除不占用地面的额外空间、不阻碍行人外,安装布线也较方便。同时,闲杂人等也难以接触到高空抛坠物监测系统,能降低对高空抛坠物监测系统的故意破坏,进而延长了使用寿命。此外,可选地,若监控场景安装位置合适,在支撑臂杆上还可设置照明灯具,供夜间照明使用。另外,可选地,高空抛坠物监测系统还包括安装在支撑杆机构上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与视频分析主机通信连接。显示装置可以实时播放摄像装置的监控画面,对监控场景周围的建筑物用户起到阻吓作用,杜绝抛物者的侥幸心理。另外,显示装置还可以通过分割视窗用于播放相关的宣传资料,进一步地,播放案例和量刑的法制内容,起到宣传、防范以及监督的作用。此外,显示装置还显示所述高空抛坠物监测系统的工作参数、储存资料和实时监控视频界面。此外,可选地,使用多个摄像装置可以抓拍到物体拋出点,而且受安装位置所限并且考虑到安装仰角问题,所以要分割监控范围的楼层分区监控,分高、中、低等分区分层监控,以获取最佳拍摄角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高空抛坠物监测系统安装在地面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高空抛坠物监测系统的场景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高空抛坠物监测系统的模块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高空抛坠物监测系统安装在檐棚上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高空抛坠物监测装置安装在大廈頂层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高空抛坠物监测系统地面安装的监控摄像装置的监控分区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高空抛坠物监测系统大厦顶安装的监控摄像装置的监控分区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2-臂杆,3-柱杆,4-摄像装置,5-控制箱。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一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高空抛坠物监测系统,用于监控从建筑物抛出的抛坠物,参见图1所示,包括: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基座1和连接在基座1上的臂杆2,臂杆2和基座1呈角度设置;多个个摄像装置4,摄像装置4沿着臂杆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臂杆2上;高空抛坠物监测系统还包括控制箱5,控制箱5安装在支撑机构上,控制箱5内安装有视频分析主机,视频分析主机与各摄像装置4通信连接;控制模块亦带显示屏输出端口和外部设备连接通讯模块,提供安装初始设定、维修、采证取读视频数据时使用。。本实施方式中的摄像装置4用于获取监控场景的视频信息,监控场景通常可以是建筑物的外墙,摄像装置4可以设置在建筑物周边的适当距离外的地面,间隔安装在臂杆2上的固定位置,臂杆2安装在基座1上,基座1安装柱杆3上。当然,摄像装置4亦可安装在对面的建筑物上,以获得正面视角,甚至,装置可以安装在建筑物的顶层,伸出并向下俯视拍摄。以安装在地面的高空抛坠物监测系统为例,各摄像装置4倾斜向上设置,且各摄像装置4的仰角度可以在45°至80°之间。摄像装置4的仰角度在45°至80°之间能够捕捉更好的监控场景面的角度,提供有效证据。在本实施方式中,参见图2所示,通过间隔设置的多个高空抛坠物监测系统,能够把整幢大楼分割監控形成全方位的闭环监控,防止监控死角的产生。当然,在使用时,可以按照监控场景面积的需求来设置高空抛坠物监测系统的数量和位置。其中,摄像装置4可以采用一般(25fps)或高速(60fps)摄像装置,适当数量和固定安装,来垂直分割场景分区监控,借助一般定焦定角度或PTZ(全方位转动及镜头变倍、变焦控制)来完全覆盖监控场景。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机构还包括柱杆3,柱杆3设置在高空抛坠物监测系统所监控的建筑物附近的地面上,基座1安装在柱杆3的顶端。在实际使用时,远离基座1的摄像装置4可以用于监控最大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空抛坠物监测系统,用于监控从建筑物抛出的抛坠物,包括支撑机构、多个摄像装置和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基座和连接在所述基座上的臂杆,所述臂杆和所述基座呈角度设置;/n所述多个摄像装置沿所述臂杆的长度向间隔设置在所述臂杆上;/n所述控制箱内安装有视频分析主机;/n所述视频分析主机与各摄像装置通信连接,视频分析主机包括视频分析处理装置和通讯装置;所述视频分析处理装置用于处理摄像装置拍摄的视频数据,并从所述视频数据中识别并判定是否存在高空抛坠物;当所述视频分析处理装置判定出现高空抛坠物时,利用所述通讯装置向外部终端发送警报信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空抛坠物监测系统,用于监控从建筑物抛出的抛坠物,包括支撑机构、多个摄像装置和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基座和连接在所述基座上的臂杆,所述臂杆和所述基座呈角度设置;
所述多个摄像装置沿所述臂杆的长度向间隔设置在所述臂杆上;
所述控制箱内安装有视频分析主机;
所述视频分析主机与各摄像装置通信连接,视频分析主机包括视频分析处理装置和通讯装置;所述视频分析处理装置用于处理摄像装置拍摄的视频数据,并从所述视频数据中识别并判定是否存在高空抛坠物;当所述视频分析处理装置判定出现高空抛坠物时,利用所述通讯装置向外部终端发送警报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抛坠物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视频分析处理装置包括:视频管理模块、视频帧对比模块、移动物体侦测模块、移动物体追踪模块、移动物体轨迹判别模块和警报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空抛坠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管理模块包括视频存储器,所述视频存储器可存储监控场景的视频信息;
所述视频管理模块可管理视频存储器内存储的视频信息,并去除视频信息中的非关注区域;所述视频管理模块也可配置所述摄像装置的工作参数;
所述视频帧对比模块可从所述视频管理模块中实时拷贝的视频信息中提取连续的视频帧,通过连续视频帧的对比来减除视频帧中的背景内容,标定视频帧中移动物体的轮廓;
所述移动物体侦测模块获得所述移动物体的轮廓后,计算所述轮廓的面积,并标定轮廓的最小外框参考点,然后对所述轮廓编制识别码;
所述移动物体追踪模块,跟据所述轮廓的识别码追踪所述关键视频帧的后续视频帧,计算所述最小外框参考点的向量变化和面积变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少明吴文坚李达祥
申请(专利权)人:佳维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